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铜市研究 > 正文
 

支撑铜牛长期因素依旧 期价回调积蓄上涨能量(4)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9日 08:45 西南期货

  后市展望

  目前铜价再次运行在5000美元的重要关口附近,价格向上突破或者继续振荡蓄势的可能性都较大,在趋势明朗之前,建议投资者观望为主、多看少动,不宜追涨杀跌;对于国内市场来说,由于连续几个月进口处于非常的水平,加上消费旺季即将来临,现货供需将趋于紧张,有望形成内强外弱的格局,把握买SHFE、抛LME的套利机会。

  三、铝

  欧美产量放缓脚步、中国高产依旧

  国际铝业协会(IAI)公布了最新的产量数据显示:

  第一,2006年1月份全球(不含中国)的电解铝201.5万吨,日均产量6.5万吨,同比增长5%,较去年12月份的6.52万吨的日均产量小幅下滑。其中,产量的回落主要发生在北美和欧洲地区,这与该地区部分产能已经关闭相一致。我们相信,今年北美和西欧地区的部分产能仍将按照计划关闭:一方面是

能源成本上升的压力,另一方面是预计关闭的产能技术相对落后。

  图十二、北美和西欧的日均产量

   支撑铜牛长期因素依旧期价回调积蓄上涨能量(4)

北美和西欧的日均产量走势图(来源:西南期货)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图十三、全球(不含中国)日均产量

   支撑铜牛长期因素依旧期价回调积蓄上涨能量(4)

全球日均产量走势图(来源:西南期货)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第二,中国1月份的产量达到69万吨,同比增长19%;这与我们此前的预期基本一致,此前氧化铝供应的大量增加,加上有利的铝锭价格,刺激了1月份产量的增长。国内产能的逐步释放,带来了产量的增加;然而,近期国内季节性的消费淡季,形成了短期内的大量过剩,增加了国内的现货压力。我们暂且不论国内消费的季节性因素,国内整体的供过于求的格局今年不会发生根本的改变。

  纵观国内外的供需格局,中国只有通过出口来消化国内过剩的产量,同时弥补国际市场上供应的不足。而在当前的比价关系下,国内铝锭出口的市场机制只能通过加工贸易进行;由于去年中国政府不再发放新的加工贸易手册,尽管最近几个月的比价关系非常有利于加工贸易项下的出口,但是受贸易手册的限制,当前的铝锭出口基本上在每月10万吨以下。后期,如果国内产能不断释放,产量的增长国内难以全部吸收,只能通过出口来消化。这样,国内外供需格局的差异,将使得国内外的比价关系发生改变,促使一般贸易项下的出口机制得以启动(一般贸易盈亏平衡的比价为7.8,当前的比价在8.1左右)。

  成本支撑强劲

  近期有观点认为,国外铝锭冶炼的成本非常低、冶炼受益巨大,将对价格的上涨形成牵制。

    其实,对于成本与价格之间的关系,需要辨证的看待。平均成本不是决定价格的唯一因素,同时价格又不能长期偏离成本。一般来说:

  第一,价格的波动取决于供需的综合作用,而供应对于价格的反映一定时间内存在刚性,这就体现为价格的波动更主要的取决于需求,特别是在价格的上涨阶段;第二,价格大幅高于成本的情况不具有持续性,如果铝锭的冶炼收益长期高于正常社会收益率,必然刺激新的投资资金进入该产业,导致产能的扩大,增加铝锭的供应,形成对价格的压力;第三,成本对于价格的支撑非常强劲,正常情况下,价格不可能长期低于成本运行;另外,在需求保持旺盛的情况下,考虑成本对于价格的支撑时,我们应该更多的关注行业中的最高的边际成本,而非平均成本。

  图十四、加权平均的铝冶炼现金成本

   支撑铜牛长期因素依旧期价回调积蓄上涨能量(4)

加权平均的铝冶炼现金成本分析图(来源:西南期货)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那么,这对我们理解现在铝市面临的情况,如何解读呢?近几年来,铝市存在以下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国内外铝锭的消费需求稳健增长,供应相对充足,加上存在大量的闲置产能,造成了铝价的相对弱势;二是铝产业链中的瓶颈主要在氧化铝上,冶炼环节的盈利水平较低,甚至亏损。这样,铝价的上涨根本的原因在于需求的强劲,同时由于铝产业链的瓶颈在氧化铝的冶炼环节上,铝锭价格上涨带来的收益基本上转移到氧化铝的价格上涨上,加上电力价格的上升,形成了铝价与成本同步上升的现象;三是尽管当前的现金成本大大低于铝价,但是各国铝冶炼企业的最高的边际成本已经大幅上升,最显著的证据就是他们已经着手关闭成本高企的冶炼厂。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