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分析:利率市场化谁说了算?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2月27日 09:13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 ||
葛丰 日前,央行发布《2002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其中“建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和引导市场利率,使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的表述引来不少人士浮想联翩,因为在此之前,对利率市场化目标的官方表述中,“中央银行的调控和引导”通常放在最前面的,因此 笔者不才,妄自猜度上述言论的逻辑传承,想来该是这样的:市场化所对应的,是非市场化、是行政管制。既然“婆婆”要放手,家政自然归于“媳妇”。 但是事情哪有这么简单?! 笔者在以前的文章中也提到过,利率市场化既然是市场化的问题,对于它的分析、判断就必须置身于市场这个环境来进行。央行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应该是,并且也只能是,顺潮流而动。这不是画圈或是画叉般的儿戏。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市场情况: 现在有专家认为,存款利率的市场化,是中国利率下一步市场化的重点。整个金融体系中,与金融市场相关的利率基本上都市场化了,而且还包括外币利率也市场化了。因为银行存款关系到整个社会的货币供应和支付清算问题,所以存款利率市场化将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可以通过金融创新的方式促使存款利率形成机制更加市场化。 真是好一个“专家”,看来确实不同于芸芸众生,笔者愚钝,实在不知道中国的利率市场化竟然已经发展到如此阶段,那倒真是“不知有魏晋”了。 先不说存款,单来看贷款。按照最新,同时也是权威的说法:《2002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起草人、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秘书长易纲在接受采访时称,“利率市场化改革一定会有明确的步骤和规划,但不一定有明确的时间表。现在要做的是进一步放开贷款利率的浮动幅度,下一步是制定贷款利率的下限,上限则完全放开。” 这样的话,贷款利率到底有没有放开,实际已经很明确了。但这并非笔者引用这段话的目的,笔者要说的是另外一个话题:为什么只是上限放开?道理非常简单,因为贷款利率的总体重心是向下的。而这个重心的形成,恰恰倒是市场化的。因此,抛开别的不说,单就此一上一下而论,这里面的风险、难度就绝难等量齐观。换言之,即使上限放开了,下限放开也还遥遥无期。 换个角度来说。利率市场化有助于实现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是一回事,但能不能实现又是另一码事。还是说贷款利率,不用多么艰深的金融理论,单看多年为害的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就应该明白至少就目前和相当一段时间来说,利率市场化的市场承受力尚难具备。 如果说上面的分析还都是纸上谈兵的话,我们再来看一下银行间市场的情况。按理说这些市场的市场化程度已经是很高的了,但问题是,在主体单一、国有银行非公司化等问题未有改观的现实情况下,这些市场的利率形成就一定能真实反映资金成本吗?央行在加大货币投放的大背景下,于去年6月开始的连续正回购入市干预不就是很好的反例吗。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放开”和“市场化”同样不是一回事。 不用再扯其他的了,单单上面的分析,已经足以说明真正的利率市场化离我们还有相当的距离,这是目前阶段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客观条件所决定了的。至于说在这一特定的历史阶段,我们该持什么态度,或者说我们该做些什么,一言以蔽之,就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国际金融报》(2003年02月27日第四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