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袁宏明/文
他们没有资本家血统,白手创业,全借个人奋斗,商业头脑,以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交叉时期的“机遇”建立起了强大的商业帝国,创造了上千个就业机会。
1979年,周福仁是辽宁海城市一个偏远山村的生产队长。他和村民赶着两辆马车拉脚 ,一步一个脚印地建立了西洋集团。今年,美国商业杂志《福布斯》推出的“大陆富豪排行榜”,周福仁位列第77位,其个人资产达7.86亿元人民币。
韩真发踏入商界,比周福仁晚了十几年。1991年底,韩真发从机关下海,先是在房地产业捞到了第一桶金,随即转战商业,韩真发建立了吉林正业集团。韩真发排在“中国大陆富豪排行榜”的第37位,个人资产12.83亿元人民币。
峥嵘岁月,过去20多年,的确是一个诞生中国本土商业英雄的年代。《福布斯》“大陆富豪排行榜”揭示出周福仁和韩真发这些冒险并且成功的商业人物。更多的大佬或许仍沉在水下,很少有人知晓。
这群冒险家似乎有一种天赋的本能:知道这个时代需要什么,并大胆地下注。现在,他们不约而同地开始了“第二次起跳”。
“第二次起跳”的涵义是:“超负荷”地进入一个新产业;进入资本市场;在企业内部建立现代体制。这是一次全新的巨大挑战。
周福仁现在梦想成为中国“钢铁大王”。10月1日,周收购了濒临破产的海城钢铁厂。周福仁对钢铁业的定位是:钢铁产品质量世界一流,单机单炉规模做到国内第一。为了达到目标,周福仁准备一次性投入35亿元巨资。
周福仁在资本市场上也加快了脚步。他准备把西洋集团的肥料业务拿到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
在房地产和商业获得成功之后,韩真发希望成为中国“养猪大王”。2001年4月,正业集团与PIC国际种猪改良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计划在2008年之前,引进发展PIC良种猪,达到180万头规模。韩真发与意大利泰戈纳里公司合作生产“帕尔玛”火腿,70%的产品外销。韩真发还准备与美国的普瑞娜公司合作生产猪饲料。
韩真发的事业还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支持。在PIC的大力推荐下,国际金融公司(IFC)、荷兰银行都对正业集团的养猪项目提供了贷款。
与白手创业时期的情况完全不同,冒险家“第二次起跳”是一次更为惊险的走钢丝的过程,需要保持精妙的平衡:不仅需要商业冲动和魄力,更需要商业上的新思维、需要借助于企业外部的力量。当然,机会和幸运在每次的冒险中都必不可少。而这一次,无论是机遇或是风险都显得更为惊心动魄。
无疑,这是一次冒险的进军。过去的成功,奠定了他们强大的自信心、冒险精神,以及商业经验。第二跳,他们已经跳了一半,正在半空中。
周福仁:钢铁雄心
10月1日,一场瓢泼大雨并没有扰乱西洋集团总经理周福仁的心情。这一天,西洋集团收购了破产的海城钢铁厂。
整个白天,周福仁笑容可掬忙于应酬。晚上8点,送走宾客,心情不错的周福仁接受了《今日东方》记者的专访。
周福仁没有一副亿万富翁的派头,长相也很朴实,个子不高,黑红色面庞,一口的东北口音。
周福仁10岁时,父亲去世了。周福仁说,幼年时期的贫困,培养了自己的苦干精神和赚钱欲望。西洋集团的所有员工都知道周福仁一句话:“市场不相信眼泪,只钟情进取。”
现在,周福仁所在的西洋村基本实现了“共产主义”:村民们住进分配的楼房,粮食、水、电、煤气全免费。
这一切都建立在西洋集团钢铁产业帝国的基础上。
进军钢铁
对周福仁来说,收购海城钢铁厂是一笔非常划算的生意。收购成本很低,因为海城钢铁厂是一家破产的企业,已经通过法院的破产程序了。西洋集团一位员工透露,收购价格大约只有500万。
