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国资新政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15日 19:30 《中国投资》

  总策划 尚鸣

  16万亿国有资产,是中国的基本家底,是依靠国企几代职工劳动积累、农民剪刀差的贡献形成的,任何改革、重组、调整变动管理机构的举措,总是时时刻刻牵动着方方面面的感情神经。

  16万亿国资是中国经济的命脉,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拄,把几代人辛勤奋斗形成的这笔庞大财富交给谁来经营,交给谁来监管,是改革开放以来一个沉重而又敏感的话题,也是经济改革进程中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更是各方利益博弈的交汇点。

  有效的改革国资的产权结构和管理体制,是实现国资效益最大化和重振国企的关键。从1979年以来,国企经历了“搞好搞活”、“放权让利、抓大放小”,“承包制、股改制”的20年变革,国资管理体制经历了国资局制、特派稽查制、企业工委制等诸多模式的尝试之后。酸甜苦辣的改革、探索的实践,终于使我们明白了搞好搞活每一个国有企业,既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国有资本也不能行行控制,到处立足,“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逐步凝聚成各方的改革共识。

  2003年3月,国资委诞生,解决了国企改革中最难的问题“多头管理、无人负责的痼疾,终结了国企“五龙治水”,整合并集中了原先分散在国家经贸委、中央企业工委与财政部等9个政府机构对于国有企业的权限,成为集“管人、管事、管资产”三权于一身的196家大企业集团的“超级股东”,标志着代表7万多亿元国有资产的出资人已经到位,直接担负起国有资产保值的重任,标志着国企改革进入了国资新政的时代。

  背负国企改革诸多诉求的国资委,在多重目标不同的牵引下,先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在完善内部机构、所辖企业的调研、清产核资之后,实施了众多令人耳目一新的做法,从全球公开选聘企业高级经营管理者到企业海外上市,从与企业一把手签订经营业绩责任书,落实国有资产经营责任,到建立新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框架,从要求集团企业必须将下属企业的层级控制在三级之内,到要求各企业必须明确主业,而将其他副业舍弃,从规范管理层收购到国企托管等等,这一切可以看出,国资委在人、事、资产方面逐渐显示出多管齐下的威力。

  国资委成立两年来,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这项“极具挑战性、极具探索性、极具风险性”的工作中取得了重大进展,中央国企的总资本价值从6.9万亿元人民币增加到了9.2万亿元人民币。2004年,178家中央企业实现利润4784.6亿元,比上年增长57.6%,其中有4家利润达到300亿元以上。在资产保值增值上交出漂亮的成绩单,成功地完成了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一个机构具有多重职能时,不同目标就必然互相牵引,难以平衡。被赋予六项职能、极大权力的国资委,从人、财、事三个方面对国企布局结构调整和制度创新的尝试,一些强势做法也遭到各界各方的非议,面对“婆婆+老板”的批评,面对引起极大社会反响的“郎顾之争”,主任李荣融说国资委要做合格的出资人,关键是要依法行事,切实做到不缺位,不错位,不越位,赋予我们的职责一定要履行好,依法该管的一定要管住、管好。

  国资委下一步的改革,迈向并不顺畅的独立出资人的路途,仍将是影响中国经济诸多要素中最重要的力量。为此,本刊封面文章从历史的轨迹、现实的举措,从国资委角色、国资立法难点、国企托管与破产、IPO与MBO等方面对国资新政进行梳理和分析,力求呈现出一个脉络清晰、深入浅出的国资发展之路。

    本系列其他文章:

    国资委在探索中前行

    国资立法:成长的烦恼

    国企托管:破冰之旅

    海外IPO:是国企航母的良药吗

    国企换帅与中国式离婚

    南橘北枳的MBO错在何处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父 亲 节
送给父亲节日礼物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