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威胁还是机遇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9日 08:45 人民网-人民日报 | ||||||||||||
中海油竞购美国尤尼科公司遭到美国国会干扰被迫收回竞标;美国《中国军力报告》与日本国防白皮书渲染中国军费增长威胁地区安全……最近一段时间来,涉及中国的一系列国际事件背后,人们可见新一轮“中国威胁论”时隐时现的影子。中国的和平发展对于周边国家和国际秩序意味着更多的威胁还是机遇?一个国家的振兴就必然会对别国的利益构成挑战吗?本期国际周刊就此对五位国内外著名学者进行了专访。
访谈嘉宾 约瑟夫·奈教授: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 曲星教授:中国外交学院副院长 裴敏欣博士:美国卡耐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中国项目组主任 芬克尔斯泰博士:美国海军分析中心“亚洲工程”与中国研究中心主任 季塔连科院士: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 历史上,拿破仑著名的“醒狮说”、盛行欧洲的“黄祸论”、澳大利亚曾采取的“白澳政策”等都有“中国威胁论”的影子。 主持人:“中国威胁论”显然并非空穴来风。能否请诸位谈谈它是如何起源,又是如何在近年甚嚣尘上的呢? 曲星教授:中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地域广阔的大国,历来是其他国家关注的对象。“中国威胁论”有其历史渊源。历史上,拿破仑著名的“醒狮说”、盛行欧洲的“黄祸论”、澳大利亚曾采取的“白澳政策”等都有“中国威胁论”的影子。这反映出一些先发达起来的国家害怕“后来者居上”的既得利益者心态。国际关系的历史又数次证实了诸如德国和日本之类的后起者用武力改变国际秩序、发动对外侵略,引发世界大战的“后起者危险的理论”,这种“既得利益者心态”有其“理论基础”。因此,当现在中国高速发展,对世界影响越来越大的时候,国际上出现“中国威胁论”是可以想象的。 季塔连科院士:在国际舞台上,每一历史阶段都是以一定的力量均衡作为标志的。一部分国家或者又一个大国的实力增长将改变力量均衡和国际互动的规则。这些变化自然将会给国际关系中其他伙伴的利益带来冲击,而这些伙伴会根据这些变化给它们各自立场与利益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将其视为一种挑战或者威胁。从这一意义上而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及其在全球范围内极其迅速的影响力增长和威信增大,对于市场、原材料、吸引外资等领域竞争的积极参与,不可避免地会给中国本身和整个国际社会带来全新的问题与挑战。一个强大活跃、而且坚定地以一个全球参与者的姿态向前迈进的中国的出现,不可能不触及其他全球参与者即现有大国的利益。在评价这一现象的过程中所积累下来的负面臆断,就形成了所谓的“中国威胁论”。 此外,还有一些国家试图遏制中国迅猛的发展,防止中国成为一个强国。同时,我们还看到有一些势力甚至试图促成中国像苏联那样解体和崩溃。与这些势力相关的媒体毫不掩饰地使用一切手段抹黑中国的政策,将中国经济的增长、众多的人口和能源资源日益增长的需要描述为对所有国家经贸利益、特别是中国周边国家利益的一种威胁。 西方政客们往往很容易在中国军事威胁根本不存在或者最多只是潜在问题的情况下捏造出所谓的“军事威胁”来。 主持人:您怎样看待贸易、安全、能源等领域的所谓“中国威胁”呢?在您看来,这种威胁究竟是真实可见的,还是被人为炒作起来的呢? 约瑟夫·奈教授:古往今来,每当有新的大国崛起时,都会在既有大国中引发焦虑。中国也不例外。中国必须非常小心谨慎,以避免此类忧虑遭到对方夸大化,因为总会有人对于崛起中大国构成的威胁进行炒作。这就是为什么强调中国和平发展非常重要,为什么大力发展中国吸引他国的软实力非常重要。 裴敏欣博士:所谓的“中国威胁”在不同人看来显然理解和感悟各有不同。例如,目前中国的竞争力对于西方国家的生产部门就业机会所构成的“威胁”最为直接。中国对于能源不断增长的需求也在“威胁”着西方国家对于低油价的偏好,这方面应当说是颇为直接和立竿见影的。但是在安全领域的所谓“中国威胁”则是最为遥远的。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通过努力使西方公众对于所谓“中国威胁”更加警觉,西方政客们往往很容易在中国“军事威胁”根本不存在或者最多只是潜在问题的情况下捏造出所谓的“军事威胁”来。这样做的动机是非常明显的———这里的人们对于“军事威胁”的忧虑远远大于经济威胁。