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国企三年磨一剑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4月19日 10:28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和亏损率连续两年在全国44个中心城市中保持最低 宁波日报讯 宁波市国有企业经过3年时间的战略性重组和布局大调整,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最近,来自国家发改委的信息显示,2003年度宁波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为7.96%,亏损率3.08%,连续两年在全国44个中心城市中保持最低。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取向的改革逐步深入,宁波国有企业机制不活、效率低下的问题日益突出。如何让国有企业重现生机?宁波市委、市政府相继对国企实施了扩大经营自主权、承包制、两步利改税等改革,但国有企业的病根———产权制度一直没有触及,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步履艰难。 从2000年开始,在县(市)一级国企改革基本完成的基础上,宁波在全国率先打响了一场以产权制度改革和理顺劳动关系为突破口的国企改革攻坚战。至2002年底,宁波市属24个系统421家国有集体企业中,98%以上企业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11.4万名职工中98%理顺了劳动关系。宁波人用3年时间,成功破解了一道历史性难题。阵痛过后,沉疴涤尽,长期以来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被清除了,经过国有企业的战略性重组和国有经济的布局大调整,宁波国有经济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产权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其实就是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在国有资本退出的同时,引进其他社会法人和自然人资本。在这个过程中,一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中小企业,实施了破产和关闭,从而堵住了国有资产流失的漏洞。更多的企业,则是通过资产核销、提留、剥离后,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将净资产向社会进行转让。 和产权同样重要的是人的问题。在产权制度改革的同时,宁波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按照“转换身份、适当补偿、承认工龄、续接社保”的办法,有情操作理顺职工劳动关系。宁波市属企业10万多(宁波全市有30万)名职工转换了身份,由“国有城镇集体企业职工”转变为“社会人”,真正实现了劳动力的社会化、市场化。 两项制度改革不但一次性为企业卸下了历史包袱,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更重要的是,新设立的企业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了全新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了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这使得长期被体制和机制束缚的国有企业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宁波市属化工系统曾是宁波市国有比重最大、经营状况较差的工业部门,改制前整个系统27家企业潜亏1.5亿元,改制后一年不到,全系统亏损面从70%下降到10%,实现利润2000多万元。 与以往的国企改革不同的是,两项制度改革的着眼点并不局限于国有企业的微观层面,经过改革,宁波国有企业数量急剧减少,国有资产的分布面收缩,但资产质量明显提高,国有资本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明显提高。一份来自宁波市经委的统计调查显示,改制后的53家宁波市属工业企业注册资本中,国有股仅1.7亿元,其吸纳的社会资本则在10亿元以上。 从国有企业退出以后,国有资产如何运行?2002年,宁波市工贸资产经营公司应运而生。在一年时间内,这家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机构,全面接手了原来分属7大工业控股公司的10亿元资产,结束了原来宁波工业国有资产管理“七龙治水”的局面。该公司负责人表示,今后这些国有资产将以参股的形式投向一些特定领域,为宁波市工业经济做大、做精、做优、做强服务。根据当初的设想,该公司还将接管商贸领域的国有资产,以便打破行业和条块分割,最大限度地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