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未必会持续升值(3)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6日 12:19 《新财富》 | ||
两大因素导致贬值压力长期存在 除了发展阶段的问题,中国还有两个结构性的问题构成人民币贬值压力。中国未来的汇率走势将取决于未来的通胀走势。中长期来看,中国目前被扭曲压低的要素价格以及巨额的隐性负债,都可能在未来表现为持续的通胀,由此将构成人民币贬值的压力。 (一)要素价格扭曲广泛存在 首先,在连续数年通过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实际上是宽松货币政策)启动内需之后,央行基准利率降到了历史低位(图7),尽管在2004年10月央行出于紧缩调控的需要加了一次息,但幅度很小,只是象征性的。目前基准利率是26年来平均水平的1/3,如果考虑到通胀时期的保值贴补,目前的利率水平相对更低。对于快速发展中的中国经济而言,资金价格明显偏低。 中国经济运行的资金成本,同时也受到低成本国际资金的影响。近10年来,全球利率显著下降。美联储本轮加息启动前,美国基准利率跌至1%,这样低的水平仅在1950年代中曾经出现(图8)。大量的低成本外资涌入,对压低国内资金价格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第二,极低的劳动力成本。据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的资料显示,2003年中国劳动力成本为0.8美元/小时。但现实情况是,大量的出口导向企业中,制造业的人工成本要远低于这一水平,比如成思危估计为每小时0.5美元,从绝对水平看与发达国家差距悬殊,仅为美国制造业人工成本的3.7%;与贸易竞争对手比,也要低30-70%。 第三,公用事业等服务价格过低。例如,水价偏低。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说,目前,中国的水价仅仅包含水的工程成本和水的处理成本,这与国际流行的全过程成本不符。世界水价的构成应该包括水资源的价格、水工程的成本、水处理的成本以及水管理的成本,而且还包括污水处理的成本。2004年北京的水价居全国之首,但仅是世界银行给发展中国家定出的承受水价最高限定的1/3。 如此低的要素价格未来肯定无法长时间持续,实际上,目前已经有迹象表明,要素价格的过低状况开始或将要开始改变。 央行日前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认为,农民工短缺问题在东南沿海地区表现较为突出,如珠三角农民工缺口近200万,缺工比率约为10%;福建省2004年末缺工近20万人。严重缺工的主要是从事“三来一补”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集中在产品竞争激烈的制鞋、玩具制造、电子装配、服装加工、塑料制品加工等行业。有一定技能的熟练工、体力劳动者特别是青年女工的需求缺口大。 农民工短缺现象的客观存在,已开始影响企业的生产能力,并迫使企业不同程度地提高工人待遇,增加劳动力成本支出。随着农民工工资清欠等一系列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政策措施逐步落实,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公积金提取等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企业劳动力成本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 公用事业价格和自然资源价格过低的状况也在发生变化,据报道,目前全国水价正以每月10%的速度攀升。 资金价格的关键指标—利率,近来尽管加息的压力在减小,但从更长的时间角度来看,目前国内的低利率水平难以持续,来自各方的压力将使利率水平升高。实际上,最新的情况表明,银行的贷款利率平均水平在基准利率不变的情况下,已经有所上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