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于颖
任若恩教授任职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长期从事宏观经济研究。在今年“五一”期间接受《财经时报》对他的采访前,刚刚接受了中国《了望》杂志的采访,谈的也是同一问题。
质疑一:
罗斯基的假定是否正确
任若恩说,罗斯基方法中的主要逻辑,是假定经济增长率与能源增长率大致相等,同时假定能源的统计是精确的,因此一旦出现能源与GDP增长不同步的现象,就得出“经济增长率统计出了问题”的结论。特别是在发现能源增长率低于GDP增长率时,就认为“肯定是GDP的增长存在高估”。任认为,能否接受罗斯基的方法,关键是要考察上述假定是否正确。
为了考察罗斯基方法,任若恩分析了更多国家更长时期的能源增长与GDP增长之间的关系,看是否能够支持罗斯基假定。他通过考察1971年-1999年日本、韩国、德国、英国和美国的能源增长数据与GDP增长数据,发现这些国家在不同时期都出现过能源与GDP增长不同步的现象。(见表三)。
从(表三)可以看出:日本在1978年、1980年、1981年和1985年,能源增长都至少低于GDP增长4个百分点,其中1981年低于6个百分点;韩国1981年也出现过能源增长低于GDP增长7个多百分点的情况。另外一些年份的情况正好相反,例如1977年、1979年、1981年、1990年和1992年,能源增长都大大高于GDP增长,其中1979年甚至高出9个百分点;德国也在一些年份出现了类似的情况,1981年、1989年、1990年、1991年、1992年、1999年能源增长都至少低于GDP增长4个百分点。其中,1989年至1992年出现了连续四年能源增长都至少低于GDP增长4个百分点的情况。累积起来,四年间GDP增长了12个百分点,同时能源下降了7个百分点;英国的情况也类似,如1973年、1975年、1980年、1983年、1988年、1995年、1997年能源增长都至少低于GDP增长4个百分点。其中,1980年和1997年还出现了能源增长低于GDP增长6个百分点的情况;美国也在1980年、1981年、1983年和1990年出现了能源增长至少低于GDP增长4个百分点的现象。
由此可见,经济增长率与能源增长率应该大致相等的假定并不存在。因此,罗斯基用于论证中国经济增长率的统计中存在上偏误差的方法的逻辑基础,是经不起推敲的。
实际上,假定经济增长率与能源增长率应该大致相等,相当于假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能源消耗系数是不变的。这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因为,随着技术的发展,一般来说,能源消耗系数是可能下降的。而且就整个国民经济来说,不同行业的能源消耗系数是不同的;不同行业的不平衡发展,也会导致整个国民经济的能源消耗系数的变化。因此从道理上来说,经济增长率与能源增长率应该大致相等的假定也是说不通的。
退而言之,假设罗斯基的假定成立,如果因为能源增长低于GDP的增长,就认为GDP可能高估,那么能源增长高于GDP的增长,是否可以怀疑GDP低估?例如上面韩国的情况又如何解释?
质疑二:
轻率地以航空客运增长为根据
任若恩认为,罗斯基方法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十分轻率地以航空客运的增长为根据,来确定所谓的新估计上限。任若恩计算了1983年到2000年中国国内航空客运周转量的年增长率,这就是罗斯基所使用的指标(见表四)。
从(表四)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年份,航空客运周转量的增长率都大大高于经济增长率。但也有一些年份,航空客运周转量的增长率大大低于经济增长率。在此,任若恩再次提出:如果罗斯基认为1998年中国国内航空客运周转量的增长率可以作为估计的上限,那么2000年国内航空客运周转量的增长率是20.07%?是不是也可以作为估计的上限?任若恩说,过去20年,中国航空客运产业正是处于一个新兴产业的发展期,其增长速度一般应该高于经济增长。但看一下罗斯基所做出的一系列似是而非的推论,再考虑一下航空客运在交通中的份额,而交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就可以发现罗斯基的推断是多么勉强。
非统计技术问题的商榷
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阶段,经济体本身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重大变化甚至是革命性的变革,这与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增长方式有很大的不同。比如电信业的增长非常快,如果用这一指标衡量经济增长就会得出低估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结论。所以,不能用某一单项指标在某一时段的数字衡量整个宏观经济情况。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权威人士认为,罗斯基的观点与分析方法是有问题的,逻辑上也有说不通的地方,比如单纯用能源消耗、航空客运量的方法判断经济增长。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用这两个单项指标准确描述其经济增长的真实水平,特别是中国。
针对近年来部分时期中国能源生产、能源消费同比下降、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出现负值的情况,有关部门也做了初步测算。初步分析认为,个别时期能源消费下降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产业结构调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增幅回落,而第三产业发展迅猛,占GDP的比重不断提高,使得能源消耗下降。据有关方面测算,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全国能耗将减少900多万吨标准煤。
——产品结构调整。高耗能产品普遍低速增长甚至下降,如合成橡胶、烧碱、铁合金、焦炭等;低耗能产品发展迅速,如载波通信设备、光通信设备、移动通信设备等。
——单位产品能耗降低。能耗高的行业采用节能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使得降低单位产品能耗取得了显著进步,如冶金企业连铸连扎技术的大量使用等。
——煤炭质量提高。由于近几年国内煤炭生产供过于求,库存积压严重,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煤炭生产企业纷纷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含矸率、灰份。
——关闭“五小”。出于环境保护的压力,近几年政府对小煤窑、小造纸等污染严重的小企业采取了更加强硬的关闭手段,也降低了一部分能耗。个案资料分析显示,中国过去几年能源消耗存在低估的可能,原因之一是关闭小煤窑的决定并没有得到严格执行,有的地区还出现了关闭的小煤窑重新开工的现象,而产量并没有纳入统计数字。
针对罗斯基在文章中提到的中国政府于1995年抛弃了地方统计数据的说法,记者询问了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许宪春。许表示:“其实自从中国1985年开始进行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以来,一直就是国家统一制定制度方法,中央、地方分级核算,全国国内生产总值数据从来就不是地方数据的简单加总,谈不上抛弃不抛弃的问题。”(完)
股票短信一问一答,助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