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信用经济,离开了诚信,在互不信任、互相防范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有市场经济的真正发展。但是,在目前的中国,诚信却成了一种稀缺资源,匮乏到有人出面呼唤设立“诚信日”,政府出面组织信用宣言签名,企业家竞相扯起诚信大旗打天下,媒体高举“诚信是金”大旗张罗着寻找“最受尊敬的上市公司”活动,而曾经因欠下一身债的史玉柱的还债行动一再被人们推崇为守信的典范,甚至连高考作文题目都用了“诚信”二字。市场经济需要诚信,“诚信”的回归表明诚实守信正在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运行中一个最重要的守则。可以说,过去的一年是我国的“寻找诚信年”,相信它也将成为中国信用制度建设的一个起点。
-巨人集团史玉柱
顾龙《新民晚报》经济部主任
史玉柱:重整旗鼓再创业,首先想到还百姓的债——这也是企业不可缺的财富。企业的诚心是最重要的,中国不少企业缺口就是这一个。史玉柱曾是巨人,现在又打出巨人之牌,相信这个巨人的脚步更坚实了。
何洛先《解放日报》经济部副主任
“绝地大反攻”的史玉柱无疑是一个深谙中国市场特色和中国生意人心理的人,从“倒掉的巨人”到重新“浮出水面”并掀起市场波澜,这在中国的创业者中也许并不多见。加上还钱的精彩故事,加上引起争议的广告风格,引人注目是必然的。
唐堂《中国质量报》专刊部主任
史玉柱的再度崛起之路能走多远,也许人们并不真正关心,但是,对于史玉柱本人而言,脑白金在2001年的广告轰炸确实是一个响亮的信号。抛开产品本身不谈,史玉柱不甘沉沦的作风的确令人敬佩,投他一票,以资鼓励。
刘坚《经济观察报》副总编辑
毫无疑问,以史玉柱目前对社会和商业的认知,史将肯定还会犯错误,但这并不影响对史玉柱人格和道德的正面评判。综观史玉柱由巅峰及沉沦再到复出的整个过程,我们依稀看到,史玉柱的所作所为隐含着一个时代——一个信用时代的开始。
胡泳《环球管理》总编辑
中国市场缺乏诚信,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改变这种状况,需要的不是空洞的呐喊,而是市场中的每一个环节负起自己应负的责任。只有在诚信的基础上,竞争才能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否则,必然出现淘汰诚实、奖励滑头的“反向淘汰机制”。史玉柱演绎诚信,一个故事胜过论述市场公信的万语千言。
刘洲伟《21世纪经济报道》副总编辑
史玉柱今年以一个咸鱼翻身的奇迹打破了民营企业的“抛物线定律”,史是一个拐点——更重要的是,史玉柱为中国信用社会的建设做出了贡献,这也是为什么柳传志等老一辈革命家赞赏有嘉的地方。史也是中国信用指数曲线的拐点。
吕平波《中华工商时报》总编辑助理
大起大落,易;大落大起,难。史玉柱即经历了大起大落,又创造了大落大起,更为难得的是史玉柱欠债还钱,让许多许多的职业人士为之汗颜。尽管我们无意指举史玉柱向雷锋看齐,但是中国社会,尤其是商界,“好孩子”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牛文文《中国企业家》杂志总编辑
“财富有良心吗?”“企业家应不应该建立专业基本的社会伦理?”史玉柱的复出,以戏剧性的方式向所有中国公众及企业界阶层提出了这一重大问题。在此前20年的匆忙致富历程中,中国人很少有机会停下来思考这个问题,但在黑幕迭出、全球化即将到来的2001年,史玉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
汪文彬中央电视台经济信息中心副主任
在今天缺乏诚信的时代,史玉柱能够勇于还帐,应该说,他使许多人对商人的形象改变了许多,比起他的重出江湖、东山再起而言,这一点则更有价值。
王小虎《深圳商报》经济新闻部副主任
史玉柱用血汗钱重新树起个人信誉,也为广大中国企业家树起了一个有说服力的榜样:信誉就是金钱。
肖峰《新周刊》主笔
