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部委专题--国家统计局 > 正文
 

长三角城市居民收支增长稳定 地区差距客观存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28日 11:04 国家统计局网站

今年上半年,长三角地区经济运行质态总体良好,地区之间联系日益紧密,合作更加广泛,作为世界第六大经济发展圈的长三角地区区域优势已日益凸现。社会经济稳定快速的发展,带来了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长三角地区居民收入及消费水平呈稳定快速增长之态势,但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也使地区差距客观存在。

 

一、上半年长三角城市居民收入概况

 

上半年长三角城市居民收入平稳快速增长。2005年上半年长三角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资料表明:15个城市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8002元,增长15.3%,比去年同期增幅提高了0.5个百分点,比今年一季度增幅减少了0.8个百分点。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给老百姓带来了更多的实惠,居民收入持续平稳快速增长。上海市以人均9657元在15个城市中居第一位,苏州市人均收入8523元(江苏城市中的第一位),在15个城市中的位置从去年上半年的第五位下滑至今年的第七位。

 

江苏浙江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扩大。上半年江苏8城市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7085元,增长16.2%;浙江6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8948元,增长14.7%。江苏浙江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由去年上半年的人均1704元扩大到今年的1863元。上半年仍呈现浙江高于江苏、地区差距明显的特点。江苏8城市平均增速快于浙江6城市1.5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多了0.9个百分点,尽管江苏居民收入增长步伐加快,但由于绝对水平的差距,江苏浙江城市居民收入绝对差距仍然在扩大。同时江苏与上海的差距也在扩大,上半年上海市人均可支配收入9657元,比江苏8城市的平均水平高出2572元,去年同期的差距为2418元。比较之下,长三角地区各地都在迅猛发展,但前进步伐则有快有慢,从15个城市居民收入看,最高的上海市比最低的泰州市高出69.2%,苏州市比泰州市高出49.3%。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所引发的居民收入差距是客观存在的,然而就一个经济发展区域而言,过大的差距会对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扬州城市居民收入与兄弟城市比较差距明显。长三角15个城市调查资料表明:今年上半年扬州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31元,在长三角城市中居第14位,与去年同期排位相同,人均收入比泰州高出323元。尽管上半年扬州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8%,剔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5.6%,但与发达的、前进步伐更快的兄弟城市相比差距依然十分明显。第一位的上海市比扬州多出3626元,绍兴市(浙江城市中的第一位)比扬州多出3394元,苏州市(江苏城市中的第一位)比扬州多出2492元。同时,扬州城市居民收入与平均水平的差距也在扩大,今年上半年扬州市居民收入比江苏8城市的平均水平低了1054元,比浙江6城市的平均水平低了2917元,而去年同期的差距分别为983元、2687元;两者分别又扩大了71元和230元。总体看,长三角地区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特征不仅依然十分明显,而且呈扩大之势,扬州近几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长三角地区无论综合实力还是居民收入都处于较后位置。

 

2005年上半年长三角15个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表

 

可支配收入(元)

 

幅(%)

 

 

9657

1

13.4

9

 

7813

10

27.4

1

 

6275

13

14.2

8

 

8523

7

11.0

13

 

8343

9

17.6

4

 

7575

11

11.4

12

 

6031

14

18.0

3

 

6414

12

10.4

14

 

5708

15

15.8

5

 

9055

4

15.0

6

 

9381

3

11.9

10

 

8516

8

9.9

15

 

8645

6

19.5

2

 

9425

2

11.7

11

 

8665

5

14.4

7

二、上半年长三角城市居民收入结构剖析

 

客观存在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带来了居民收入的差距,分析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有助于我们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加速富民进程,从而实现新的跨越。

 

工薪收入较快增长,江苏收入明显偏低。工薪收入即就业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全部劳动报酬,包括所从事的主要职业的工资以及从事第二职业、其他兼职和零星劳动得到的其他劳动收入。上半年长三角15个城市人均工薪收入5769元,增长15.2%,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72.1%,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南京市人均工薪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72.6%,除此以外,江苏其余7个城市人均工薪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都未达到长三角15个城市的平均水平。浙江则与之相反,浙江的嘉兴、湖州未达到长三角15个城市的平均水平,其余4个城市均超过平均水平,最高的绍兴市人均工薪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达到84.1%。上海市人均工薪收入7395元,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76.6%,超过平均水平4.5个百分点。上海和浙江城市居民就业充分,百姓创业欲望强烈,职工从单位获得的劳动报酬较高,这是江苏地区居民收入低于浙江的根本原因。上半年扬州市人均工薪收入3974元,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65.9%,低于江苏8城市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低于长三角15个城市平均水平6.2个百分点,但比去年同期提高了7.9个百分点。今年以来扬州市人均工薪收入增长较快,这是近几年扬州经济长足发展、政府关注民生的直接结果,然而从绝对量看,扬州市人均工薪收入在长三角15个城市中仅居第14位,人均高于镇江17元,低于泰州119元。

