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从《经济科学译丛》到《中国经济学译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23日 09:15 第一财经日报

   在改革开放和持续优异经济增长的“大幕”下,在过去的20余年中,中国的经济学发展和教育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尤其是近年来,各大高校在经济学和金融学方面开始凸显教育特色,培养的优秀人才也开始次第而出。

  值得圈点的名单和事件至少可以包括:上世纪80年代的福特班;过去几年的中美金融实验班;北京大学从单一的经济系发展成为经济学院、光华管理学院和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
心三足鼎立并各具特色的格局;人民大学的经济学和金融学教育不断创新;清华大学积极赶超,建立了以经济管理为特色的,兼顾注重经济、金融和管理教育的管理学院。在南方,特别值得一提的当有武汉大学的数理经济实验班和数理金融实验班(就我个人在海外所接触的来自国内的经济金融学留学生而言,武大实验班毕业生在北美前十名的经济学博士班中几乎占到中国留学生的三分之一以上)。他山之石:北美和欧洲经验

  过去的20年也是经济学在北美迅速发展的20年。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为例,在不少院系学生和教师人数不增反降的情况下,其文理学院中学生和教师人数增长最快的就是经济学系。由于经济学系净增学生数大于文理系统其他各系净减人数的总和,哥伦比亚大学的经济系显然也成为越来越多非文理学院(如工学院、教育学院)学生的首选。

  经济学在西方如此受大学生喜爱有几方面的原因。其一,经济学教育知识面广,基础扎实,文理交汇。经济学不仅与数理方法关系日益密切,而且与人文和社会科学各学科如历史、政治、哲学相关性很大。经济学同时也很有实用价值,可以作为将来就读MBA学位或法学院的很好准备。

  其二,经济学、金融学学科发达,大师辈出。上世纪70年代诞生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更进一步催生了高水平经济学、金融学教育与研究。

  其三,经济学和金融学对政策的指导意义日益增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研究局长兼首席经济学家均是杰出学者,几任第一副总裁也都是杰出经济学教授。自马尔文·金(MervynKing)以伦敦经济学院经济学教授就任英格兰银行行长之后,西方主要大国的银行行长人选也越来越看重经济学家。美联储下任主席的三位可能候选人均为美国知名大学经济学教授。

  其四,主要高校经济学系之间相互竞争,形成了各自的办学特色。除了国际知名的芝加哥经济学派的教育体系之外,各主要大学在经济学教育上各显其能,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如牛津大学的融经济学、政治学和哲学为一体的教育模式(PPE),多年来为世界各国和国际金融机构培养了大量的经济政策制定与实施的杰出人才。伦敦经济学院本科高年级因材施教,其主要课程水平与难度达到或超过北美博士生一、二年级课程。中国路径:文理交汇凸显特色

  在比较分析的框架下,我以为,虽然中国的经济学和金融学教育在过去20年中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但与中国经济增长的成就相比,该领域发展和教育的不足则令人不安。

  对于如何进一步发展中国的经济学教育,许多人当比我更有发言权。基于我个人在伦敦经济学院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教学和工作经历,以及近年来在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少许教学经历,我认为中国的经济学和金融学教育大有可为,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路径推进:

  其一,参照外国成功经验,经济学、金融学的课程设置宜进一步加宽口径,实现文理交汇,并与政治学、哲学等其他社会科学更紧密相连。成功的本科经济系毕业生除了升学研究生院之外,既可以从事经济、金融务实工作,包括管理工作,也可以从事行政工作,并可以从事与社会科学门类相关的工作。

  其二,进一步理论联系实际,加大国内和国际经济政策分析的内容。经济学是一门政策科学,离开中国和世界的发展现实则不可能有好的经济学。中国处于一个经济转型期,是一个高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经济发展为经济学和金融学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中国的经济政策分析应成为经济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西方宏观经济学中的不少部分包括近期的重要研究工作,都是基于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利率、通胀和失业等方面的经济政策分析。

  其三,鼓励各校之间竞争,形成有各自特色的经济学教育体系。国内的经济学、金融学教育虽然培养了不少优秀学生,以我个人之管见,国内主要高校经济学系、金融学系的办学特色尚不够鲜明。书籍驱动:从英文到中文

  最后,值得一说的是,自百年前严复译介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以来,中国的经济学发展和教育一直与译介西方经济学文献密不可分。《国富论》之后有《资本论》,《资本论》之后有萨缪尔森的《经济学》。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为代表的《经济科学译丛》、《金融学译丛》以及《当代经济学文库》相继出版,其出版者——梁晶工作室和上海三联书店一北一南、两相呼应,可谓引领学术风尚,深刻影响了其时经济学的研究以及教育。

  中国的经济改革为经济学研究和教育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大历史舞台。从目前的情况看,中国的经济理论和研究尚不能满足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的经济学研究和教育虽然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贡献良多,但仍有作出更大贡献的足够空间。

  若干年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中国经济学教育的辉煌,中国的书籍出版者也许会忙于另外一件事——向国外系统译介中国学者的经济学和金融学著作。或许那时可以出一套英文的《中国经济学译介》。我衷心希望那一天的到来不太遥远。

  (作者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学特聘教授)中青在线图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