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2005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2)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8日 02:12 金时网·金融时报

二、国际收支主要项目分析

  (一)货物贸易

  2005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按国际收支口径,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为6307亿美元,同比增长24%。其中,出口3425亿美元,进口2882亿美元,分别增长
33%和14%;货物贸易顺差542亿美元,增长823%。

  上半年,据海关统计,我国货物贸易呈现以下主要特点:

  出口增长较快,进口增幅回落,出现大幅顺差。上半年,出口增长33%,增幅与2004年同期大致持平;进口增长14%,增幅较2004年同期回落了29个百分点;进出口差额由2004年同期的逆差68亿美元转为顺差396亿美元。

  一般贸易由逆差转为顺差,加工贸易在进出口总值中占比上升。上半年,一般贸易顺差139亿美元,2004年同期为逆差157亿美元;加工贸易顺差613亿美元,同比上升45%。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分别占进出口总值的43%和47%。与2004年同期相比,加工贸易占比上升了1个百分点。

  工业制成品顺差较大,初级产品呈较大逆差。上半年,工业制成品进出口顺差848亿美元,初级产品进出口逆差452亿美元。在工业制成品中,机械及运输设备、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两类产品顺差477亿美元;在初级产品中,非食用原料和矿物燃料等原料两类产品逆差502亿美元。

  外商投资企业继续占据进出口主导地位。上半年,外商投资企业和国有企业进出口分别占进出口总值的57%和27%。与2004年同期相比,外商投资企业继续占据进出口主导地位,国有企业占比下降了3个百分点。

  货物贸易进出口顺差的扩大,既有长期因素的影响,也有短期因素的作用。从长期因素来看,一是我国生产能力大幅提高,消费需求有待进一步扩大;二是加工贸易方式中境内加工链条逐步延长、产品增值率较大幅度提高;三是全球制造业向我国转移,形成了门类齐全、配套能力较强的制造业体系,对一般产品的进口需求减弱;四是我国高新技术进口在国外受限较多。从短期因素来看,世界经济增长势头良好,外部需求强劲,拉动我国出口增长;国内投资增长趋缓,国际市场石油等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影响了部分进口需求。

  (二)服务贸易

  2005年上半年,我国服务贸易规模继续扩大,且出现了近五年来的逆差首次下降。服务贸易收支总额达730亿美元,同比增长24%。其中,服务贸易收入345亿美元,增长31%;服务贸易支出385亿美元,增长19%;收支逆差39亿美元,减少33%。

  上半年,我国服务贸易呈以下主要特点:

  服务贸易逆差集中于运输、保险等项目。上半年,运输项下逆差60亿美元,下降3.6%;保险项下逆差30.7亿美元,增长13.8%;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逆差25.5亿美元,增长48.4%。作为最大的逆差项目,运输项下逆差几乎相当于其他服务项目逆差的总和。

  国际旅游顺差明显扩大。随着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的逐步加深,我国国际旅游收入和支出增长迅猛,收入增长明显快于支出。上半年,我国国际旅游收入142.2亿美元,增长33.6%;支出99亿美元,增长17.8%;顺差43.2亿美元,增长92.6%。

  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逆差增加较快。上半年,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逆差25.5亿美元,增长48.4%。其中,收入0.6亿美元,减少66.3%;支出26.1亿美元,增长37.8%。该项逆差的扩大表明,我国使用外国知识产权、专有权和特许权等增长较快,国内专有技术和自主品牌相对不足。

  通讯服务项目和计算机信息服务由顺差转为逆差。上半年,该项收入10.8亿美元,增长1%;支出12.3亿美元,上升82%;逆差1.6亿美元。通讯服务和计算机服务等属于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的服务贸易行业,发达国家优势明显。

  其他商业服务顺差上升。上半年,我国其他商业服务(包括转口贸易买卖、佣金、回扣等)收入78.4亿美元,增长23.7%;支出41.3亿美元,增长18.2%;顺差37.1亿美元,增长30.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贸易得到了较大发展,但总体看发展水平依然较低,在国际收支中的比重没有显著提高,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存在着巨大的潜力和空间。

  (三)直接投资

  1.外国来华直接投资

  2005年上半年,外国来华直接投资流入(含金融机构)288.61亿美元,撤资清算等资金流出24.88亿美元,净流入263.73亿美元。上半年,据商务部统计,外商来华直接投资(不含金融机构)呈现以下特点:

  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略有下降。上半年,全国外商投资新设立企业21212家,下降1.8%;合同外资金额861.91亿美元,增长19.0%;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85.63亿美元,下降3.2%。

