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 > 正文
 

高糖价呼唤市场消化机制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04日 05:44 中国证券报

  

高糖价呼唤市场消化机制

广西蔗区农民在收割甘蔗(来源:中国证券报/何丰伦)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本报记者 何丰伦 叶建平 周正平

  从2005年8月到2006年3月,不到半年时间,随着期货市场和现货交易市场价格跌宕起伏,曾经每吨2800元的白糖迅速暴涨到5800元,在国家多次发出拍卖国储糖、针对白糖市场实施宏观调控一系列消息后,白糖价格普遍下跌到5000元/吨左右。但5000元/吨左右的高糖价实际上已经触动国有糖储备这根敏感的神经,由于国有糖储备毕竟有限,当拍卖国储糖
平抑糖价的手段凸现“黔驴技穷”的时候,如何真正适应全球和国内市场的需求,稳定糖价,成为市场高度关注的问题。

  众多专家认为,我国作为全球食糖产销大国,食糖供不应求趋势不可逆转,未来糖价将在4500-5500元/吨区间内高位行走,要规避高糖价带来的不良连锁反应,我国亟须建立完善的市场消化机制。

  糖价“牛”劲十足

  2005年2月,我国白糖现货市场价格从2800元/吨开始上涨,经历了数次上涨与重估后,一度飙升至5800元/吨。而白糖期货自今年1月在郑商所挂牌上市后,也表现得“牛”劲十足,首个交易关口就确定在5500-5800元/吨的高位区间。

  从2800元/吨到5800元/吨,糖价现货、期货市场价格缘何一路高歌?熟悉糖业运作的行业专家李维钧认为,我国糖价已形成国际国内、产区销区、期货现货交易市场联动模式,产糖大省 “助推”糖价、场外资金大量注入白糖期货市场是造成糖价持续高位行走的重要原因。

  李维钧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水稻价格1500元/吨计算,食糖的价格则应该在6750-9750元/吨之间;按照水稻价格上扬后达到1800元/吨计算,食糖的“合理价格”则将在8100-11700元/吨之间。

  作为珠三角一带主要食糖采购商之一的冷云斐承认,糖价快速上扬需要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他说:“从我国目前的食糖经营体制和居民消费能力而言,糖价心理承受能力最高只能达到8000-9000元/吨。价格太高肯定会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老百姓的生活问题产生影响。”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虽然目前我国糖市呈现出多方联动“助推”糖价的态势,但政府、企业对“糖价最高能达到多少,怎样整合产销区资金”仍缺少足够思想准备,糖价最高的价格水平尚未确定,这就意味着糖价的高涨和跌落肯定将呈现跌宕起伏的走势。

  高糖价引发“核聚变”

  糖价飙升无疑是一场“核裂变”,“核裂变”的主要表现在于下游用糖企业纷纷采取诸多措施,规避由于糖价飙升带来的系列风险。与此同时,不容忽视的情况是:下游产糖企业正在通过与上游产糖企业建立实质性的“战略伙伴同盟关系”,破解长远发展进程中的用糖问题。后者被认为是糖业产业的“核聚变”。

  针对糖价飙升,下游用糖企业连续发出各种食糖和涉糖商品价格上涨的信号。3月底,北京联华超市、DQ

冰淇淋等企业表示,上海申美饮料食品有限公司已经向他们发出调价指令,联华超市已经决定,
可口可乐
系列饮料从明天起调整零售价。而百事公司的百事可乐系列饮料零售价之前已作调整。

  常年从事涉糖产业的采购商江莨认为,涨价策略固然是企业面对原料价格飙升的选择,但从长远上看,建立自己良好的原料仓库,规避市场风险,才是企业成长的必然渠道。购糖一般占饮料、糕点、甜酒等下游企业生产成本的10%至30%。从2003年开始,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相继在主要产糖区广西南宁、广东湛江等省区设立生产线,其目的就是要通过当地采购,减少投入。

  国家

宏观调控也成为重要手段。国储糖拍卖尽管初见成效,但还是没有达到预期效果。2006年第一期国储糖竞拍,成交价在4490-4640元/吨之间,平均价4557.9元/吨。此后连续进行的国储糖拍卖,都基本上维持前几个交易日的价格,直到3月中旬新一轮拍卖消息传出,才逐步抑制了疯狂上扬的糖价。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