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2003财经十大猜想(上篇)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1月20日 18:57 广州日报大洋网 | ||
策划人:冯镜明祝慧 编者按:经济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延续的过程,并不是说新年的来临就意味着必然有所突破。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将视野和思路拓宽,对财经某些领域作一番大胆的揣测和猜想。正所谓大风起于青萍之末,经济的运行还是有脉胳轨迹可循的,逝去的日子的点滴积累,往往会产生量变到质变的效应。 于是,有了2003年财经十大猜想的策划。 猜想一:单向收费名正言顺 大洋网讯据广州日报报道,今年,各种资费套餐、组建“网中网”、预存话费送话费等竞争手段将愈演愈烈,这种变相降价竞争的结果就是手机资费的大幅下降,在移动和联通的部署中,除了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还会力保收入外,全国大多城市将变相实现单向收费。 北京邮电大学吕廷杰教授认为,今年资费政策不会有大的结构性调整,语音业务特别是手机资费仍处于国家严格管制下。但今年,信息产业部吴基传部长向海外投资者许下的“两年内不考虑单向收费”的诺言已到期,他本人也将届满退任,继任者是否继续承诺要打大大一个问号。 可以想象,随着小灵通、手机休息站等新生事物对移动市场的冲击,以及移动联通的价格战持续不断,今年手机双向收费将名存实亡,既然单向收费已经变相实现,何不给它一个名正言顺?电信市场的失控也给现有监管工作带来猛烈冲击。据吕廷杰教授透露,吴基传部长在退任之际最担心的问题是“今年如何稳定各省通信管理局的工作,以让其行使有效管制”,坊间一直流传着国务院将成立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的消息,以取代信息产业部原设有的国家信息化办公室的职能。 不过也有专家分析,国务院成立工作小组是属于较高层次领导协调,主要肩负中国电信行业的政策制定。而电信行业的主管部门仍是信息产业部,负责贯彻法例以及技术标准的管理。尽管这个传闻尚未水落石出,但可以肯定的是,政府希望从更高的层次上来领导协调中国电信产业的改革和重组。无论如何,电信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竞争、开放的电信市场及监管架构。 猜想二:国产手机死掉一半 尽管很多人还陶醉在去年国产手机反攻洋品牌的节节突破上,但国务院市场经济研究所副主任陆刃波警告说:2003年的过剩产能要全部出口难度相当大。可以肯定地说,到2003年五六月,可能会有厂家大量吐货,价格战在所难免,手机企业甚至会出现亏损的情况。 他认为,国产手机市场已有些泛滥了!陆刃波对记者说,截至去年底,国内手机生产厂家有36家,虽然信产部的5号文件对今年的手机牌照作出限制性规定,但现在国内手机厂家总体年产能约占全球产能一半,已经大大超过了国内市场的需求。这还不包括要新进入的奥克斯和创维等厂家。 他预测,手机生产许可证今年可能不会取消,但牌照一定会增加。手机市场门槛较低,产需矛盾将更加突出。他的担心更在于——2003年下半年受中国移动G PRS和中国联通C DMA1X的推动,多媒体手机又要洗掉一批落后手机。这样快的市场升级程度将成历史之最,国有手机中生产规模小、没有雄厚研发技术、市场应变能力弱的企业将被淘汰,一半以上的国产手机企业将支撑不下去。 猜想三:民营银行呼之欲出 民营银行能否破壳而出,是今年银行业最热门的话题。日前,某媒体爆出“中国民营银行的积极倡导者”徐滇庆领导下的长城金融研究所历经两年多的试点经营,先后7次向中央呈交关于成立民营银行的报告。据悉,这10家筹备进行民营银行试点的机构,主要分布于广东东莞和深圳、江苏江阴、浙江台州和义乌等地,现在已经处于待批冲刺阶段。然而近日,记者从权威人士处获得确切消息,却是徐滇庆本人亲口否定了这一传闻。一下子,使得民营银行今年能否顺利诞生愈显扑朔迷离。