对周福仁来说,此举实现了一个夙愿。“我们对钢铁行业非常热爱,一直等待的是资本积累和切入时间的问题,”周福仁停顿了一下,补充道,“世界上的各大钢厂我都去过,去的最多的是韩国浦项钢厂和台湾重钢。”
周福仁前两次试图进入钢铁行业,均无功而返。第一次是在1982年,当时,西洋村还是生产队形式,“我们做了一个半吨的小电炉,不久就停了。”
第二次在1993年,西洋集团对海城钢铁厂做了一些250万元人民币的投资,买了一些设备。但是,当时国内钢铁行业市场状况不好,企业不景气。周福仁一看时机不成熟,马上就撤了。
这一回,周福仁志在必得。“我们现在对钢铁的定位是这样的:钢铁生产水平、质量做到世界一流,单机单炉的规模做到国内第一。”
这是一次雄心勃勃的进军。“我们一次性地投入35亿元,让它超水平。除非将来钢铁行业再有飞跃性的进步,只要是在现水平上发展,我们的技术再过十几年也不落后。”周福仁宣称,“我们提出的单机单炉水平,比鞍钢还要大。像我们这么大的单炉水平,全国只有宝钢一家。”据悉,西洋钢铁厂的产品质量设计定位都是由中国钢铁设计研究院做的。
35亿的改造资金从何而来呢?周福仁的回答是:15亿贷款;在钢铁厂建设期间,西洋肥厂能赢利10亿;另外,周正在积极运作,把肥料业务拿到香港股市,又能解决10个亿。
无疑,对整个西洋集团的资金链条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压力。但在周福仁眼里,危机只有一个,西洋速度在全国是不是最快的速度。
“我们这样做,也叫‘超前投资’,钱还挣到手,下一步的计划就出来了。资金利用率特别高。钱赚到了,马上投入再生产,不能任何停留。”周福仁说。
初中文化的周福仁,立志做全国最大最好的企业。2000年时,西洋集团提出一个口号,叫做:“进入新世纪,确定新目标,西部大开发,5年进特大”。“特大”是指中国特大型企业的简称,是一个年销售收入50亿的概念。
周福仁告诉记者,计划4年后海城钢铁厂改造工程完毕,正式投产。“一投产,我们每年的销售收入就增加了80多亿。我们准备在2005年西洋集团实现200亿的销售收入。”
“我不喜欢有压力的感觉,但马上让另一种愉快的感觉抵消了。企业发展快了,我觉得非常兴奋。所以我加倍努力去做。”周说。
登陆资本市场
进入资本市场,是周福仁处心积虑筹划的另一件大事。
周福仁告诉《今日东方》,香港上市的事情已经差不多了,推荐人是法国里昂证券。受香港证监会的规定限制,周福仁不愿透露更多详情。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周福仁希望首次发行股票,能够为他的钢铁事业筹集到10亿元。
“9月24日,我对里昂证券的人讲,不要把西洋看作是很普通的上市公司。西洋能做到全国化肥行业效益最好的企业,我们也要做到全世界化肥行业效益最好的企业。目前,从单吨肥料的效益来看,世界上没有谁能跟我们比。”
西洋的上市之路一波三折。西洋集团从1995年开始就想在国内A股上市。做了很多工作,但没有达到目的。原因很简单,当时,中国的上市规则很复杂,监管部门对民营企业规定的上市门槛很高。此前,周福仁在接受采访时回忆说,1997年,辽宁省共有四个上市指标,西洋也做了争取和努力,但没有捞到其中的一个指标。
1995年,一家美国某投资银行找到周福仁,鼓动西洋去美国上市,这家投行多次跑到辽宁海城的西洋总部,后来不了了之。
周福仁还回忆,1997年,国内一家知名咨询公司曾为西洋介绍过一家所谓的美国的上市壳公司。反复考虑之后,周福仁没有掏钱买下这个公司。事后证明,这家壳公司并不是一家上市公司,而是一家发行过股票但没有上市交易的公司。
另一家企业为购买这个“壳公司”支付了30万美元,结果血本无归,落得一场空。回忆起来,周福仁至今仍心跳不已。
2001年12月4日,周福仁与美国万宝环球资本集团的北京代表长谈了7小时,并签订了意向性的“上市工作协议”。周福仁冀望于踏上美国那斯达克市场。
但是,周福仁很快就转而选择了里昂证券,上市地点也变成了香港。“美国万宝环球资本集团实力不行”。周福仁的解释很简单。