通过夸大其词地炒作中国“军事威胁”,他们可以说服其他人相信中国在贸易和能源领域也需要加以提防。 芬克尔斯泰博士:我认为,21世纪的决定性趋势之一,就是中国作为国际秩序中一个重要参与者的出现。作为一个历史学家,我想采用长远的观点,选用“中国再起”而不是“中国崛起”这一措辞。“中国威胁”或者“中国威胁论”在我看来是中国人使用的术语。外国人通常不使用这种措辞。我认为这个术语更多的是反映了中国对于外国批评中国某些政策、或者负面理解这些政策而产生的不安、焦虑和敏感,而不是大多数外国人通常对于中国的认知。 “中国再起”是什么意思呢?我的意思是,中国作为一个国家行为体,正在更大的国际秩序中作为一个全面的参与者重新出现,而不再仅仅是一个地区行为体。在历经一个半世纪的内部动荡之后,中国再一次在政治、外交、经济和安全等各个领域重新出现在国际秩序中,开始重新参与国际事务。 曲星教授:中国的发展是不是威胁,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这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国家政策和中国外交实践中得到证实。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兼爱”、“非攻”,主张以理服人的“王道”,鄙视以武力压人的“霸道”,中国人发明了火药,却并没有用来制造枪炮侵略别人,中国人发明了罗盘,却并没有制造兵舰横行四海。中国领导人曾在联合国向全世界承诺“中国永远不称霸”。中国与邻国已经解决的所有边界问题,都是通过和平谈判、平等协商、在互谅互让的基础上解决的,从来没有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因此,从安全角度看,认为中国发展起来以后会对别人构成威胁,完全是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虚构。 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发展不仅没有损害邻国,反而给大多数邻国带来了裨益。 主持人:中国的发展振兴是否必然给邻国和美国的利益带来挑战? 裴敏欣博士:中国的发展不会以周边国家和美国的损失为代价。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发展不仅没有损害多数邻国,反而给大多数邻国带来了裨益。除了日本这个国家在经济上受益于中国的发展、在心理上却将中国视为本国威胁之外,大多数的亚洲国家都认为它们能够接受中国的发展,与中国和睦共处,并从中国的发展中受益。至于美国的情况则更为棘手了。从经济角度而言,美国无疑从中国的发展中受益良多。但是美国能否将中国作为平等伙伴予以接受,还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就目前而言,美国大多数人看来还没有做好准备将中国作为平等伙伴予以接受。个中原因非常复杂。只要美国希望保持世界上唯一主导大国的地位,它就会从零和博弈的观点出发看待中国的发展。 约瑟夫·奈教授:只要中国的发展是和平发展,就不会以邻国或美国为代价。国际经济并不是一种零和博弈,世界其他国家是能够从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受益的。如果中国与其邻国和美国发展良好的、非威胁性的关系就不会导致军事冲突问题。我相信东亚稳定的方案是能够有利于中国、美国和日本三角关系中所有三方的。 曲星教授:中国的发展给邻国的发展提供了很多机会。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中国负责任的表现、去年部分亚洲国家遭受海啸灾难时中国伸出的援手,都是中国发展不仅无损于邻国利益,反而会给邻国带来益处的有力例证。 在能源领域,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发展起来后,需要消费更多的能源,而中国在世界上大量采购能源导致能源价格上升,因此中国对其他国家的能源供应造成了威胁。实际上,目前国际石油价格飞涨究竟是中国参与采购还是伊拉克战争引起的,答案应该是明确的。其次,石油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全球能源需求增加的矛盾是国际社会无法回避的,人类社会必须寻找新的替代能源,否则,中国即使一桶石油都不从国际市场购买,世界石油资源的枯竭也是一个时间早晚的问题。再者,中国是国际社会的成员,当然应该有权利与其他国家一样参与国际能源领域的合作并从中获得应有的收益。那种认为中国参与国际资源配置就意味着威胁的理论是非常荒唐的。 