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业界和学界在开放民营银行上表现出了较高的一致性。尽管在民营银行准入问题上,各家分歧仍然很大。在与王自力的论战中,徐滇庆不得不一一修正自己的说法:“试点民营银行,并不意味着全都要重新建一家民营银行,各个地区有不同的设计方案,但它们的共同点是民营企业参与到银行股本中。”这使得民营银行究竟会以何种面貌亮相也成为了一大悬念。 最近,央行银行监管二司司长刘士余公开表示,央行欢迎并支持民间资本和外资入股中小商业银行。在没有设立城市商业银行的地市,如果当地各类企业和居民个人投资入股、资本金达到1亿元人民币并且符合《商业银行法》的有关规定,央行原则上同意组建新的商业银行。而正在制定的《金融机构投资入股规定》将会对个人、企业、外资参股商业银行做出具体规定。因此不少业界人士估计,刘士余这样的表态尚属首次,建立民营银行应该在近期会有重大突破。 猜想四:银行存款或将收费 去年商业银行的几次存款收费行动,均引起莫大争议。在“照顾国情”和“接轨国际”之间,银行业一直试图端平这两碗水。不过,由于人行某高层公开表态,银行存款收取费用不合理。此话一出,银行业内存款收费的暗涌暂时得到了平息。 商业银行都希望即将出台的《商业银行服务收费管理办法》能为存款收费开绿灯,然而从记者所得到的该办法征求意见稿看,“商业银行不得对储蓄存取款收费,不得强制存取款人接受其他服务并收取费用”,这一条却与众银行的收费愿望相悖。据悉,不少银行在反馈意见中,都对这一条提出了反对意见。业内人士认为,对储蓄存取款的收费问题不宜“一刀切”,应针对具体问题具体说明。不少业内人士猜测,央行不能不考虑行业的声音,办法出台后应该会对“存取款不收费”进行修改或补充说明。 中山大学金融学系副主任牛鸿则认为,银行服务收费是大势所趋,应该在政策法规上给予银行更多的空间。实际上,即将出台的《办法》涉及多项中间业务收费,收费主要分为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两部分。政府指导价所占比例很小,主要涉及银行结算等对公业务和少量对私业务。其余收费由市场决定。也许,服务收费管理办法的出台,将标志着银行客户免费大餐的终结。 猜想五:电子政务或将立法 著名I T评论家方兴东认为:从2001年开始,电子政务开始作为中国推进政府信息化的重要手段,但很少有I T企业意识到这个潜在市场。2002年电子政务的资金安排逐渐清晰,据称每年有上千亿元的规模,引得大小I T企业纷纷宣布向电子政务进军。可以预见,在I T行业消费停滞不前又缺乏革命性技术推动的2003年,电子政务无疑将成为最大的热点。“到电子政务去掘金”,这是时下不少I T企业的口号,联想、神州数码、东软、创智、用友等软硬件厂商都在去年或今年初完成了向电子政务的延伸。根据赛迪顾问调查,在2003年将达到的1500亿元政府采购中,电子政务占有重要地位。2002年中国电子政务规模为350亿元,2002年~2004年中国电子政务总体市场年复合增长率为25.7%,按这一速度计算,五年后电子政务市场的投资额将突破1000亿元。 然而,如此大的投资并不意味着中国能够在短期内实现电子政务,主要障碍有两个:一是崭新的电子政务工作形式与陈旧的政府组织结构的矛盾;二是电子政务一直缺乏一个全国统一的标准。第二个问题尤其急迫。目前,中国的电子政务处于一种无序状态,各家公司所采用的技术标准不同,各地政府所采纳的流程设计也不同,这样下去就会导致一个严重的问题出现:各级政府的电子政务网络无法实现顺利对接,很有可能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 因此,给电子政务立法,建立全国统一的标准成为了关系到电子政务能否成功的决定因素之一。2002年7月,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通过了《电子政务指导意见》,目前已完成《政务信息公开条例(草案)》和《电子签章条例(草案)》的起草和征求意见工作,并已提交到国务院立法部门。按照乐观的估计,这些条例将在今年获通过并实施,这将结束我国电子政务“无法可依”的尴尬局面。(薛松孔华周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