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商务周刊》2005 > 正文
 

商务周刊:普华永道中国不良资产投资者调查(5)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6日 14:43 《商务周刊》杂志

  8.贵公司属意哪种投资战略?(图13)

  最受投资者欢迎的投资形式包括:与中国伙伴成立合营公司、在小型财团里担当积极的投资者、单独投资;

  我们对受访者选择与中国伙伴成立合营公司以投资中国不良资产市场的结果丝毫不感到意外。许多外国投资者都认识到在中国投资不良资产,必须拥有当地资源协助建立脉络和关系,和与政府机关(尤其是申请审批时)、其他债权人及职工打交道。另外,外资也可以透过合营公司更快地进入当地市场,比自己单独投资更具成本效益。合组公司有时候会是协议的条件之一;

  但合营公司并非十全十美,组织结构相对复杂,更须符合特定的审批要求。如果合作伙伴是负责回收贷款的话,如何监察其工作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根据我们的经验,新投资者通常比较倾向在小型财团里担任积极的角色,借此分担风险、资金和分享知识;

  选择单独投资的受访者一般是投资老手,而且拥有自己的回收团队。自主权和绝对的决策权是单独投资的主要优点。虽然投资者要自行承担所有风险,但同时可以独享一切收益;

  另外,87%受访者现时已与或计划与中国当地的投资者合作收购不良资产/不良贷款,反映他们已经意识到当地知识和脉络的重要性。

  9.贵公司倾向于哪一种不良资产出售方式?(图14)

  投资者对双方协议交易的偏爱属意料之中。双方协议交易能给予双方较大的灵活性,而且定价通常是最高的(或许与直觉相反),因为如果投资者认为完成交易的机会很大,就会考虑付出较高的价钱;

  不良资产投资者一向不倾向拍卖,不单因为拍卖耗费时间、精力和金钱,更因为中标的机会因其他竞投者的竞争而降低;

  受访者不倾向证券化,因为证券化的固定回报率不大可能达到他们要求的内部收益率。

  10.贵公司偏向哪一种不良资产出售结构?(图15)

  虽然“直接收购债权——一次性付款”被受访者列为个人首选的不良资产出售结构,但按比重法计算,“直接收购债权——后期收益与卖方共享”的得分最高。以一次性付款方式直接收购债权的出售结构通常较受大投资者垂青,因为大投资者有能力也不介意以一次性现金付款换取绝对的管理权和独享所有回报。这类投资者有可能已经在当地成立了回收团队,可以自行或与投资伙伴一起回收贷款;

  分享后期收益的好处是让卖家免于被指责贱卖不良债权,因为卖家可以在收益达到特定水平时与买家分享利润;

  把债权权益注入合营公司(如华融一次拍卖)得到的评分比较低,原因有几个,譬如审批程序太繁复。但这种出售方式也有其优点,从华融一次拍卖可以看到,这种出售结构的售价/回收率虽然让人捉摸不定,但有可能因此增加交易获审批的机会。

  11.贵公司对中国当地的合作伙伴有何期望?(图16)

  调查结果显示外国投资者希望寻求当地合作伙伴,协助物色项目、回收贷款和进行尽职调查;

  所有受访者都希望其合作伙伴能协助发掘不良资产包。这些当地伙伴通常具备相关的人际关系,能协助物色不良资产包;

  几乎所有(93%)受访者都希望其合作伙伴协助回收贷款,原因是当地伙伴通常具备当地网络,可有助进行回收;

  86%受访者期望合作伙伴协助进行尽职调查。 投资者一般认为其当地伙伴可能会掌握相关贷款/资产的内幕信息,使外国投资者能更清楚了解相关贷款/资产的回收潜力;

  对于未熟悉中国法制环境和相关借款人资料的新投资者而言,依靠卖家的员工是另一个快捷的途径。当投资者逐渐累积经验和专业知识后,对卖家员工的依赖将随之减少。根据我们与投资者的讨论,监察卖家员工的工作是一大难题。投资者通常会聘用专业会计师事务所负起监督和项目管理的角色。

  12.总的来说,贵公司有否聘用会计师事务所/专业服务公司提供下列不良贷款/不良资产服务?(图17)

  投资者通常聘用会计师事务所/专业服务公司提供的4大类服务依次为:尽职调查、回收贷款、发掘贷款包、监督现金流;

  调查结果反映投资者已充分认识到运用专业会计师事务所的专业知识、资源收购和处置不良资产的重要性;

  值得注意的是,投资者认为发掘不良贷款包与监督现金流同样重要。具规模的著名专业会计师事务所是中国不良资产市场的先锋,部分已经建立了广泛的当地网络,更能有助其发掘贷款包;

  监督回收商(尤其是合作伙伴)的现金流是取得投资审批所必需的程序,所以也是投资者普遍利用的服务之一。

[上一页]  [1]  [2]  [3]  [4]  [5]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普华永道新闻 全部不良资产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年春运
中国女将征战百年澳网
关注2005考研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第12届中歌榜揭晓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慈禧曾孙口述实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