中国并不是一个喜欢冒险的对手,它不像德国皇帝历史上对于英国那样构成对任何国家的威胁。 主持人:您是否认同这样一种现实主义论调:即中国重蹈德国崛起的历史覆辙不可避免? 芬克尔斯泰博士:尽管人们使用上世纪之交时德国、日本甚至美国的“崛起”作为范例来预测可能出现的重大安全问题不失为一项有意思的学术练习,对于我来说,在历史决定主义的基础上作出未来预测是很难接受的命题,因为当今国际体系的背景与当时相比毕竟已有很大的不同。 约瑟夫·奈教授:中国并不是一个喜欢冒险的对手,它不像德国皇帝历史上对于英国那样构成对任何国家的威胁。进行这样的历史对比本身就是有缺陷的。 季塔连科院士:我不认为德国崛起的历史将会在中国以一种或者另一种方式重演。任何国家都有自己发展和崛起的独特经历。无论是英国、法国、德国、美国还是日本,这些国家崛起的高峰都已经过去。苏联的兴衰史也能够提供一个具体的、有教益的教训。 裴敏欣博士:我不认为德国的崛起是预测中国未来的可靠参照物。德国的领导人犯了许多巨大的战略错误(当然英国和法国领导人也犯了很多错误),而到目前为止,中国和美国的领导人都在努力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尽管我们不应忽略那些可能将中美(以及日本)陷入战略冲突的结构性力量,但中美冲突完全是可以避免的。 随着中国在时间的演进中变得越来越富裕、越来越多元化,中美两国保持友好关系的可能性将会增长。 主持人:西方有识之士经常谈及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即如果西方把中国当作敌手来对待,迟早会逼迫中国真的成为敌手。你认为确实存在这种危险吗? 曲星教授:我认为这种担心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同一舞台的各个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建构的。朋友与敌人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如果西方把中国视为敌手,并采取针对敌手的措施来对待中国,这将逼迫中国采取相应的措施,这些措施的轮番升级最终会把双方的关系引导到无法收拾的地步。化解这一危险的唯一措施是建立相互的信任。正因为如此,中国一直努力与世界主要国家建立各种各样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建立相互的信任。 约瑟夫·奈教授:10年前,当我在五角大楼供职的时候,我发明了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把中国当作敌人对待,那么你将保证在将来得到一个敌人。”那是一种愚蠢的立场。尽管将中国视为朋友并不一定能够保证得到友谊,但如果两国都在这方面一起做工作,我们却有可能实现友谊的结果。随着中国在时间的演进中变得越来越富裕、越来越多元化,中美两国保持友好关系的可能性将会增长。 裴敏欣博士:这是毫无疑义的。值得玩味的地方在于,这一说法双向成立。中国也要小心不要像西方国家那样,带着怀疑的眼光审视一切。如果中国在西方并没有认定中国是敌人的情况下断定西方正在将自己视为敌人,那么中国将会使得自己真的成为西方的敌人。 对于那些根本敌视中国的人来说,即使一个不崛起的中国也是他们眼中的威胁。 主持人:与“中国威胁论”相对应,很多人也提出了“中国机遇论”。您认为中国对于世界意味着更多的机遇还是威胁?中国的和平发展能够带来什么机遇呢? 裴敏欣博士:首先,“中国威胁”还是中国机遇取决于你是谁。如果你是西方国家的生产工人,那么中国意味着更大的威胁而不是机遇。但是如果你是消费者或者投资者,那么中国意味着更大的机遇。但是平心而论,中国的崛起到目前为止提供的是更多的机遇而不是威胁。中国所提供的机遇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而它所构成的威胁则是潜在的、遥远的、而且可能是虚构的。其次,“机遇”还是“威胁”还取决于你对中国的根本评价,这种评价和中国的发展并不相关。对于那些根本敌视中国的人来说,即使一个不崛起的中国也是他们眼中的威胁。就我个人而言,我相信中国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而且必定还能创造更多的机遇。 芬克尔斯泰博士:我的观点是,美中关系目前已经在如此之多的层面上变得如此复杂,以至于中国是否被视为“威胁”还是“机遇”完全取决于人们关注的问题是什么。我相信中国朋友们如果简单地坚持认为美国政府或者美国人民通常视中国为威胁,始终从最坏的角度来假定美国的意图,实际上会帮中美关系的倒忙。另一方面,那些只注意美中冲突领域的美国人如果对于美中互惠关系正在各个领域展开的事实视而不见,同样也会帮美中关系的倒忙。