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换手率太低,导致市场估值作用、市场导向作用难以发挥作用。2012年1到7月13日总换手15.25%,日均换手0.12%,而A股该值分别为128%和1.03%。2、推进公司国际化进程
其实换手率低的原因有3个,一是约60%的B股筹码为大股东及其关联方所拥有,真正流通的B股筹码只有40%,二是B股的投资者大部分为长线投资者,喜欢投机的不会买B股,股东大部分持有年限都在3年以上,很少操作。三是今年股市相对低迷,换手率自然较低。变成H股后,上述换手率低前面两个原因不会改变,奢望其换手率能有效提高不现实,况且香港股市的年均总换手率本来也只有50%-60%。另外,与A股比换手率更不靠谱,以前大家不都对A股的高换手率诟病多多吗?
不过,分析人士认为,中集B的转板尝试如果要向全部B股公司推广,首先要面临政策障碍。分析人士表示,B股转板需要监管层给予支持,例如,现行法律规定,境内投资者不能直接持有境外股票,而要想顺利实现B股转板,势必对该政策有所突破。对于分别在上交所和深交所上市交易的不同B股,转板还面临港币、美元的不同币种转换问题,也需要政策支持。
然而,中集B作为国内股市创新性提出首例以B股转H股方案的上市公司,却面临着一个明显的法律障碍。作为以境内自然人为投资主体的B股持有人,从严格法律意义上来说是不能直接投资H股的,首先会在H股开户上存在明显障碍。内地曾计划推行的“港股直通车”也一直未能正式放行。
中小股东对记者表示,中集B两个并列大股东都是设立在境外的机构,转成H股后不会受到交易制约,而数万中集B境内投资者由于法律障碍不能直接开具H股账户,权益或受损。
交易所之间的协调则是困难重重。“转板之前,交易所之间应达成协调。”投行人士表示,转板后公司的监管、交易等就从深交所转至港交所,除了利益得失外,两个交易所监管制度、财务披露制度、交易制度都不尽相同。
按照中集安排的方案,在B换成H股股份后,将授权国泰君安证券作为名义持有人,在国泰君安香港开立共同的H股账户。其持有的原中集B股份将进入共同账户,未来只能持有或者卖出,不再有买入权限。此外,对于原有B股投资者来说,卖出中集H股将通过境内、境外两个券商交易通道,或存在需要两次支付交易费用的问题,此外还包括其他两类费用:其一,资金跨境转款成本;其二,H股市场的一些特殊交易费用,包括:登记及过户费、代收股息费、代收红股费等。中小股东认为,在交易权限以及交易成本两个方面,都让他们的利益受到明显的侵害。
此次方案中,中集对中小股东安排了现金选择权,具体价格按照中集B股停牌前一交易日收盘价9.36港元基础上溢价5%,确定为9.83港元/股。
而就是这个5%的溢价幅度遭受众多B股中小投资者的反对,相比成熟市场上市公司私有化中动辄百分之四五十的溢价,方案中5%的溢价率被指“欠缺诚意”。
最明显的问题是现金选择权太低,5%非常夸张。最大的隐藏问题是剥夺了中集B股东在H股买入中集B的权力(独立开户的H股股东除外),这是赤裸裸地对中集B中小股东的侵权,这是公司、交易所的直接违约。目前港股投资者是可以买入中集B的,而这个荒唐的规定实质上是说目前可以买入中集B的大陆B股投资者都不可以买入中集B了,而已经有中集B的投资者只能卖出,从这一点看,这个方案有点像一个帮助提高现金选择权的“第三方”廉价收刮中小投资者筹码的“精巧构思”。
有B股投资者致电本报记者提醒称:“中集集团的方案提出了B股股东分类表决的措施,与其他A+B股公司不同,中集集团两个并列大股东绝大部分股权是B股,完全可以绑架其他为数众多的中小B股股东,强行通过该方案。”
公开资料显示,第一大股东招商局国际持有的67992.79万股股份全是B股,占中集集团B股股份总数的47.53%;并列大股东COSCO持有的股份中也有14832万股是B股,占B股总数的10.37%。两者合计持有57.9%的B股股份,一般上市公司股东大会参与投票的中小投资者数量并不会很多,在这两大股东的支持下,很容易达到“2/3表决通过”的结果。
我们可以看到,中集集团提供的现金选择权方案,现金选择价格仅比市场价高5%,这对B股投资者来说吸引力不足,所以建议中集集团提高现金选择价格。从另一方面讲,也许中集集团并不希望过多投资者选择现金选择权,不希望消耗太多的资金,而希望投资者转战H股,但这对不熟悉国际市场交易规则的国内投资者来说,难免会有所顾虑。因而,中集集团和投资者之间还会有一段博弈、妥协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