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明确打破公立医院垄断 新一轮医改东风破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5月26日 08:08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王晓林 广州、佛山报道 医院改制东风破 吴俊发退休前是江苏常州第三人民医院的主任医师,而现在,他是华立医院的院长。这家医院由佛山市三水区白坭卫生院改制而成。 吴这几天心情不错,“我知道,省里刚开完会,要加强中小医院的改制力度了,如果有可能,我们华立集团可能还要再收购几家卫生院”。 吴所指的“会”,是4月27日召开的广东省卫生工作会议。在会上,广东省副省长雷于蓝表示:“今年将加大全省中小公立医院体制改革。” 与雷的发言相对照的是,广东省全省目前仅有个别镇级卫生院完成了改制工作。 而广东的现象绝非个别。此前,吴仪副总理对全国卫生部门的现状提出了严厉批评:医疗卫生系统已成为计划经济的最后堡垒,卫生体制改革已滞后于整个国民经济改革的步伐。 原卫生部政策与管理专家委员会委员梁浩材将改制滞后的原因归结为“父爱”:“卫生主管机关可以决定公立医院的院长任免,可以决定财政对医院的拨付,有谁会将自己的权力交出来。” 广州愈生医院院长吴哲生直言不讳:“公立医院为什么没有改制的动力,因为大部分都还能活下去,而且很多日子过得还不错。” 中山医科大学教授叶煜荣对前两者的看法并不认同,他认为主要症结在于改制缺乏指导政策。“虽然1996年的全国卫生工作大会上,就已允许民营资本进入医疗机构,但后来却没有明确的配套政策出台。2001年,卫生部开始将医院分为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大量资本开始涌入医疗机构,但如何完成公立医院改制却没有下文,所有的人只好摸着石头过河,当各地纷纷对卫生院进行改制后,《健康报》上一篇《公共卫生机构不能一卖了之》的社论,又使大家不知所措。” 吴俊发也清楚记得,一位厅领导在参加华立医院挂牌时意味深长的话:“作为基层公共卫生机构,华立改制是正确还是错误,现在下结论都为时过早。” “他的话,让我当时真的感到了压力,许多政策都是空白,我们做什么都可能犯错误。” 吴俊发说。 公立医院的路到底该怎样走?无论是学者还是官员,均是对4月8日结束的2004年全国卫生会议抱有极大憧憬。某省卫生厅领导在接受采访时,坦承:“我们期望,此次大会在医院改制上有政策突破。我们在苦苦等待。” 不出其然,在会议上,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高强再次强调深化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制改革试点,并明确要打破公立医院的垄断。 而据与会专家透露,此次起草的《关于深化城市医疗体制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讨论稿)》(简称《意见》)的重大突破,是对原有的营利、非营利性医院的分类方式进行改革。 这意味着新一轮医改已悄然破题。 据透露,《意见》将未来的医院分为三种:政府直属医疗机构——由政府全部投资,承担政府赋予的工作任务,不以营利为目的,享受税收优惠;社会公益医疗机构——由社会投资,不以营利为目的,收支结余主要用于改善医疗条件,投资者可以适当收取回报;经营性医疗机构——社会投资,自主定价,营利为目的,依法纳税。 据悉,此方案已开始在部分城市试点。 营利性医院的苦恼 广州祈福医院的副总经理鲁新华最近比较烦。 祈福医院号称投资十亿,是全国最大的民营医院,它位于广州第一大盘——祈福新。鲁新华说,一位同行参观过祈福医院后,说了一句话,“我一方面为彭先生(该医院投资者,也为祈福投资商)的大手笔震惊,一方面又为你们的生存担心。” 鲁新华承认祈福尚未赢利,这座按三甲医院标准修建的医院年收入只有几千万,与广州其它三甲医院动辄几亿、十几亿的收入相差甚远。 鲁认为,医院经营之所以艰难,是因为“虽然我们是省级医院,但主管部门规定我们的医保范围只限于番禺区,所以尽管小区里住着几万名高收入人群,但他们工作单位多在广州市区,医保定点医院里没有我们,所以即使近在咫尺,他们也不能到我们这儿看病。” 