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气东输”谈判搁浅 中国需强化制度保证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06日 01:24 中华工商时报 | ||||||||||
梅新 原计划参与“西气东输”中外投资谈判的世界第三大石油天然气公司———皇家荷兰壳牌公司集团的一位发言人,本周二在伦敦宣布,这项国际合资协议已经终结。中方合作伙伴“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也已经照会计划投资各方,宣布终止融资谈判。消息一出,引起国际能源界的普遍关注。
皇家荷兰壳牌公司集团的发言人没有具体说明取消项目的原因,他表示,这是一项耗资巨大、情形复杂的工程,投资各方在一些问题上不能达成共识。 两年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和外国能源企业达成初步协议,共同开发中国西部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资源,并为从新疆到上海的横贯东西的天然气管道提供天然气,以缓解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能源紧缺的局面。 这项工程耗资80亿美元。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计划拥有这项工程50%的股份,皇家荷兰壳牌公司集团、埃克森-美孚化工集团和俄罗斯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各占15%,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拥有另外5%的股份。 这项工程是中国为改善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能源紧张局面的一项重点项目,初步投资协议达成两年以来,一直没有取得明显的进展,但是这个庞大管道工程已经在去年秋天竣工。 分析人士认为,虽然最终导致融资谈判破裂的真正原因还不清楚,但是投资天然气工业耗资巨大,而投资回报却不能得到保证,这种问题在中国比较突出。 国际能源和环境监测组织“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弗莱文说:“开发大型天然气项目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投资者必须清楚地知道他们的投资今后是否能够得到回报。但由于中国等新兴国家的天然气市场开发的管理制度不断变化,因此中国当局在天然气和其他能源工业方面还有许多事情要做,才能吸引外国投资和技术。” 美国国家能源市场投资协会主席戈德曼进一步分析了在中国投资能源工业的风险,他指出,这种投资风险常常发生在中国的行政管理领域,而不完全是商业方面的风险。 “一些最大的、最难克服的投资方面的风险是政治方面的,我的意思是说行政管理方面的风险。政府可能改变或制定新的规则,总之,中国的能源市场有太多的变数影响到投资者获利。” 不过,国际能源和环境监测组织“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弗莱文表示,由于这项工程对中国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他有信心看到未来中外双方能够就这项天然气开发工程达成协议,使工程重新启动。 他说:“我猜测,这个合资项目可望在不久之后会重新启动,因为很显然,中国需要这些天然气,也需要引进外国投资来开发这一昂贵的项目。目前双方没有达成协议只是暂时的挫折,双方最终都会做出让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