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第17次中美经济联委会 > 正文
 

斯诺来华打消费主义牌 中国欢迎主意拒绝主义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0日 15:45 国际先驱导报

  把斯诺要求中国扩大消费的主张作为“主义”还是“主意”来看待,对中国而言,这是个必须严肃对待的问题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 乔舒报道 从上海、成都到北京,行程贯穿了中国的南北西东,这本是约翰-斯诺们向中国再度“演说”汇率政策的好机会,但出人意料,斯诺却不谈汇率谈消费。

  斯诺牌“消费主义”

  借用路透社16日的一个说法,美国财政部要“避免将中国定性为货币操纵者”。“据说斯诺曾对舒默(在美国国会鼓噪人民币升值和限制中国产品进口最卖力的参议员之一)说‘如果你的议案通过,就等于制造了第二场东亚金融危机’。”一位中美经济问题专家透露说。另一方面,中国政府一再表示,人民币汇率改革要遵循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原则。这一负责任的表态也使斯诺等明白,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多说无益”。

  “关于

人民币汇率问题,美方已意识到对中国施压作用的有限性。所以,中美双方在G20和联委会上,转而谈论更宽泛的内容,中国金融改革、扩大消费等内容就是在这时候提出的。”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世界经济研究室副主任张海冰分析道。

  “就这些话题而言,本身并不新鲜。因为凡有中美财金官员会谈,美国官员必不提其高科技产品出口限制,而大谈中国该如何向美国开放市场。这次最值得关注的是,美国官员这回谈起了中国扩大内部消费的问题。”张海冰说。

  14日,美国《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分别以“斯诺访华呼吁消费主义”和“美国敦促中国人多买一点,少攒一点”为题,介绍斯诺的四川之行。在四川一小镇的露天市场上,斯诺倡导中国应该学习美国的“消费主义”。

  而《德国金融时报》13日也载文称,“随着中国人的人均收入不断增加,中国将成为消费社会,这有助于全球经济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托也在G20会议期间表示,中国需要从出口驱动型经济转向发展国内消费。

  “美国一向认为并希望中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市场’,因为庞大的人口基数是市场成倍扩张的直接依据。从比较优势的角度讲,美国希望中国能多购买美国的服务类产品和一些高端的制造业产品,用来弥补纺织品之类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贸易逆差缺口。所以,美国要求中国扩大消费、放松华尔街金融公司进入中国的限制条件。”张海冰对此解释。

  消费主义≠扩大内需

  那么,斯诺建议中国“学习”的美国式消费主义和中国的扩大内需是一回事吗?

  “对于中国来讲,扩大内需不仅仅是市场开放,而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解决贫困、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三农问题等等。”张海冰的解释显示,斯诺要求中国的市场开放以促进消费和中国政府所致力的扩大内需在初衷和方式上有根本的不同。

  “正确地讲,中国应该是通过‘扩大内需’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而不是单纯的‘扩大消费’。扩大内需,首先必须对内开放市场,保证民间储蓄转化为创造现实生产力的有效投资。因此,实现产业结构和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是保证中国大经济稳定增长的根本,而不是简单的缩小中美贸易不平衡的手段。”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学者刘军红认为。

  斯诺牌“主义”别有用心

  “美国消费形式在中国也存在,但不是主流,中国尚不具备‘美国式消费’的条件。仅从宏观上看,美国发达的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以及二者的联动、互导关系,确保了世界资金源源不断流入美国市场,又经过美国市场投资到世界更有力的市场,保证了以世界资金填补巨额贸易赤字,从而实现了贸易、金融的双均衡。特别是美国超强的科技等综合实力,确保了其潜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成为吸引世界资金的磁石。这些条件,在目前的中国都不具备,显然,中国很难模仿‘美国式的消费’,而只能走扩张民间投资,带动个人消费的扩大内需的道路。”刘军红认为,客观上,斯诺式的“美国消费主义”在中国难以实现。

  “斯诺这个建议别有用心,其落脚点是要求中国调整产业结构。不要再搞出口导向了,生产的产品就在国内消费吧,其意在于从根本上围堵中国产品。因为中国要完全实现内需主导的经济发展需要一个过程。试问,中国每年出口17亿双鞋,国内能消化得了吗?”中美经贸问题专家周世俭说。

  周世俭还表示,美日的贸易摩擦始于上世纪60年代,问题集中于日本包括纺织品在内的轻工产品出口,而后经历了上世纪70年代的钢材、彩电摩擦,80年代初期的高科技产品摩擦,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尖端产业产品贸易摩擦,但美国直到1995年才要求日本改变产业结构。参照美日贸易摩擦,中国现在和美国的摩擦尚处于第一阶段。因此,中国现在调整产业结构,为时尚早。

  相关报道:

  美对中国变化感到窒息 不会列中国为货币操纵国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86,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