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专题摘要:由中国工业经济管理研修学院主办的“中国工业经济管理讲坛暨2010年宏观经济展望与低碳经济研讨会”于2010年1月23日在北京举行。[评论]

会议信息

时间:2010年1月23日
地点: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舜德楼418
主办:中国工业经济管理研修学院
支持:清华经管学院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

嘉宾致辞

徐匡迪:中国产业经济调整非常迫切
徐匡迪:中国产业经济调整非常迫切

我们应该看到企业面临着困难和矛盾,实际上反映了国家的经济结构问题。比如说企业出口受阻,实际上并不是因为国外的金融危机影响了购买力,实际上是全世界对中国这种经济增长方式的抵制。或者说是对你们增长方式的一种挑战。
  我们现在碰到的困难,主要是对我们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发展方式的挑战。 [详细]

钱颖一:今年是中国经济企稳回升关键一年
钱颖一:今年是中国经济企稳回升关键一年

今年确实也是我们国家经济企稳回升关键的一年,如果使国民经济持续上升,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以及通货预期的前提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压力,这都是大家非常关注的。
  另外低碳经济,刚才徐会长讲了一些最新的说法,说低碳不行,碳排放是个问题,碳不是问题,没有碳的话我们经济就没有办法发展了。[详细]

周其仁:此次经济危机有两个出乎意料
周其仁:此次经济危机有两个出乎意料

拿这次危机来看,事先没有多少著名的机构或者著名的学者预言到这次危机会发生,美国这么大一个国家,很少一点次贷会把全世界烧的人仰马翻。
  随着危机的展开,各国对危机的估计又是偏严重,实际上也没有像预料的一样是百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现在虽然危机还没有稳定,后危机时代的讨论已经开始了。[详细]

赵纯均:培养管理人才是重要战略性任务
赵纯均:培养管理人才是重要战略性任务

我们国家发展非常快,经济全球化以后,我们整个的管理的发展也是非常快,以前我们比较落后,但是这么多年的发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和我们人才的竞争是密切相关的,特别是高层次管理人才对企业的竞争力,进而到国家的竞争力,影响是巨大的,几代领导人都把管理人才的培养作为我们国家的非常重要的战略性的任务。[详细]

论题:哥本哈根归来-气候变化带来政经变局

何建坤:发达国家必须率先大幅度减排

在哥本哈根协议上,发展中国家基本的利益诉求还是得到了反映,各方也都做了一些妥协和让步,共识来之不易,大家都要珍惜,但是在下一步实现这样的一个决议和进一步的谈判,还有非常艰巨的任务。
  中国代表团为促进哥本哈根会议的成功,发挥了非常积极和建设性的作用,温家宝总理亲自出席会议,并且在大会上发表了演讲,而且开展各种多边和双边的磋商,凝聚各方面的共识,我们坚持了原则,也体现了灵活,表现了决心和诚意。特别是我们国家在哥本哈根会议之前,发布了我们国家自主减排的目标,在大会上引起了非常好的反响。
  哥本哈根大会以后,形势会更加复杂,谈判也会更加坚定,因为在谈判当中,各方经过艰苦的谈判和艰巨的磋商,达成了共识,没有达成共识的一些,要在今后谈判当中,再进一步达成共识,这样的难度会更大,斗争也会激烈。[详细]

李政:中国核电规模可能会达每年十台

我们大部分依靠的还是化石能源,从环保性能角度和二氧化碳角度,有很多的问题,化石能源本身来讲呢,如果排序的话,从污染的产生和二氧化碳排放角度来讲,煤是最厉害的,石油好一点,天然气在化石能源里边相对是最干净的。
  我们中国的结构来讲,跟世界的能源结构优很大的差别,水都差不多,我们核的分量很低,1%都不到,天然气里面3.6%,煤占绝对的压倒性的主力能源。
  我们现在核电发展很快,能不能这么快,历史上法国建设了48台核电,年投资四台,最高的年份八台,中国来讲每年会达到十台的规模是有可能的。现在中国的核电大概是900万千瓦,有一系列的核电建设,包括二代的核电,包括消化吸收改进之后的二代的核电。[详细]

专题内搜索

往期回顾

  • 专题制作:梁斌
  • 联系电话:8610-62675451
  • 发送邮件: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