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告别禾杆盖珍珠 广州打造后后发优势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5日 01:49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 杨楠 发自上海

  “这次我在上海跑了两天,12家企业,基本上都是世界500强,有3家已确定下个月到广州回访。”说这话时,汤敏超显得很有成就感。

  汤敏超是广州开发区投资促进中心副主任。广州开发区是一个统称,包括四个国家级
经济功能区,即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州出口加工区和广州保税区。四块牌子、一套管理机构、覆盖四块区域,这种“四区合一”的模式在全国是唯一的。

  “我们整个开发区的

公务员加在一起只有230人,每个人能顶10个人用。”日前,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汤敏超不无自豪地说。

  中国最赚钱的开发区

  和国内很多城市的招商兵团一样,汤敏超也认为,到上海招商是一条捷径:“这里汇聚了最多、最密集的世界500强投资企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投资性公司和外资研发中心,是中国的一个大橱窗,来一趟往往事半功倍。”

  “‘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我们来上海招商的都是小分队,不惊动当地政府,但效果显著。”汤敏超说,他已经马不停蹄拜访了12家跨国公司,包括霍尼威尔(Honeywell)、家得宝(HomeDepot)等行业巨头。“我们在沪的招商对象只选择那些全球500强企业,在各自行业里数一数二,年销售额都在几百亿美元。”

  汤敏超坦言,他看起来是单枪匹马,但在广州有一个强大的团队在支撑他,帮助他联系企业、安排行程。

  上海曾被《福布斯》评价为“通往全球最具活力的经济体的门户”,在汤敏超看来,“门户就是指从这里入门,入门后再走向全中国。”随着上海商务和生活成本的提高,一些在沪企业也想向外迁移,而“广州这几年发生了质变,我们走出来就是让这些企业了解广州的新情况,了解以后他的就会有投资意愿”。

  汤敏超的自信是有依据的,因为他所在的广州开发区是中国最赚钱的开发区。目前广州开发区建成区每平方千米土地产出GDP19.8亿元,实现财税收入4.6亿元,完成外贸出口1.7亿美元;已出让工业用地每平方千米产出工业总产值80亿元,在GDP、工业增加值、财税收入和工业利润率等主要经济指标上,广州开发区均位列中国国家级开发区第一。

  Face to Face

  当记者问,广州相比上海有哪些招商优势时,汤敏超说:“一个是成本,广州的土地、房价、交通、劳动力都比上海便宜;另一方面,我们希望在服务上形成优势。”

  汤敏超把从上海外迁的企业分成三类,一类是“战略型扩展”,这些企业出于战略、市场的考虑,不可能只在上海栖身,其外迁“不是从上海连根拔起,只是向外扩展”;第二类是“成本型转移”,由于上海商务成本的提高而转移,主要是一些制造型的企业;第三类是“择优型外迁”,企业因为发现了更好的、更适宜发展的新的环境而外迁。

  “上海差不多有400家世界500强企业,强手云集,轮流照顾一遍可能都顾不过来。而广州的世界500强企业才100多家,所以服务可以跟得更紧。”

  汤敏超举例说,箭牌公司一直有从广州迁到上海的打算,但后来经过权衡还是决定留在广州,“原因有二,一是箭牌与广州市政府的关系很好,很多问题比较好解决;另一方面就是担心云集上海的跨国公司太多,政府恐难‘顾过来’。”

  又如安利,安利是广州开发区的“大户”。这些年,由于政策调整等因素,困难不断。“为安利的事,广州各级政府要员都多次去北京沟通。”

  “百事可乐也遇到过一次难关,广州市领导专门去有关部委阐明实际情况,最后解决了问题。”

  “有一家跨国公司的大中华区总裁曾对我说,跨国公司到中国各地投资,很多官员说的话都是相同的,但决定企业是否投资的因素,除了商业上的考虑,最看重的一点就是当地政府在企业实际运营后的态度,是不是能做到FacetoFace(面对面)。”汤敏超回忆说。

