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胡润先生,作为一个外国人,你是怎么看待中国的入世?
胡润:对于我来讲,我是英国人,我看中国大的事情,在英国最近经济方面不是很好,在美国,经济方面也不是很好,天天可以听见一个公司砍掉了百分之五的认股,解雇了很多人。我到中国来了以后,我就发现这里的气氛比较有活力,比较乐观,今天这个大事情,大家都在讨论,我的印象就是申奥成功,还有足球,我也感觉这是好的事情,英国基本上今
年没有这样的好的事情,我们也赢了足球,但是这对我们来讲是比较正常的。你们第三个大事情,就是中国WTO入世,我觉得这三个大事,给我的中国朋友们很大的自信,但是跟美国和英国比比,可能那边就没有这里的这么乐观。
刘永好:胡润先生,我问你一个问题,今天我们在网上讨论WTO,刚才你又讲到中国的奥运会,还有很多的好事,那么9.11美国恐怖事件,在全球,特别是在西方人们心目中的印象非常深,就在我们准备讨论这个话题的时候,我看见了电视里面播,美国又有一架飞机掉下来了,从而股票也往下跌,不管是不是恐怖事件,这种情况下,大家心理都有一点担心,对这个问题你怎么看待,在中国的这种格局,以及西方包括在美国相对恐怖下的格局?你认为这样的发展结果会是怎样?
胡润:大家都在讨论国际化,在英国,在美国,讨论了很长时间,公司一定要国际化的,这当然跟WTO有大关系的,象本.拉登可能就不太喜欢国际化了,昨天晚上我看到飞机失事的事,不管是怎么回事,很多人都很害怕他们的生活有所改变,从这方面,我觉得WTO,国际化是很好的事情,从总的经济方面,但是从本人来讲,可能有些人感觉有一点害怕。
主持人(胡润):我不是嘉宾,我是主持人,所以我要问嘉宾多一些问题。
网友:有一句话叫做链条好锁笨大象,这句话是来讽刺庞大的被僵化的制度和昔日的荣誉所束缚的,当一个成功的民企长成大象的时候,他们担心会不会重蹈老国有企业的覆辙?
张跃:其实一个企业做大以后,还是用一些老的方式,象我们民营企业,很多家族企业,很多个人化的东西,可能适应不了企业的这种成长,不会适应企业做到这么大的时候还能实现真正的高效率,应该随着企业的变化而变化。至于往国营企业的方向变化,变化到低效率,变化到僵化,大部分不会的,我们觉得,做大以后,总会在制度上等等各方面更健全一些,更有效率一些。
杨斌:对于这个问题,因为我也是一直在研究,包括有人说家族企业是企业发展的根本障碍,但是我在欧洲,我遇到很多的大的企业家,他们实际上都是家族企业,就是怎么样处理这个家族一样,怎么处理好这个企业。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的二十多年,很多企业都倒闭了,成活了二十年的企业,原因是很多方面,就是企业的经营,你们看世界五百强里面,你们发现一个问题,都是这个企业在某一专业非常领先的,我觉得国内的很多企业,一旦赚了钱以后,就什么都想做,而且什么都想赚钱。我在国内的发展当中,我也感觉到了,我们在荷兰村,政府批了我们一个公共汽车站,我们企业想自己干,可是我们干不了啊,虽然讲起来是肥水不流外人田,我们干不了的就应该让别人干,包括饭店管理一样,我们不能干的事情就让别人做。我们的农业,我们的旅游是未来的发展,把主业抓住就行了,其他的该让别人做就让别人做。
刘永好:我来谈谈这个问题,现在企业大了以后,有一个大企业病的问题,这不管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或者外资企业都有,国际商业有一些大企业倒闭的现象。我们民营企业不能说最好就不能倒闭,那不可能的。大企业也有好处,好在它的信誉度比较高,资金实力比较强,他能做很多别人不能做的事,但是缺点是什么呢?管理不如小企业那么精细,它的敬业精神、拼搏精神相对比小企业弱化,从成长的速度,可能比小企业要弱一些。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就要保持创新,体制创新,包括激励机制跟约束机制创新,包括开发产品的创新,包括激情的创新等等,我们还要加大研究,看看这些大的企业,他们为什么衰败,为什么变成了大象,为什么要倒下去,我们不能走他们的路。我觉得大不一定都笨,而要做到又大又不笨,又有创新,又有激情,那是最好的,但是这是理想的境界,要办到是不太容易的,但是我们想往这方面努力。当然机制也是很重要的问题。
网友:WTO有很多的规则是在变的,最基本的变化可能是企业文化,你们对这个有什么想法?