  投资来源地较为集中。上半年,投资来源前十位国家/地区(以实际投入外资金额计)依次为: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日本、韩国、美国、台湾省、开曼群岛、新加坡、萨摩亚、德国,前十位国家/地区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86.0%。其中,来自于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和萨摩亚四个自由港的外商直接投资共计142.97亿美元,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50.1%。

  外资投向仍以制造业为主。上半年,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占比为71%,其次是房地产业及租赁和商业服务业,占比分别为9%和6%。

  专栏3 外商投资企业外汇收支情况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在外商投资企业联合年检中的统计,截至2004年12月31日,全国参加外汇年检17.6万家外商投资企业(以下简称参检企业)以外币计价的资产合计4477.28亿美元,比上年末增长35.40%;以外币计价的负债与实收境内外资本合计5207.44亿美元,增长28.03%。

  参检企业实收境内外汇资本135.23亿美元,增长40.87%;实收境外资本3103.72亿美元,增长25.71%。其中,直接投资3046.63亿美元,增长25.95%;证券投资57.09亿美元,增长14.11%。投资形式构成以外汇投入为主,累计2365.57亿美元,占比74.35%,增长29.35%;实物资产投资468.07亿美元,占比14.71%,增长14.32%;外商境内所得人民币利润再投资92.03亿美元,占比2.89%,增长50.74%。

  参检企业境外借款余额为372.41亿美元,增长11.62%。其中,向关联企业借款占比67.97%,向金融机构借款占比24.73%(下降1.54个百分点);发行债券占比0.81%;境内外汇借款480.30亿美元,增长35.79%,其中向境内外资金融机构借款193.89亿美元,增长61.07%。应付外汇利息25.32亿美元,增长15.20%。参检企业境外投资余额为22.37亿美元,增长121.54%。境外投资占全部外汇投资的16%;境内外汇投资余额为120.69亿美元,增长23.85%。境内外汇投资占全部外汇投资的84%;应收外汇股利余额0.73亿美元。

  截至2004年12月31日,全国参检外商投资企业对外担保余额为52.21亿美元,增长9.10%,占外汇资产总额的4.09%,下降0.53%。参检企业按股权或约定比例计算的外方所有的未分配利润为305.50亿美元,应付外汇股利42.92亿美元,两项合计348.42亿美元,增长9.92%。

  2.对外直接投资

  2005年上半年,对外直接投资流出41.04亿美元,同比增长248%;撤资清算等资金汇回2.07亿美元,增长26%;净流出38.98亿美元,增长284%。

  上半年,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以国有企业为主,其次是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从境外投资发展的地区结构来看,东部地区的境外投资活动占主导地位,北京、上海、浙江、广东和山东境外投资资金汇出额占全国的95.9%。在对外直接投资来源中,外汇贷款占52.7%,购汇资金占43.8%,自有资金占3.5%。

  (四)证券投资

  2005年上半年,我国证券投资项目由2004年同期顺差277亿美元转为逆差10亿美元。其中,证券投资资产逆差85亿美元,证券投资负债顺差75亿美元。

  上半年,我国证券投资项目呈现以下特点:

  对外证券投资增加。上半年,我国金融机构证券投资净流出85亿美元,2004年同期为净流入209亿美元。这反映出2005年上半年,国际金融市场利率提高与本外币利差缩小,金融机构从上年减持境外资产、增持境内资产转为增持境外有价证券资产,带动了证券项目资金流出。

  自境外证券融资扩大。上半年,境外对我国的证券投资净增75亿美元,增长11%。其中,我国企业境外

股票发行筹资和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实际资金净流入73亿美元,增长8%。

  证券投资是国际间重要的跨境资本流动形式之一。我国正处于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过程之中,坚持审慎渐进的资本账户开放,因此,证券投资特别是对外证券投资尚未成为我国主要的跨境资本流动形式,投资主体和投资形式都较为单一。目前我国对外证券投资主要是银行类金融机构,其他境内机构尚未开展这类业务。同时,我国境外证券融资涵盖境外股票筹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外币债券发行等类型,而对外证券投资则主要限于债券类品种。我国证券投资的双向流动还具有较大潜力。

  (五)外债

  外债总规模继续上升,但增速下降。截至2005年6月末,我国外债余额为2661.76亿美元(不包括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和台湾地区对外负债,下同),比2004年末增加186.84亿美元,增长7.5%,同比少增9.8个百分点。

  外债流量继续保持增长,呈大进大出态势。上半年,外债总流量2881.32亿美元,同比增长99.9%。其中,新提款1482.74亿美元,同比增长77.7%;还本付息1398.58亿美元,增长130.5%。