关键在于,美中双方都必须绝对避免试图将国际秩序中最为复杂的关系之一美中关系简单化,避免陷入单维度的“军国主义”思维。 约瑟夫·奈教授:我认为中国带来的机遇超出中国所构成的威胁。中国经济增长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中一个主要的因素,同时中国在实现全球政治稳定方面也有帮助。季塔连科院士:中国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地会要求其他国家(还有中国自身)适应中国角色的转变,正确而现实地理解中国扮演的新角色,并且从中国扮演的新角色中发现各国自身的收益所在。中国正在面临着一个非常微妙而重要的任务:在发展互利互补合作的基础上达成国际秩序中新的利益平衡。 大多数美国人仍然希望在未来与中国实现和平、互惠。 主持人:美国学者、官员和媒体通常如何看待中国带来的“威胁”抑或机遇?有没有什么因素影响了他们形成准确的观点呢?为了帮助他们得到更完整的理解,人们可以做点什么呢? 约瑟夫·奈教授:我认为大多数美国人仍然希望在未来与中国实现和平、互惠。正如前总统克林顿曾经说过的那样,相比于一个富饶民主的中国,我们更应当害怕一个贫穷积弱的中国。 裴敏欣博士:在美国的政策精英阶层(官员、专家、学者和商人)当中,有关“中国威胁”的观点是比较分裂的。但是我能感觉到他们中的微弱多数还是相信中国并非威胁。美国公众在这个问题上了解不多,因此很容易受到媒体的强大影响。不幸的是,美国媒体对于中国问题并没有形成成熟缜密的理解。 中国应当学会做西方媒体的工作,帮助他们了解更多中国的知识。中国高级官员也应当学会借助西方媒体改善中国形象。最重要的是,中国政府在内部和外部事务中应当非常谨慎地行事,以向外界表明中国并未构成威胁。 芬克尔斯泰博士:“中国再起”显然给外部世界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源自这样一个现实:在现代史上,还从来没有过这样一种先例:中国经济的强大活力使得其全球经济利益伴生全球政治利益,意味着中国作为国际秩序的参与者需要承担更大的责任。 中国的外部世界之所以对此存在着不确定心理,是因为一些国家不能肯定中国将如何利用自己在全球共同体当中的经济与政治影响力来实现何种目的;因为相对而言,中国在全球参与各种调节国际政治经济活动的国际机制中还是一个新手。就此而言,美中之间最近启动的有关全球问题的高层战略对话,是一项值得我们欢迎的新发展。 我不认为中国是一个在军事上奉行扩张主义的大国。 主持人:美日最近对于中国“军力威胁”进行了渲染,你认为中国真的有威胁他国的野心吗?美日在这一问题上对中国的指责有根据吗? 约瑟夫·奈教授:我不认为中国是一个在军事上奉行扩张主义的大国。我的主要忧虑在于台湾问题。大陆最好使用软实力来吸引台湾,因为“蜜能比醋粘住更多的苍蝇”。 裴敏欣博士:很不幸,西方国家的威胁评估标准是建立在实力基础上,而不是意图基础上的。因此当中国实力增长时,其他国家易于带着更多的怀疑和畏惧来看待其发展。就此而言,日本和美国正是在按照国际关系理论的预测行事。 曲星教授:顺着裴博士的逻辑提一个有意思的问题:美国是全世界最有实力的国家,美国具有足以毁灭全世界几十次的军事能力。那么,美国是否是对全世界最大的威胁呢?! 中美之间最核心的分歧是台湾问题。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目前的情况是美国在干涉中国内政,是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威胁着中国。在这个问题上,不存在中国威胁美国的问题。任何主权国家的宪法都规定政府有义务采取措施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美国也不例外。因此,中国在台湾问题上采取什么方式,与中国是否威胁别国根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把中国在台湾问题上采取什么态度作为中国是否有威胁的判断标准在方法论上就是一个根本错误。如果美国不在台湾问题上干涉中国的内政,美国根本就没有任何必要担心会与中国发生军事冲突。 季塔连科院士:某些势力有意地挑起和鼓噪“中国威胁论”,其目的在于遏制中国的发展,遏制中国国际影响的增长。中国当前的外交政策,中国维护和加强联合国权威的努力,中国对于发展公平的多极化国际秩序所作出的贡献,以及中国积极遵守和平共处原则和国际法准则的表现———这一切都证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导层对于中国的发展及其全球作用等相关问题,采取了现实的和负责任的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