刘永好: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一个精髓,是一个核心,是一个凝聚力,企业能否有凝聚力,能否保持一个创新的意识和持续发展的动力,在于人。人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企业文化起着很大的作用,它是一个企业的精神磁场所在。
去年我们成都新希望集团总部开了一个全国民营企业企业文化研讨会,就讨论这方面的问题,企业要有适当的张弛力,企业文化就是张弛力体现的一个很好的办法,也就是说,我们企业不能简单地说搞搞什么活动,或者经常有一些企业的活动就是企业文化,它的企业文化内容是很深刻的,包括你企业的一些激励和约束的办法,包括你的人性化的一些做法,包括你跟国际的接轨,包括你对人的尊重,包括你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对你的认同等等,它很复杂的,它跟企业的定位相关,也跟企业的层面相关,当企业的层面越高的时候。企业的文化相对就高一些。
杨斌:我到中国来以后,我就感觉在中国做买卖特别累,不是说资金的问题,也不是项目的问题,也不是政府的问题,主要是人的问题。我觉得中国虽然把国外先进的设备和先进的理念带进来了,可是他没有带进西方的一些法规,因为中国二十年刚刚改革开放,有一个过渡阶段,大家没有一个信仰,我觉得很多人缺少信仰,很多人把钱看得很重,我就想一个什么问题呢?真正的社会规范的准则和商业为准则,如果没有规范,特别是游戏规则去做的,对于我们这些大企业家的发展是非常困难的,我跟他们开玩笑,中国应该再来一个文化革命,不是当年的文化大革命,而是从思想上的革命。我想招商到沈阳来,就跟我谈,为什么中国除了上海没有亚洲金融中心,就很难,金融资本必须有一个游戏规则和道德的准则和规范,所以他写了一本书,就专门强调了人的准则和规范,这对于现在企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胡润):最后一个问题,你们认为在中国民营企业里面,你们公司什么时候会进入世界前五百强的公司?先问张跃先生吧。
张跃:我刚才在名单里面查到杨斌先生,我想他的规模这么大,好象一下子冒出来这么快,可能他们会有希望,新希望也有希望,我们是没有希望的。空调这个产业好象不是,永远也不会有进入世界五百强的。杨斌先生,我顺便说一句,好象您是我们一个非常大的用户。
杨斌:我们买了你很多的主机,最大的空调是我们买的。
张跃:非常非常感谢你。
主持人(胡润):你可以送他一束花。
刘永好:张跃先生,今天你的生日,祝贺你,我们是生产火腿肠和生产牛奶的,有机会的话我可以送一箱火腿肠给你,希望你能喜欢。
主持人(胡润):李书福,你认为你什么时候能成为世界五百强的公司?
李书福:我倒要问你呢,我没有这个计划。
主持人(胡润):刘永好先生?