里昂证券有限公司投资银行部董事孟怡说,之所以揽到西洋上市这单生意,“西洋集团很关心股票发行成本,我们提出的承销佣金的比例相对较低,企业认为可以接受。”
并不轻松
周福仁并不很担心企业风险,“现在是西洋集团发展正旺的时候,火正旺的时候不会一下灭。”
周最崇拜的商人是李嘉诚。与李嘉诚一样,周福仁有着不错的商业直觉。1998年,耐火材料的行业效益严重下滑,周福仁急于寻找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收购了濒临倒闭的锦州硫酸厂。第一年亏损了250万,第二年就赚了3000多万,第三年赢利达5000多万。
2000年4月22日,西洋集团又收购了贵州化工冶金公司下属的宏泰化工总厂——一家已停产4、5年的国有化工企业,对国家而言那已是一片废墟。周福仁又施展了“化腐朽为神奇”的功力,建筑施工改造用去了1年,投产肥料只有1年,按照周福仁的说法,“做到目前,不但有效益,而且在全国化肥行业利润是最好的。”
这两起收购破败国有企业,周福仁都遭到下属的极力反对,大家认为风险太大。周福仁两次力排众议。“没有一个项目是别人推动我在做,都是我在推着别人去做。”
周福仁承认自己的风格有独断专行的味道。“我这人也有一个毛病:我自己看好的事情,很少征求大家意见。”
无疑,周福仁敏锐的商业直觉,是来源于过去20多年摸爬滚打的商业实践,但这毕竟不是一种特别科学的决策机制。另外,也暴露出西洋集团缺乏高级人才的现实。西洋上市能否根治这一问题?
周福仁的两个儿子都是西洋集团的重要角色。大儿子周伟,担任贵州西洋肥料公司的总经理;二儿子周超担任锦州肥料厂的总经理。家族化治理是否在未来对西洋集团的发展构成阻碍?
另外,周福仁在钢铁业的宏图能否实现?不但要看资金链是否坚实,能否聚集起一大批钢铁行业的高级专业人才也是一大关键点。
周福仁这一次还能“化腐朽为神奇”吗?
韩真发:打造“猪”产业链
养猪事业
1998年2月,吉林正业集团总经理韩真发做出了他事业中最重要的一项决定:进军农业,养猪。当时,所有下属没一个赞成。
1991年,39岁的韩真发辞去了吉林省税务局所得税处长的职务,下海搞房地产,随即转战商业。到1997、1998年的时候,韩完成了原始资本的积累,手里握有几亿资金,正寻找新的项目。由于完全不懂,韩真发没有选择IT、生化制药等热门行业。他想找到一个未来市场空间大的领域,换句话,是别人都不想干的事。
找来找去,韩真发瞄准了农业。一番苦思冥想过后,韩真发得出一个基本结论:猪肉!中国人吃了2000年,2000年之后大家还得吃。“猪肉市场是刚性的,消费是终端的。在宏观上、战略上,我看好这个趋势。”韩真发告诉《今日东方》。
恰在此时,机会出现了。吉林省公主岭市有一家养猪的国有企业,负债累累,经营难以为继。当地政府找到韩真发,希望他接手这家企业。1995年,上海市和吉林省政府有一个思路:吉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把吉林省的农业产业化与上海的“菜篮子”工程挂钩。那个濒临破产的国有养猪企业,正是该项目的实施者。
韩真发欣然允诺,开始了养猪事业,并作为正业集团发展的龙头。1998年3月,正业集团开始在吉林省公主岭市投资兴建建设生猪繁育及深加工一体化项目,包括种猪繁育、商品猪养殖、饲料生产、生猪屠宰、猪肉食品加工、皮革加工、生化制药等,这是一个“从农田到餐桌”的产业链,总投资规模达6.6亿元人民币。
做总比说困难得多。等到韩真发介入后,才发现问题棘手。此前,韩真发一直是搞房地产、搞商业的,农业尤其是养猪对他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需要成天跟农民打交道,还要把一个养猪场向加工型企业转变。没有人才,预测的资金比实际需要少许多。
这时,许多人劝韩真发:放弃吧!韩的一位助手倪颖回忆说:当时,正业虽然投了一大笔钱,但放弃对公司也没有太大影响。
