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苏娜北京报道
分歧
“我主张减税,减税也是一种积极的财政政策。”经济学家吴敬琏立场鲜明地说。同他一样的呼吁者认为,仅仅通过发行国债启动投资会增加国家的债务负担,应该从需求和供 给两方面“双管齐下”,即除了通过发行国债进行投资扩大总需求外,还需要通过减税扩大供给;从大背景看,在经济全球化的格局中,资本和劳动力都会向税率低的地方流动,其他国家税率一减再减而我国税率保持不动,无疑将削弱我国的竞争力。
但也有人持反对意见。中国国情研究专家胡鞍钢认为,目前中国采用减税措施并不能达到刺激经济、扩大内需的目的。他说,中国税收大幅度增长不是“增”出来的,而是“挤”出来的,是加强税收征管后提高了实际税率,又取消了乱七八糟的各种减免税,把本来该征的税收征上来了。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财金证券分析处副处长王远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此分析说?“产生分歧的一个原因是专家们使用的衡量企业税赋的标准不一。目前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15%,而按照宏观税赋的大口径(即财政收入加上预算外收入占GDP的比重)来看,则在30%以上。”
他还指出,纳税人负担重是不争的事实,分歧的实质在于减税还是减费以及是否全面减税的问题。这涉及到对税、费的性质界定。税收是国家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而费的严格定义则是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向社会提供特定的服务而收取的报酬。
方案
据悉,财政部已经初步拟定了税改方案,等待全国人大审批。在这个方案中,比较明确的是:地方企业所得税增量部分中央与地方分利;逐步实行出口零关税,即完全的出口退税;调整消费税目录等。当然正在酝酿的统一内外资税赋、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等,其结果也会造成实际税赋的减轻。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徐宏源对记者说:“相对于降息而言,减税是一个中长期的措施,不可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目前如果全面减税,则由于各种不可预见性的因素,财政部没有足够的把握能带来实际的好处,而相反,损失则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财政收入的减少,财政保障能力的弱化。”2001年11月份?全国财政收入?不含债务收入?1293亿元?同比增长16.9%?全国财政支出?不含债务还本支出?1801亿元?同比增长31.0%?收支相抵财政赤字508亿元。收支平衡是财政目标之一,而随着增值税、进口税增幅的回落和证券交易印花税的大幅下降,2002年中央财政将面临较大压力。谁愿意去冒这种风险呢?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对记者说:“税费改革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牵扯到基层财务运营、基层义务教育、社会保障等一系列问题,必须全盘考虑,谨慎对待。”
财政部的慎重似乎有足够的理由。
症结
全面减税的最大约束是弱势财政的现状。据有关部门测算,在每年新增的税收中大约有60%左右与当年经济增长直接有关,另外40%左右与税收政策调整、税收征管加强包括清理欠税工作有关。1997年后,随着税收征管力度的加大,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有所回升,1999年回升至13.9%。但总体而言,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过低,同时由于我国财政职能和收支范围不清,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供给混淆,使得财力更加捉襟见肘。
目前全面减税所不可回避的另一个问题是如果减了税后,一些地方部门把减了的税作为收费又拿走,那么,纳税人的负担还是没有减轻,问题还是没有解决。有人打比方说,税、费就像财政的两个口袋,如果不能从根本上制止乱收费,结果只能是“按下葫芦起来瓢”。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金融系主任马海涛对记者说:“税费改革的难度之所以大,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分税制体制下中央和地方收支分配矛盾,导致地方政府财力不够,驱使其大量收费,增加预算外收入。”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制以后?中央财政所拿走的是容易征收的那部分?留给地方的是分散、不很稳定的税种。同时中央和地方在事权划分上不很明晰,加上在现有特定的体制过渡时期,政府和市场的分工、政府定位与职能还在调整过程中,近年来地方政府的支出越来越大,客观上也驱使其加大体制外收费,甚至利用政府权力“寻租”。王远鸿说,地方大肆收费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即地方近年来所提供的公共产品越来越多,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政府和市场分工不够合理的结果,但这在事实上造成了地方机构臃肿。这是企业负担之所以不断增大的根本原因,也是工商界人士强烈呼吁减税的背景。
徐宏源认为最终的解决之道在于精简政府机构。这就必须实现政府角色转化及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职能的合理划分。还有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是,政府裁员对目前正在不断攀升的失业率无疑是火上浇油。至此,又回到了社会保障问题上。
突破
然而更迫切的现实是WTO来了。它为正谋求变革的中国带来了新的规则,像一柄利剑直逼错综复杂的重重矛盾。
入世了,中国将“统一税法、规范税制”,这是对其他WTO成员国的承诺,是必须履行的。在融入世界的过程中,中国必须抛弃过去太多的“地方特色”,包括剪不断理还乱的税费纠葛。
新时期中国税制将发生比1994年税制改革还要大的变革。可以预见的是,中国政府将本着统一税法、规范税制、适度优惠、合理调整的原则,逐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符合WTO原则的税制体系。
首先是关税的下调,国务院税则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王伟在“第四届中国发展论坛年会”上说:“中国将从2002年1月1日起履行实施关税减让义务,2002年关税总水平将降低至12%左右,其中工业产品为12%,农业产品为16%,信息技术产品降幅最大,近60%的税目降至最终约束税率水平;到2005年,关税总水平降至10%左右。”
中央财经大学的马海涛说:“按照国民待遇原则,对内外资企业税赋一视同仁,对此中国有3-5年的过渡期来完成统一税赋。按照透明化原则,表现在税收上,主要就是税收法律、法规要提前公布,保持稳定性,并要统一、公正、合理地实施,不能存在歧视。”
WTO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将是全方位的。“统一税赋,完善税法”,中国必须开始从法律的层面来解决问题了,在法制的轨道上中国问题的解决将会按照“否定之否定”的规律,呈现螺旋式的上升。在新的框架下,最终解决的方案也许会变得简单而易于操作,比如,让决策层掣肘的税费改革将伴随着打破旧格局的阵痛艰难地推进。
短信圣诞站送大奖:数码相机、CD/VCD…好机会别错过!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