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谢念
本报北京3月9日电
目前,在一些地方,许多农业企业纷纷掉头转向,去开煤矿、建电厂、修公路、搞房地产等,所谓“农业”,实际上成了招牌与幌子……连日来,在讨论《政府工作报告》中
关于“三农”问题的阐述的时候,来自内蒙古、湖北等地的人大代表谈到了“农业企业非农化”的现象。
“资本的属性是天然逐利,出现这一现象,并不奇怪。”在内蒙古代表团,张振武代表的一番话引得代表们深思,“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的浪潮中,由于煤、电、运、房地产等项目远比农业产业项目回报高,商业银行势必对其竞相追逐而冷落后者。严峻的金融环境,当然只能迫使农业企业转向,以求生存。”
张振武是内蒙古草原兴发集团董事长,该集团是国家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能够让那些继续坚守在农业阵地上的企业,看到希望,不再步履艰难地惨淡经营。”他说。
本次会议,张振武提交了《关于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金融支农重点的建议》,呼吁国家仿照粮棉油收购办法,以“专款专用,封闭运行”的管理方式,由农业发展银行介入,向骨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政策性金融信贷支持,破解在发展中普遍存在的季节性农产品收购资金短缺等难题。
“我并非站在企业本位的立场上说话。我的看法是,大型龙头企业作为农产品市场的主角,一头连着千万农户,一头连着国内外市场,是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生产加工销售全过程的组织者,其兴衰直接影响农民的生产、生活状态。在某种意义上,农业企业的金融瓶颈也就是农民的增收瓶颈。”他说。
许多代表认为,中央去年支持“三农”的政策范围广、力度大,农民增产又增收,效果显著。但如果从长远计,面对种种市场制约因素,仅单一地强调对农民提供支持,而忽视通过大型龙头农业企业来表达并实现国家宏观调控农产品市场的政策意图,虽然可能继续保证增产,可持续的增收却难以实现。
“今年中央1号文件规定:‘农业银行和其他国有商业银行,要按照有关规定,加快改进对龙头企业的信贷服务,切实解决龙头企业收购资金紧张的问题。’这句话是福音,是及时雨,让我们感到温暖和激动。迫切期待这个政策尽快落实。”张振武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