 

可支配收入中经营净收入比重逐渐提高。经营净收入即家庭成员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净收入,是全部生产经营收入中扣除生产成本和税金后所得到的收入。近几年来长三角地区个私经济发展迅猛,从事个体经营已逐渐成为城市居民就业的重要渠道,经营净收入在居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逐年上升。2005年上半年,长三角15个城市人均经营净收入541元,增长了45.4%,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6.8%,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4个百分点。但居民家庭人均经营净收入地区差异也较为明显,浙江6市由于个私经济起步早、发展快,上半年人均经营净收入728元,高出长三角15个城市平均水平187元,高出江苏8城市平均水平306元。扬州市近年来不断加大对个私经济的培育扶持力度,积极激励全民创业,个私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逐渐加大,上半年扬州市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416元,增长了9.1%,但与长三角城市及浙江6城市的平均水平差距十分明显。

 

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渠道需进一步拓宽。财产性收入即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财产运营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上半年长三角15个城市人均财产性收入225元,增长45.2%,增幅比去年同期减少了32个百分点,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2.8%,比去年同期提高了0.6个百分点。财产性收入最高的依然是浙江6市,人均达到了342元,高出江苏8市平均水平194元,高出上海市201元。由于近几年股票市场持续低迷、彩票市场出现信任危机,居民的投资行为大为减少,同时由于城市建设改造力度的加大,居民的不动产结构发生变化,导致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渠道狭窄,今年上半年扬州市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76元,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1.3%,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7个百分点。

 

2005年上半年长三角15个城市居民收入结构情况

 

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占可支配收入比重(%)

工薪收入

经营净收入

财产性收入

 

9657

76.6

3.9

1.5

 

7813

72.6

3.7

0.8

 

6275

63.1

3.5

5.4

 

8523

70.2

3.5

3.7

 

8343

67.7

4.5

1.2

 

7575

67.8

12.2

1.5

 

6031

65.9

6.9

1.3

 

6414

68.2

6.7

2.0

 

5708

71.7

7.3

0.8

 

9055

79.2

5.7

3.6

 

9381

79.0

9.4

4.6

 

8516

65.7

9.1

6.3

 

8645

68.1

11.8

3.3

 

9425

84.1

3.3

2.0

 

8665

72.8

10.0

3.3

三、长三角地区城市居民消费同步增长

 

上半年长三角15个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271元,增长12.5%,显示了在收入较快增长的同时居民消费水平也在同步提高。杭州市以人均消费支出6989元居第一位,同比增长27.5%;浙江6市平均消费支出5819元,增长9.5%;江苏8市平均消费支出4692元,增长16.9%。江苏8市平均水平增幅比浙江6市多了7.4个百分点,但人均消费绝对值低于浙江1127元,这说明江苏城市居民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水平在逐步提升,但如何开拓居民消费市场、降低居民消费门槛、提高居民消费层次、促进居民健康消费,以更好地推动经济增长,这是我们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今年上半年扬州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725元,同比增长15.4%,增幅虽然超过长三角15个城市平均水平2.9个百分点,但人均消费绝对值在长三角15个城市中居第14位,仅高于泰州。总体看,扬州市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在长三角城市群中都处于较后位置,要提高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我们还有许多的工作要做。

 

四、几点思考与建议

 

近几年来,扬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去年部分主要经济指标创历史之最,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认真分析居民收入与先进地区的差距,有助于我们理性地看待差距、找准位置、调整思路,树立“富民优先”的新政绩观,切实关注民生,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切实做好收入分配政策研究工作。合理的收入分配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党和政府非常重视,社会关心,市民关注。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民生,将富民工程的政策研究工作作为今年重点工作之一,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党委和政府顺应民意、合乎民情、提高执政能力的一件大事。政府各部门一定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工作中充分体现,多方位研究政策、调整思路。

 

强抓工业,大力提高经济运行质态。工业是强市之本、收入之源,今年以来扬州市工业利税增幅明显趋缓,亏损企业亏损额有较大幅度上升,特别是开放型经济面临新挑战,我们要充分利用一切有利因素,大举发展工业之大旗,并不断提高经济运行质态,确保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

 

树立“富民优先”理念,充分激励全民创业。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要运用一切手段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充分激励全民创业,完善全民创业机制和措施,建立正常合理的工资增长机制,加大收入分配的监督检查力度,努力营造“藏富于民”氛围。

 

关注低收入群体,实现共同富裕。各级政府在努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同时,要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进一步完善保障体系,实现收入在不同阶层共同增长,带动全社会共同富裕。

 

    (来源:江苏省统计局)

 

附件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