韩真发咬着牙坚持,“不信做不好”。“我把所有的钱都投进农业项目了。我要证明:中国的农业产业化这条路是可行的。”韩真发告诉《今日东方》记者,“加入WTO,美国佬也绝不会扛着猪肉到中国来卖。”韩声称,曾做过一次调查,美国的猪肉成本就是比中国高一倍,“远隔重洋还想在猪肉产品上打败我是不可能的”。
韩真发经常在公司内部,这样描述正业集团的三大块:“商业(相对稳定)是给大家发工资的,房地产(风险较大,具有投机性)给大家发奖金,农业产业化(最有前景)是将来给大家发养老金的。”
偷拳
2000年,韩真发遇到了PIC国际种猪改良公司。
当时,吉林省邀请一批国际公司来吉林考察项目,参观了韩真发的养猪场。参观人群中,有美国PIC总部总裁和加拿大PIC公司总裁。
PIC国际种猪改良公司,总部设在美国,1962在英国伦敦注册上市,全世界有33个子公司,中国PIC公司在上海。
参观之后,PIC中国总裁沈云祥约见韩真发。两人在饭桌彼此介绍了企业的情况,沈云祥邀请韩真发到美国、加拿大PIC公司参观。
不久,两人到加拿大,考察了PIC的养猪场,屠宰场,肉食品加工生产线。随后到了美国旧金山,会见PIC执行总裁。
2001年4月,正业集团和PIC国际种猪改良公司在长春签署了合作协议,计划在2008年之前,引进发展PIC良种猪,达到180万头规模。PIC以技术入股,占25%。
PIC在国际上大力推荐韩真发,带了意想不到的好处。国际金融公司(IFC)通过PIC公司知道了韩真发的养猪项目,派来一大批专家前来考察,给予贷款。韩真发回忆说:“美国佬太厉害了!抠得我们晕头转向。但起码说,我们经得起国际一流专家的检查,包括搞财务的、技术的、环保的等等。”国际金融公司(IFC)之后,荷兰银行也派人前来考察。
“PIC促进我走上了国际化的道路。我了解了更多国际市场上的行业信息,也让世界了解了我,也使我走得更快。”韩真发说。
韩真发告诉《今日东方》,自己与国际大企业合作时坚持两个原则:一、合资企业在中国,谁也拿不走。二、合作有助于企业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有助于企业更快发展,更快地提高产品质量,更快与国际接轨。
本着这样的思路,在饲料生产上,韩真发与美国普瑞娜公司大谈合作。普瑞娜是世界500强的第17位,有100多年生产饲料的历史。
在猪肉食品加工方面,韩真发意大利泰戈纳里公司展开合作,生产意大利“帕尔玛”火腿。意方还向韩保证:意方返销70%,卖到国外去。
弥补短板
喜讯频传,韩真发一点也不轻松。他称自己面临三大困难:第一人才,第二管理,第三资金。“正业集团发展到今天,严格地说还处在一个瓶颈口。”
吉林省在全国属于比较落后的省份,不容易吸引特别优秀的人才。现在,韩真发正全力以赴去挖人才,陆续把河南春都集团的总工程师于水现、河南双汇四川寿阳分厂总经理张洪涛等一批人才纳至麾下。
韩真发还吸收了一批金融或管理专业的硕士和博士。“这些人,我以北京公司的名义招进来的,先让他们慢慢了解我的企业,再派到东北来。如果直接以吉林正业集团的名义招聘,人家是不来的。我就想了这个招。”韩真发狡黠地说。
“如果1995、96年,我认识到资本运营的重要性,企业的资产起码不止这些。”韩真发反省自己以往忽视了资本运作,“福布斯的几个富翁我都认识,资产哗哗地往上涨,不就折腾两个上市公司吗?”
韩真发抓紧弥补过失。“我现在多管齐下。上市的工作在做,世界银行贷款也支持我们,国债贷款也支持我们。我自己想明白了,每年几个亿的投资往外干,我自己的钱不够用啊!”
韩真发准备把农业项目拿出去上市。“国内已进入辅导期了,香港也正在做。”
在个人方面,韩真发也在偷偷弥补。他欣赏的5、6小伙子的名片上,都印着“总裁助理”的字样。
韩真发与年轻人共处的时候,故意制造矛盾,制造争论“他们错的地方,我毫不留情地教训;他们说得对的地方,我就不吱声,偷偷地吸纳。”
就这样,50岁的韩真发从年轻人那里吸纳“现代企业机制”、“股权”、“期权”等时髦概念,每天都在想,每天都在琢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