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占优补劣依然存在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31日 00:33 中华工商时报 | ||||||||||||
【记者陆昀北京报道】 调查显示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同比下降3 7% 国土资源部近日公布“2004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
该结果显示,2004年当年全国建设占用耕地217.6万亩,灾毁耕地94.9万亩,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307.0万亩,生态退耕1099.3万亩,以上四项共减少耕地1718.8万亩。同期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518.4万亩。增减相抵,2004年当年耕地净减1200.4万亩。这意味2004年比2003年人均耕地由1.43亩降为1.41亩。 国土资源部分析,生态退耕仍是耕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因素。据了解,全国耕地面积由1996年10月底的19.51亿亩,减少为2004年10月底的18.37亿亩,耕地净减少1.14亿亩,同期生态退耕9708万亩,占耕地净减少的85%。 数据显示,2004年全国新增建设用地和建设占用耕地较上年大幅下降。全国当年新增建设用地401.7万亩,建设占用耕地217.6万亩,分别较上年减少240万亩和126万亩,均下降37%。这表明,党中央、国务院强调把好土地和信贷两个“闸门”等决策取得成效。 调查表明,2004年是1999年以来补充耕地最多的一年。但该调查同时指出,建设占用耕地质量与补充耕地质量比较,占优补劣现象依然存在。建设占用的耕地多数是居民点周边的优质高产良田。补充的耕地多来自未利用地的开发,大部分开发为旱地。我国光热水土条件好的地区耕地后备资源缺乏,加上开发受生态保护的限制,补充耕地尤其是优质耕地的难度越来越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