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代表委员关注民生四不平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14日 09:48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 |||||||||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讯 引子:今日上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将在人民大会堂闭幕。今年的全国“两会”行将结束,但“两会”上提出的建立“和谐社会”的构想已深入人心。 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富裕而公平的社会。然而,收入分配、城乡差距、
在今年的“两会”上,关注社会公平问题的提案、议案和建议明显增多,这透露出一个信号——社会公平问题正日益凸显。代表委员们在即将奔赴各地之前,再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言献策。 收入分配机制需调整 议案撷英 黄彦蓉等代表:建议通过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提高二次分配的调剂能力、适当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向高消费者征收特别消费税等方式,解决分配不公、贫富悬殊的问题。 新闻背景 我国收入差距拉大已持续20年。2004年,全国最富有的10%的家庭与最贫穷的10%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超过8倍,基尼系数逼近0.47;2003年,东部地区人均GDP分别相当于中部和西部地区的1.91倍和2.38倍。 精彩发言 “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就是调节分配制度,切实提高中等收入阶层在全社会人口结构中的比重,使收入分配的金字塔形变为橄榄球形。”陈漱渝委员说,提高中等阶层的经济利益有多种途径,比如通过提高银行利率调整金融市场的分配机制;建立并完善财富统计制度,在此基础上正确进行财产征税,充分发挥税收调节收入过程中的杠杆作用等。 纪尽善代表认为,目前理顺收入分配关系所需的主客观条件已经基本齐备。建立公平的工资增长和调整机制,可以考虑在一次分配中以按劳分配为主,坚持在规范中讲效率;在二次分配中要讲公平,加大对社会保障体系和教育、医疗等社会公益事业和社会救助体系的投入,让广大职工能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充分动员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建立社会救助、民间捐赠、慈善事业、志愿行动等各种形式的第三次分配的制度和机制。从国际经验来看,第三次分配在照顾孤寡老人、帮助残障人群、收养孤儿以及帮助失业者、贫困者、艾滋病患者、行为偏差者等方面,可以发挥特殊的作用。 社会和医疗保障体系应健全 议案撷英 沈爱琴等31位代表:建议尽快出台最低生活保障法,以法律形式进一步规范低保工作的运作。建立和完善低保的“准入”机制、就业援助机制、分档救助制度、动态管理机制、违规操作的惩处机制、社会医疗救助体系、低保工作组织保障机制等。 新闻背景 目前,我国约有75%的人口没有任何形式的保险来保障他们的基本健康。全国居民一年医疗负担达6000亿元,占GDP的5.4%,全国有近三成家庭因病致贫。 精彩发言 萧灼基委员说,要解决这些问题,第一是要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最主要是提高农村贫困户的扶贫标准,第二是要提高城市低保户的低保标准,第三是要提高城市的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第四要提高城市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金标准,第五是要对特殊贫困户进行特殊的关怀。 索丽生委员说,在衡量地方政府的政绩时,不仅看经济增长与财政收入,更看重所在地区低收入家庭或贫困人口的生活能否得到保障、公共卫生能否满足中低收入阶层居民的需求、社会保障是否覆盖到所有人口、当地社会关系是否和谐等,以此作为衡量政府政绩的核心指标。 全民教育事业待完善 议案撷英 李邦良等30位代表:目前我国地区间、城乡间的教育差距较大,教育机会不均等。除了经济发展和文化传统的基本国情外,政府公共政策的不同取向或偏差,往往会加剧现实中的教育不公。建议修改义务教育法,进一步推进我国义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新闻背景 据调查,全社会5800多亿元教育投资,占总人口60%以上的农村却只获得其中的23%。北京市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49%,而云南省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仅8.64%。 精彩发言 “湖北、山东等地分数线远高于北京、上海等省市,高校录取考生名额也多分布在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等很多名牌高校就对本地倾斜,其他地区的考生想考这些学校,分数高,名额少,竞争极其激烈。”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大学的洪可柱教授表达了对这些议案的支持,应该尽快进行改革,使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人都可以平等地接受教育。 南开大学校长侯自新代表说,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出发,应高度重视教育公平问题。孩子上不起学或中途辍学、退学,不能接受和完成作为一个公民最基础的教育,就会成为新的文盲或半文盲。这不仅会直接影响到这部分人将来的经济收入,而且会影响他们作为一个公民基本素质的培养,进而埋下城乡、区域、阶层矛盾的隐忧。义务教育法的修改中,应明确规定义务教育的强制性、公益性、普及性、公平性和免费性。 城乡差距当缩小 议案撷英 刘庆宁等32位代表: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和农民权益保护方面存在的法律的缺位,农民在财产权保护、土地权益保护、参与社会事务权的保护等方面出现了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建议制定农民权益保障法。 新闻背景 尽管中央已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不断扩大,且这种势头短期内得不到有效遏制。城乡差距从1985年-2003年的18年间快速扩大,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4.3%,而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7%。2004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3.2∶1,加上各种福利差距,实际达到6∶1。 精彩发言 “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大难点在农村,突破口也在农村。”崔琳委员说,要建立社会保障机制和公平机制,帮助农民工,促使其成为产业工人和城市居民,还要建立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并通过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通过工业化和城市化转移农村人口。 史和平代表说,中央一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中透出的信息正是:按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思路,让大量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源施惠农业和农村,通过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竞争力,力促农民增收。据新华社 给每个人公平起点 奥运会赛场上,一个项目有很多运动员参加,但最后登上冠军领奖台的只有一个。然而,人们都能理性地接受这样的结果,因为这是公平竞赛的结果。 现实生活中,也是同样的道理。收入分配的差距,是这次两会热议的话题。然而,差距的悬殊,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公平的机会。 机会不平等造成的差距,并不鲜见。不同部门的差距,就是一个典型的实例。电信、石化、电力等部门,与普通的产业部门之间的收入,大概差好几倍。这种差距,更多的不是产业分工的不同,而是垄断造成的结果。 腐败所形成的差距,最为普通百姓所诟病。一个人赚了大钱,靠的不是智慧、不是勤劳,而是关系和权力。 城市和农村的差距,也是机会不公平的一种。身为农村人,似乎注定必须付出数倍的努力,才能达到与城里人相当的结果。看一看,他们所享受的医疗、教育、文化资源,和城市人相比,不知道要相差多远。结果的差距,实际上来源于起点的不平等。农村人和城市人相比,从开始就不在一条起跑线上。 人们为现实中过大的差距,开出了种种的“药方”,有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有帮助失业者就业的,也有加强社会保障的。这些都不失为解决问题的良策。但是,如果离开起点的公平,想去改变终点的不公平,肯定是徒劳无功的。 我们欣喜地看到,政府工作报告针对这些问题,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比如,深化垄断部门改革,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自觉接受监督;加大农村公共事业投入,改善农民进城务工条件等等。公平、公正、共享,越来越成为政府追求的目标。给每个人以平等的机会,再辅之以二次分配的调节,带来的将是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激发的将是发展的无穷活力。(新华社记者 赵承 郭奔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