  外资金融机构和外商投资企业债务余额占比上升。6月末,国务院部委借入的主权债务余额333.97亿美元,占登记外债的17.52%,比上年末下降0.93个百分点;中资金融机构债务余额672.46亿美元,占35.27%,下降0.96个百分点;境内外资金融机构债务余额363.34亿美元,占19.06%,上升1.69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企业债务余额477.29亿美元,占25.03%,上升0.51个百分点;中资企业债务余额57.10亿美元,占2.99%,下降0.3个百分点;其他机构债务余额2.60亿美元,占0.13%,下降0.1个百分点。

  短期外债占比攀升。按期限划分,6月末中长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为1248.29亿美元,占外债余额的46.9%,比2004年末增加5.39亿美元;短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为1413.47亿美元,占外债余额的53.1%,比2004年末增加181.45亿美元,短期外债占比较上年末上升了3.3个百分点。

  债务类型以国际商业贷款为主。6月末,国际商业贷款余额为1327.38亿美元,占登记外债余额的69.6%,比2004年末上升1.1个百分点;外国政府贷款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余额为579.38亿美元,占登记外债余额的30.4%。

  币种结构以美元债务为主。6月末,美元债务占登记外债余额的66.8%,比2004年末上升1.8个百分点;其次是日元债务和欧元债务,分别占14.1%和8.1%,与2004年末相比变化不大。

  中长期债务主要投向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产业。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在登记的中长期债务余额(签约期限)中,投向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为240.98亿美元,占18.0%;投向交通运输、仓储和

邮政业的为182.28亿美元,占13.6%;投向制造业的为152.22亿美元,占11.4%;投向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为136.40亿美元,占10.2%;投向农林牧渔业的为67.81亿美元,占5.1%;投向房地产业的为45.46亿美元,较2004年末增加了5.79亿美元。

  在经历了2004年的外债余额高速增长后,2005年上半年外债增长的趋势逐步放缓,其主要原因,一是借用外债成本有所提高。自2004年6月底至2005年6月底,美联储连续9次调息,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到3.25%,本外币利差逐步缩小,企业对外借款的成本有所提高。二是外债管理政策调整对控制外债过快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2004年以来,统一了中外资银行外债政策,加强了对外债流入及结汇的管理。

  专栏4 如何看待短期外债的较快增加?

  2001年,按照国际标准,我国对原外债口径进行了调整:将境内外资金融机构对外负债纳入我国外债统计范围,同时扣除境内机构对境内外资金融机构的负债;将企业3个月以内贸易信贷和中资银行吸收的离岸存款纳入外债统计。在期限结构方面,将未来一年内到期的中长期债务(签约期限)纳入短期债务。由于新口径扩大了对短期外债的统计范围,导致我国短期外债余额从2000年末的130.8亿美元(占比9%)猛增至2001年末的653亿美元(占比35.3%)。2005年,在企业抽样调查的基础上,我国改进了对贸易信贷的统计方法。按新方法统计的贸易信贷余额高于原统计方法。

  2001年以来,随着国内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以及国际、国内金融环境的变化,我国对外借款增长较快,尤其是短期外债规模进一步扩大,占比不断攀升,从2002年的38%升到2004年的49.8%,2005年6月末更是达到53.1%。

  我国短期外债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进出口规模扩大,贸易信贷中进口延期付款和出口预收款随之增加。2004年末贸易信贷余额为654亿美元,占外债余额比重为26.4%。2005年6月末,贸易信贷余额和占外债余额比重分别上升至755亿美元和28.4%。二是近年来外资银行在我国境内业务经营渐趋活跃,从境外融资相应增加,且以短期信贷为主。三是外商来华投资的快速增长客观上增加了外商投资企业的借债需求,对

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预期使得外商投资企业贷款更趋向于借用外债,同时由于外商投资企业在借债及结汇方面享有比中资企业更多政策优惠,因此,外商投资企业以股东贷款方式为主的对外短期借款增长迅速。

  从整体上看,我国外汇储备充足,外汇储备与短期外债的比率始终在国际标准安全线(>100%)内,2005年6月末为503.2%。短期外债中贸易信贷占很大比重,但贸易信贷资产负债是与进出口规模相适应的,而且贸易信贷具有真实的交易背景,不会出现资金大规模进出的现象。总的来看,我国的短期外债风险是基本可控的。

  但是,短期外债的迅速增长值得关注,它意味着跨境资本流动规模增大,速度加快,潜在风险上升。为此,近年来国家外汇管理局相继出台了相关规定,如改革境内外资银行外债管理方式,对外资银行外债实行总量控制,尤其对短期借款指标按照从紧原则核定;规范外汇担保项下人民币贷款管理;对外商投资企业对外借款严格按照投资总额与注册资本差额管理,适度控制外债流入规模。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