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中国金融市场:信托“公募化”终开局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1月08日 10:39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 ||
记者 霍中彦 发自上海 1998年10月,央行关闭广国投拉开了第5次信托业整顿的序幕。3年多之后,2002年6月,信托投资贵族中经开的轰然倒地,则被视为这次历时最久、“推倒重来”式的整顿走向尾声的标志。 2002年9月,央行非银司宣布信托业第5次整顿年内基本完成。经过这场以信托巨子的倒下为结束的整顿,信托业始而躁动不安,既而顾虑重重,最终在市场的高度注视之下迈出了表情复杂的第一步。 整顿的幸存者们不约而同地选择资金信托为开局利器,以至于在公众眼中,资金信托已成为信托的代名词。 仿佛一夜之间,久经风雨的信托业恢复了往昔的自信:自2002年7月18日上海爱建信托推出“上海外环隧道项目资金信托计划”之后,上国投的“新上海国际大厦项目资金信托计划”、北国投的“北京朝阳区CBD资金信托计划”、平安信托的“卓越、联合汽车贷款集合资金信托”……短短两个月里,深圳、上海、北京等地相继推出近10个信托产品,销售金额高达30亿元。 虽然这些产品多属贷款信托的范畴,号称“应用范围可与人类的想象力相媲美”的信托业尚未及发挥其想象力,但其野心勃勃的昔日形象隐然重现,盎然生机,市场为之侧目。 质疑随之而来。学者和法律专家从这些项目中看出了纰漏:利用媒体造势、分拆项目以绕过200份的信托合同上限、变相异地销售等等,让人们在欣赏信托业活力的同时又担忧其公募倾向的杀伤力。 央行反应迅速。继2002年9月1日央行非银司在厦门会议口头传达央行对信托业严控风险的精神之后,央行还于9月5日至8日召集重新登记的38家信托公司老总在杭州召开会议,会议主旨即要求各信托公司深入学习“一法两规”(《信托法》、《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 2002年10月8日,央行又下发“314号文件”,即《关于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的主要内容,也是重申200份合同上限以及其他有关规定。自此,信托开始告别大干快上的宏大开局,逐渐淡出公众视野。 人们认为,要想“与人类的想象力相媲美”,信托业仍须发挥其连接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产业市场的独特优势,形成其独一无二的产品链条。 对于单一发展资金信托的潜在风险,识者殊为忧虑。尤其眼下不少信托产品仍然有意无意地搭乘了政府信用的担保,让人担心一种独立的经济主体品格能否在先天畸形的信托业顺利确立。 然而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决非易事。被监管部门痛加整顿的信托业开始真正的“戴着镣铐跳舞”;而信托业自身的管理和技术以及外部市场,也制约着更深层次产品的出现。 尽管困难重重,仍有一些公司开始了新的尝试。在资本市场,除了以华宝信托为代表的二级市场“玩家”,越来越多的信托公司开始通过协议受让方式介入上市公司。 随着这些信托机构的悄然介入,资本市场并购重组、ESOP(员工持股计划)、MBO(管理层收购)等都面临着更多的可能性。 《国际金融报》(2003年01月08日第五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