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 > 正文
 

聚焦高糖价:糖价为何一路高歌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04日 05:44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李中秋

  日前,国际原糖价格重新出现上升势头。作为生产白砂糖的主要原料,纽约商品交易所11号原糖上周连续攀升,期货价格已从两周前的16.50美分/磅攀升至上周五的18.22美分/磅。

  除了贸易商和基金两股力量以资金推动促使国际糖价走高,业内人士分析,国际原油价格上涨、欧盟糖业改革以及国际食糖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是国际糖价走牛的原动力。

   四因素推高国际糖价

  目前,巴西国内使用酒精燃料的汽车已超过1000万辆,因此产生了对燃料乙醇的强劲需求。

原油价格持续不断上涨,并再度逼近70美元,也给巴西的燃料乙醇制造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在生产食糖还是生产燃料乙醇上,哪个更赚钱,是摆在巴西糖厂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2005/06制糖年巴西中南部地区已把用于生产酒精的甘蔗比例从2004/05制糖年的约49%提升到了52%的水平。这对去年底以来国际糖价大幅攀升做出不少贡献。

  同时,欧盟糖业改革带来的冲击不容忽视。2005年11月底,迫于世贸组织的压力,延续了40年的欧盟糖业配额问题终于有了最后的定论。按照去年11月下旬欧盟达成的糖业改革一揽子方案,欧盟将在未来4年内分阶段把其食糖市场的扶持价削减36%,不仅如此,欧盟还承诺只要成员国糖农把甜菜种植规模缩小50%,欧盟将从2006年开始的未来4年时间里,分阶段给成员国糖农提供总额高达63亿欧元(约合74亿美元)的经济补偿。这意味着今年5月份后,欧盟每年的食糖出口量将从目前的600万吨-700万吨急剧下降到130万吨的水平。欧盟缩减食糖产量,为国际市场腾出了巨大的消化空间。

  另外,国际市场供求形势也是糖价攀升的利好。国际糖业组织(IS0)预测2005/06年度全球食糖市场仍将出现100余万吨的供给缺口。英国ED&F Man糖业公司更预期2005/06制糖年全球食糖市场的供给缺口将达到230万吨的水平。巴西榨季甘蔗产量预测数据一再下降,让国际市场对此反应强烈。2005年12月份,巴西出口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2.7%,也低于11月份的出口量。持续出现的供给缺口,已经使全球的食糖库存量出现下降。

  深圳中期白糖期货事业部陈晓迪指出,以上种种因素都是最终推动国际糖价进一步上涨的原动力,但从短期看,国际基金和贸易商主动介入期货市场积极做多,则是刺激糖价上涨的主要力量。

   国内糖价涨势不止

  针对国内糖市,有关专家认为,糖价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低糖价伤害了农民和产区种植甘蔗的积极性,整个产业链的利益分配不合理,导致产量上不去。但糖价的长期低迷和猛涨都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只有让产业链各个环节都得到较合理的利益分配,整个产业才能得到长期的健康发展。

  据了解,国内甘蔗糖的榨季通常是每年11月份到次年4月份,目前2005/06榨季即将结束。陈晓迪指出,国储将于近期拍卖近40万吨储备糖抑制了短期糖价,但从郑州商品交易所远期合约0701表现的强势可以看出,市场仍看好下一个榨季(2006/07年度)的白糖价格。况且,市场预计国内白糖市场存在近200万吨的缺口。如果纽约原糖继续走高,国内白糖价格也很难得到有效平抑。

  近年来,广西、云南两省区食糖调出量占全国总量的80%左右,其中甘蔗糖的比例逐年升高。另外,我国食糖的生产具有非常强的周期性。据有关方面统计,10多年来,我国食糖价格有四次年度间波动幅度超过50%,其中2000年最高价格是最低价格的2.5倍之多。

  辽宁汇鑫期货资深分析师刘洋近期在广西蔗糖基地调查后发现,今年主要产区蔗农的实际播种面积并没有像外界所说的大幅扩张,而是无地可种了。因此,这也是市场继续看好下一个榨季糖价的重要原因。刘洋认为,白糖现货价格从去年初的每吨2600元,涨至目前的每吨5000元,虽然涨幅已达一倍,但没有任何迹象表明白糖价格就此停涨。

  相关新闻

  高产高糖:中国糖解套必由之路

  糖价牛市引发抢收抢种

  下游产业过起苦日子

  国储糖拍卖抑制糖价

  高糖价呼唤市场消化机制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