今年是个“诚信”年,你得承认史玉柱在此贡献不少,这是史玉柱改变他的商人形象的一年,似乎跟我们说,他的商人传奇还有完没完。
中关村科技段永基
陈彤 新浪网中国地区执行副总经理,主管运营
作为中国新经济风云中的符号性人物和中关村的领军人物,段永基在四通创造了“条条道路通罗马”的模式。而在中关村科技,他个人力量所施展的法力惊心动魄,为推动中国民营高科技事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他是资本市场的行家,功力足以让新生代资本家学三年,已接近神话。
马立诚《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编辑
美国进步80%来自创新。中关村科技园区承载着中国科技创新的使命,海内外瞩目。段氏肩负标志性重望。他不但克服重重困难至今,而且在2001年又出台新的震动全国的举措,殊属难能。
王正中 湖北电视台社教中心主任
段永基虽然较少在媒体公开露面,但段氏的资本运营力度之大、影响之深,足以令业内人士不可侧视。
-红石公司潘石屹
陈曦《北京晨报》经济部主任
房地产界永远的新词制造者。他倡导着房地产界的新理念,树立着企业的品牌,也包装着自己。
肖峰《新周刊》主笔
我们敬佩这种商人,能在谋求自己的利益的同时,能通过他的产品和意念影响一座城市,甚至一个国家。潘石屹在推动新时代民居建筑的新形态中不遗余力,并通过其大胆创新的“拿来主义”给北京城的建筑的提升力度让人叹服。
殷智贤《时尚》主编
不喜欢安分守己的潘石屹,以自己的行为挑战着中国房地产的秩序与戒律。
-海南航空陈峰
陈旭《重庆晨报》新闻部副主任
在海南航空魔术般地变大的过程中,这个人的作用相当于飞机上的机长,在重组、管制以及“不准降价”的呵斥声中,这架飞机飞到了“全国第四”的位置。
傅强《科技智囊》主编
以小搏大,以弱抗强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尤其是在垄断色彩很浓的行业,需要更多的陈峰。
姜诗明中央电视台《中国财经报道》制片人
海航给中国民用航空带来的从品牌到服务、资本运作等方面的新气息,不管今后民航如何重组,这种气息都是非常有益的。
汪朗《经济日报》国际部主任
在传统行业中成为资本运作高手,为突破旧有体制进行了有益尝试。
方向明《竞争力》主编
在垄断行业用市场化的手段和方式快速完成战略重组的企业家。他运用资本的杠杆、专业化杠杆、国际化的杠杆,快速实行了凸现核心竞争力和规模效益。
杨大明《财经时报》总编辑
垄断行业中的破冰船悄悄前行。
-华晨集团仰融
顾龙《新民晚报》经济部主任
经济学博士掌握“华晨迷宫”,善于在资本市场闪现,华晨已涉足金融、汽车、生物制药和航天科技,最引人注目的是其在汽车行业的突起,推出“中华”,打造“金杯”,携手“三江雷诺”,又成宝马的合作伙伴,他将汽车制造业的传统格局打破了。
许文广《经济半小时》制片人
汽车业的挑战者;资本市场的风云人物;用资本的力量在实业界成功冲刺
方向明《竞争力》主编
仰融曾经以高超的资本运作技巧闻名业界,如今他能用资本的眼光回归实业,不为资本运作的高利润回报所诱惑,踏踏实实做产业,在当今的企业家当中并不多见。仰融的这一转变,代表着中国企业家的一种异类的蜕变。
刘坚《经济观察报》副总编辑
仰融在“破坏”旧规则的同时正在建立全新的“规则”,而这种全新的“规则”或许才是可以与国际接轨的、必须须臾遵循的“规则”。
刘洲伟《21世纪经济报道》副总编辑
被人们称为以“罕见财技”打造了华晨背后资本力量的仰融,是一个迷宫式的人物。是不以原罪的思维臧否人物,华晨的横空出世至少引发了垄断行业——汽车业的鲶鱼效应。仰融的勇气至少应该令人嘉评,汽车业多了民营的色彩,中国人的“行”才会因此而受惠。
李甬《环球企业家》主编
利用其主要依靠在资本运作方面的先发优势积累起来的资源,以及越来越开放的汽车生产体系,大胆进入汽车这一资金密集型支柱产业。以私人资本身份造汽车的有仰氏和吉利集团的李书福,但仰氏前景显然更值得期待。
-文字整理/潘霞 杨青 李欣丽 齐雁冰 陈岚兰
短信圣诞站送大奖:数码相机、CD/VCD…好机会别错过!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