  “面对面最需要的是诚恳,将心比心。我们在招商时,不是硬把企业拉过来,而是把一个土生土长广州人的感受客观地摆在客户面前,摆事实、摆数据,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帮助企业作出一个正确的抉择。”

  “禾杆盖珍珠”

  几年来国内外的招商经历,汤敏超深感“很多外国人提起中国只知道有北京、上海,而不知道广州,这与广州人过分强调务实、轻视推广有关”,“广州就像一个美丽的姑娘,她频频向小伙子递送秋波,但是她站的地方很暗,所以小伙子看不见。”

  相反,上海在塑造城市形象方面十分成功。广州一家大型地产企业近几年进军上海,该公司的老板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上海在城市管理和城市形象上的优势十分明显,“上海很安全,有秩序,也很国际化。”

  “国际化就是让国际投资者觉得舒服的感觉,”这位老板说,“上海有大剧院、音乐厅、新天地、众多高级酒店和很国际化的餐馆,有F1和国际性的电影节、音乐节等等,这些情调是和国际接轨的。国际投资者喜欢了,就会在这里置业,他们最有溢价能力,上海的房价和地价就上去了,政府从发展商那里收的税也多了。政府还是大赢家。”

  汤敏超的体会是,“广州精于把一个局部做得很深。比如参加‘广交会’,上海企业往往非常突出品牌,相比之下,广州企业把产品摆得很明显,品牌却不清晰。”

  广东英国商会会长曾这样评价广州,“禾杆盖珍珠”,里面有好东西,却被表面的一些问题遮住了。

  “上海的地位是不可动摇和代替的,”汤敏超说,“我询问过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广州商会的会长,他们对上海的印象都非常亲切,认为上海是一座很有实力和‘媚力’的大都市。有些跨国公司高层从上海被派到广州工作,甚至心存疑问,担心自己是否做错了什么?”

  “后后发优势”

  “这两年,很多广州人都在反思,包括我们的领导。为什么广州经济发达,但是外部形象却不甚理想?反思的结果是,广州在改革开放初期有先发优势,就是市场化优势、先探索的优势;但是城市发展光靠市场化是不够的,广州现在的治安、城中村等问题就是例证。而上海显示了后发优势,在市场化基础上,还重视了管理现代化和文化国际化,所以后来居上。这方面的眼光我们比较缺乏,比如‘占道经营’,不少人觉得政府不必干预;比如广州歌剧院10多年前就在提,却屡次因为‘没有那么多外国人要看’的争议耽误下来。”

  反思的结果,是广州决心打造“后后发优势”。

  所谓“后后发优势”,就是将市场化活力、亲商的服务精神和城市的总体规划、城市形象与管理、城市文化建设融合起来,既超越“简单市场化”的弊端,而又保持市场化的效率,不是简单地搞形象工程。

  “广州已经做了不少工作,而且成效明显,广州开发区这两年的大发展就是以新广州的面貌为依托的,”汤敏超说,“像珠江新城,是广州21世纪的CBD,七个标志性建筑,广州图书馆新馆、广州歌剧院、广东省博物馆、超高双塔(东塔和西塔)和电视观光塔等基本上都和文化有关。广州歌剧院总投资超过10亿元,也上马了。现在投资者到广州,感觉和以前大不相同。”

  今年“两会”期间,广州市委书记林树森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曾说,广州通过新

白云机场、亚洲最大的火车站、黄埔和南沙港、地铁的建设,巩固了枢纽性的中心城市的地位;通过汽车、石油
化工
、钢铁、造船等产业的发展,建立了支柱产业的竞争力;大学城的建设和金钟奖的落户,表明广州在教育、文化上的努力;将2005年定为广州城市管理年,显示出广州加强城市管理的决心。

  林树森曾经说,一个城市的发展,归根结底是“文化定输赢”。他曾经对广州的记者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很多年前,我在一个地方工作,有一个奥地利的外商与我进行谈判投资合作,后来合作成功了。我对他说,希望他能动员多一点奥地利的外商过来投资,结果这个外商回答说,如果能把奥地利的新年音乐会搬过来举办,那所有的奥地利商人都会跑过来投资。”

  音乐之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起来的,但是,广州正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