深圳博爱医院院长的王忠也认为自己遭受了非国民待遇。因为博爱医院也没有医保定点医院资格,“我们按市里的要求报了材料上去,就一直没有消息,也没说行也没说不行。” 作为一家市级营利性医院,博爱医院还遇到了另一个问题:博爱医院的医生在评定职称时最高只能评到主治医师。于是,许多内地来的医生没干几天便得告假回乡。“不回去,以后职称问题解决不了。” 对于“非国民待遇”,广州愈生医院院长吴哲生解决问题的途径自成一家。吴曾被外派在印度尼西亚工作过三年,在当地有一定的客户资源,而东南亚各国的医疗费用远远高于国内。他的医院最初的收入便主要依赖于那些来自海外的患者。 但吴的办法显然不可复制。故而,梁浩材虽然退休多年,但仍在各种场合力主公立医院改制,并给民营医院“国民待遇”。“就城市而言,医疗卫生资源并不稀缺,要想真正地解决公立医院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就要让非营利性医院与营性利医院进行充分竞争。” 据卫生部统计,尽管我国当前注册的民营医疗机构有29.7万个,但其占中国医疗市场份额只有3%。 新制度悄然试水 营利性医院的院长有自己的苦恼,而作为2003年度全国收入最多的医院的院长,广东省人民医院院长林曙光也有着自己的烦心事。 林在忙于日常事务的同时,据说还每月坚持做两台以上的手术,名片上显示,他是美国心脏科学院的院士。 林表示,虽然省人民医院年收入高达12亿元,但若取消税收减免,“那算下来肯定是亏本的”。这笔免掉的税约为1.2亿。 作为非营利性医院,由于不能分红,林承认省医院无法吸引投资者进入,其发展完全靠缓慢的自身积累。“我们的钱买完设备后,发点奖金就完了。” 而作为非营利医院,省医的价格由物价部门审批,往往仅为成本价甚至低于成本价。 林举了一个例子,一个林的美国同行看到省医CT门前的长龙,大叫“林,快买CT,生意这么好,一定赚钱。”林苦笑:“我是要买新设备,但肯定赚不到钱,同样的设备在美国做一次CT收费250美金,在我们这里只有250元人民币。” 中山医科大学教授叶煜荣曾是林曙光学生时代的老师,他认为院长们的苦恼皆与现行的医院划分方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1996年12月9日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后,中共中央、国务院下达的《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举办医疗机构要以国家、集体为主,其他社会力量和个人为补充。”为日后民营资本进入医疗机构打开了大门。 5年后,即2001年,卫生部将医院划分为营利与非营利两种。两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放开,照章纳税,投资者可以分红;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免各项税,所获利润不能用于职工分红,只能用于更新设备、引进新技术和扩大医院规模。 该分类直接导致的后果便是:非营利的红帽子为公立医院提供保护,原本就缺少动力的公立医院改制越发难以上路;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出于“父爱”,也会对公立医院的对手有意无意地设置门槛。 叶煜荣进一步解释:“其实营利性或非营利性医院目的都是要赚钱的,二者的区分并不是公益性与非公益性,只是一个赚钱可以分,另一个赚钱不能分只能再投入。所以,二者有着共同的逐利性,但二者的竞争平台并又不平等,起不到完全竞争的目的,反而是公立医院的垄断地位越来越强大。另一方面,现有的分类方法不能解决公益性问题,公立非营性医院虽然占了极大的公共资源,占据中国医疗市场的垄断地位,却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叶认为,新的医院分类方式的局部试点,其目的正是在于加快公立医院改制的完成速度。“一旦新的分类方式得到肯定,或许一场从准入到税收相关政策的变化也要随之产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