刘永好:世界五百强是大家都很神往的一个神话,中国有一些国有企业已经进入了,但是我觉得他们跟真正的世界五百强还有差距,不能简单地把产业的组合在一块都是五百强,不能把垄断的体系结合在一块就是五百强了,真正有本事的话,要靠聪明才智,靠努力,靠拼搏,逐步做大,达到五百强,这是叫人最信服的,现在虽然我们国家已经有了进入五百强排序的企业,但是我觉得他们跟真正的五百强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第二,我们的企业现在跟世界五百强的企业比差距太大,不是一点点,是几个数量级,在这种格局下,我们谈进入世界五百强太遥远了,不现实,在这种太遥远,不现实的东西我们拿来谈的时候,往往有拔苗助长的嫌疑。实际上,很多事情计划好再做,成功的可能性不是很大。我们有很多学管理的,有海外回来的博士后,他们的创业计划非常完美,谁都看不出有问题,但是到国内来创业,发现不一定行得通,最终还是没有做大,对于世界五百强的这个问题,我们没有这样的计划,没有这样的考虑,我们没有这样的安排,我们脚踏实地地做好我们的饲料业、畜牧业、房地产业,在房地产方面多做一些投资,多做一些发展,中国加入WTO,面临越来越多的机会,由于体系、制度、规则的变化,带来的机会是历史从来没有的,今后再有这样的机会的可能性很小了,中国不太可能几次加入WTO,不太可能几次变换这样的规则,我们非常荣幸能够身在其中,并且有一定的能力把握这样的机会,并且从这种机会里寻找我们增长的源泉,去寻找我们增长的力量,去寻找我们增长的机会,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了,所以我们更多的时间来考虑,怎么样跟国际的企业参与竞争,在象他们学习的过程中成长、壮大,把我们中国的产品迈向全世界,在中国真正涌现出一批具有相当实力的、影响的企业家,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我们自己脚踏实地做一些事,我相信,当你认真做的时候,二十年过去了,回过头来看,我们又进步了,我觉得我们就很骄傲了。
主持人(胡润):杨斌先生,欧亚集团什么时候会进五百强?
杨斌:我是八一年入伍,到海军二炮,我觉得一个不想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兵,不想做五百强的企业家,不是一个好企业家,当然我不是说刘永好先生。我觉得一个人关键要有一个目标,我是学军事战略的,从九零年开始,我做企业的时候,我就给自己设置了一个规划,就象做房地产的规划一样,我的规划就是我的有生之年,我六十岁之前,一定要成五百强,但至于能不能成,这是一个追求的目标,就象对爱情的追求一样,人是追求一种过程,并不一定真的要有婚姻的。作为我的企业能不能成为五百强,我给自己做了一个规划,上个月,我跟一个日本人谈过,他说你一定成五百强,日本蔬菜一年的销售是一万亿港币,我们的企业要拿到日本的蔬菜市场的百分之三十,我们要在未来的十年之内占领日本三千亿港币的蔬菜市场,做到这一步,我想我的企业就可以了。这样一个船,到达目的地之前肯定要有风浪,怎么样把风浪避开,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我的总裁,怎么避开台风,怎么给他天气预报,这是我的一个目标,我一定要争取。
主持人(胡润):五个嘉宾当中只有你一个人才有这样的目标。好,今天我们要结束了,谢谢今天的嘉宾,新希望的刘永好先生,按照年龄的大小我再说一次,新希望的刘永好先生,远大空调的张跃先生,吉利集团的李书福,还有欧亚集团的杨斌先生,还有谢谢东方希望的唐勇先生参加我们中国入世网上峰会。多加一句,对本人来讲,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由一个英国人问嘉宾这样的问题,特别是今天,刘永好已经说了,二十年后,我们再看今天,我们会觉得这几天是很有意义的,所以对本人来讲,我觉得是非常难得的机会,谢谢大家,谢谢我们网友的问题。那我们今天就结束了。
张跃:今天因为是我的生日,又赶上这样好的事情,都很高兴,谢谢所有的嘉宾,谢谢胡先生。
“中国入世网上峰会”实录--民营企业的前景(一)
“中国入世网上峰会”实录--民营企业的前景(二)
“中国入世网上峰会”实录--民营企业的前景(三)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