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被抛野外冻死 医院已无“第三条道路”可走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02日 09:47 中国青年报 | ||||||||||
刘以宾 《南方周末》一则危重病人被抛野外活活冻死,谁把天使变魔鬼”的长篇报道震撼了许多人的心,事件“情节”其实很简单:一个30岁左右的男人因遭遇车祸被送进河南新郑市中医院抢救。伤者无法说出自己的名字和地址,而且一直没家属前来看望,于是成了“无名氏”,前后治疗费用1万多元只能记在医院的账上。在院长授意下,“无名氏”被扔到荒郊
这里,抛开此案中的刑事责任问题,笔者谈论一下公立医院是否该卖。报道说,像“无名氏”这样被抛弃的病人,在2000年该医院改制后已有数个。该医院大夫说:“赵培林(当地的农民企业家)把医院买走后,与以前公立医院最大的区别就是强调一切向钱看,赔钱的买卖绝对不干。” 由此很容易得出这样一条结论:公立医院好像千万“卖”不得!尚不知像新郑中医院这样的被“卖”掉的医院目前在全国有多少,也无法统计像这位“无名氏”一样被活活扔掉的危重病人已累积了多少。 而更多的未被“卖”掉的公立医院眼下又处在怎样的状态呢?大处方、假账单、诱使病人做不必要的项目检查甚至开不必要的刀乃至见死不救等等,都说明,并不是被“卖”掉的公立医院才会“把天使变成魔鬼”,而是几乎所有的医院都面临着一个问题:今后应该走怎样的道路? 笔者以为,可供医院选择的道路只能有两条:一是企业化、商业化,一是政府化、公益化。 假如选择前者,奉行“强调一切向钱看,赔钱的买卖绝对不干”的办医院宗旨并无大错,甚至本来就是对的。如果完全企业化的医院系股份制,还应加一条:向股东负责。也许有人会发出诘问:医院是“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的机构,首先强调的是向患者负责,而向股东负责不是与之相矛盾吗?其实不然:在充分市场竞争的背景下,假如医院不向患者高度负责、不提供好服务、不降低医疗服务价格,患者是不会来这家医院的。 假如选择政府化、公益化,则必须铲除“强调一切向钱看,赔钱的买卖绝对不干”的办院思想。这要建立一种让医护人员既没必要、又无任何机会“向钱看”的管理运行机制。 如今的绝大多数医院都在走着“第三条道路”。一方面,是商业化医院承载着过多的公益责任;另一方面,是公益性医院商业化。如今一些公立医院在“为富不仁”方面比商业化医院走得更远,这方面的事例实在是不胜枚举。 眼下医院的角色定位模糊问题和“第三条道路”状态,就像如今舆论常常批评的政企不分、亦官亦商现象那样,是滋生医疗腐败和“剪不断、理还乱”的医疗领域多发问题的体制性根源。 鉴于当前政府的财力,大面积设立公益性医院是不现实的,出路只能是医院大面积商业化。但是,这应该是在秩序完善、充分竞争条件下的商业化。 那位被扔的“无名氏”式的病人将来怎么办?其实不难,对这类病人,完全可以实行委托商业性医院救治,政府来“埋单”。 其它媒体报道: 燕赵晚报:危重病人被主刀医生抛荒致死 人民网:河南:病人被“救命医院”抛荒致死 医院需改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