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局携手中组部 推领导干部环保政绩考核制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19日 13:50 中国经营报 | |||||||||
作者:彭戈 徐雅玲 由国家环保总局一手掀起的“环保风暴”至今仍丝毫没有停歇的迹象:今年1月,国内30个超过亿元的大型项目因违反环保法律被国家环保总局叫停;2月底,京浙等10省市开始启动绿色GDP试点工作。
3月17日,“风暴”再起。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向外透露,我国今年将积极推动领导干部的环保政绩考核。该项目的试点近期将率先在四川、内蒙古和浙江三省(区)进行。在此期间,“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将被正式纳入试点省区的官员政绩考核体系。 三省试点 在确定三省(区)试点之前,国内有关建立全国性环保政绩考核体系的呼声已是声浪日高。“事实上,在全国建立环保政绩考核体系的思路在数年前就已经有了。”国家环保总局政策研究处一位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总局在等待一个恰当的时机在全国开展试点。“目前大环境比较有利,进行试点的条件也基本成熟”。而环保总局人事司邱处长则告诉记者,三省区的试点只是一个开端。“在总结试点地区经验之后,2007年,环保指标将被正式列入全国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 据记者了解,该制度的试点工作和未来的全国实施都是由国家环保总局与中组部合作进行。国家环保总局此前曾就环保政绩考核制度构建与中组部进行过多次沟通,得到了中组部的大力支持。据邱处长透露,目前两部委还正在研究制定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环保政绩考核体系细则。中组部尚未就此下达正式文件。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的建议,将把执行环保法律法规、污染排放强度、环境质量变化、公众满意程度等4项环境保护的指标,列入各级地方政府干部的考核体系。而在现行的党政干部考核体系中共包括3大方面17 项内容其中环保只占1项。 据来自四川省委组织部的消息说,四川目前已经形成了环保政绩考核的初步方案,但整个指标体系还在论证之中。据四川省委组织部人士透露,试点三省区在此前都已经进行过前期调研。而中组部和国家环保总局专员还将于近期到试点省份再次调研。“详细的实施方案届时应该能够出台。” 官员考核新因子 “将环保纳入官员政绩考核体系的直接目的就是从根本上改变地方官员片面追求GDP增长,不注重环境指标的现象。”四川省环保局助理调研员李度表示,这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将发挥良好推动作用。 据四川省环保局人士介绍,地方保护主义已成我国环境污染防治工作中最大的敌人,更是环境执法过程中的“拦路虎”。许多地方政府及其领导虽然一再强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但当地区利益与环境发生冲突时,仍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在环保部门查处环境违法案件时,往往会以协调工作为名,打电话、批条子或直接“说服教育”环保部门要顾大局,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干扰环境执法。“打掉地方保护主义已成为实施环境执法的关键所在。” 李度认为,将环保纳入官员政绩考核体系之后,无论是出于对制度的遵守,还是出于对官员个人成长和发展前景的考虑,这都将是各级官员必须慎重对待的问题。“在一个可以量化的考核标准指导下,将政绩考核与当地环境质量挂钩,能有效地避免以环境换发展的情况。” 体制困境 对于即将开始试点的环保政绩考核制度,组织系统以及环保管理机构均表现的相当积极乐观。但也有研究人士表示出对该制度的未来实施效果持怀疑态度。 四川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专家赵成康表示,环保政绩考核体系设计本身虽不存在问题,但也有可能因其他因素影响而大幅拉低其实施效果。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目前环保管理中面临的体制困境。 赵成康告诉记者,首先,按照我国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地方环保局归当地政府管理,环保官员由当地任命,经费也是由当地财政部门拨付。上级环保部门只有业务指导职能。“这种情况下,环保部门受制于地方,它所下达的命令和规章也容易遭到经济发展部门的拒绝,或被地方官员忽视。”此外,到目前为止,国内的环境保护工作大多还是由环保局独立支撑,缺乏跨部门的环境管理协调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