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中国商业十大事:零售业白皮书发布入选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1月14日 10:46 人民网-市场报 | ||
本报记者程国慧 近日,中国商业联合会对2002年的上百个“商业(零售)亮点”进行研究评估,从国家政策、重大事件、外商进入、走向世界、企业改制、社会影响等方面,推选出中国商业(零售)十件大事。 1.2002年1月,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国推进流通现代化工作现场会”在上海召开。这是近年来以国务院名义召开的旨在从传统商业向现代化商业转变的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重要会议。会议提出:力争经过5年时间初步确定连锁经营在商业和服务业中的主体地位,并有计划地控制大卖场和仓储式商店的盲目发展。 2.2002年9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体改办、国家经贸委《关于促进连锁经营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推动连锁经营向多领域和深层次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国债贴息优惠政策首次惠及商业企业,已有58个商品流通项目获此政策支持。2002年进入国债技改项目的总体金额约200个亿,其中商业连锁(包括药业连锁)约占65亿元,使改造后的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和营销方式得到长足的发展。 4.国家新批准8家外商投资零售企业,国外新型业态纷纷落户中国。这8家外商投资者包括法国的家乐福、欧尚,日本的吉之岛,英国的百安居,以及台湾地区的统一集团,香港的华润集团等,外商在华竞争实际上已由规模、资金竞争逐步转向业态竞争。 5.2002年7月,中国商业联合会正式加入“国际零售论坛”组织,成为该组织的第31名成员。 6.2002年12月中国商业联合会发布我国首部“中国零售业白皮书”,这是我国首次发布的反映行业发展情况的白皮书。白皮书预测:未来5—10年,中国零售市场中15%的市场份额将由中小超市占领,大卖场的市场份额约为10%,百货店将为10%的份额,其他各种零售业态单位可能不会超过10%以上的市场份额。 7.北京零售业重组走向市场化。2002年9月,北京超市发连锁股份有限公司与北京天客隆集团公司最终实现了资产、财务、人事等的统一。而引人注目的是,由北京新燕莎集团、北京市供销合作总社、北京市二商集团等十几家股东搭建的北京商业“航母”———首都商业连锁集团,却发生了股权结构和高层人事的变动,这预示着带有行政“胎记”联合重组必然会有变数。 8.上海联华并购华商,成为年度业内最大企业并购案。2002年7月,上海联华超市股份有限公司宣布以人民币2.1亿元溢价增资杭州华商集团有限公司,联华成为华商的控股公司,从而成功地实施了国内连锁业最大的一桩异地购并案。同时联华还宣布:在5年内,在浙江省要拥有1000家网点,销售规模超过150亿元。 9.大商集团加强编织“东北店网”,成为国内最大的百货连锁企业。大连大商集团作为东北地区的商业龙头企业,2002年频频跨地区并购,且由单店收购转向成批收购,目前,大商集团在东北、山东30多个城市共有店铺65个,年销售额达100亿元,年实现利税3亿元,成功地实现了低成本扩张,成为国内最大的百货连锁企业。 10.湖南友谊阿波罗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我国商业企业改制成功的典型案例。湖南友谊阿波罗股份有限公司以“两个置换”的产权制度、劳动制度改革和“经营管理一体化”改革,找到了一条传统百货向现代百货业转变的有效途径,为百货业态由单店经营向多店经营、规模经营探索出了一条路子,其经验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市场报》(2003年01月14日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