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6月2日晚,证监会公布的IPO获准名单仅有4家企业,这是继前一周获批7家企业之后,再次减少IPO核发数量。新股发行降速对股市影响如何?各路大佬对此争辩激烈。【评论】

上证指数走势图

 

反对观点

熊锦秋:屁股决定脑袋 呼吁暂停IPO的人或为IPO利益链条一部分

让IPO减缓或暂停,堵上A股市场进口,既影响服务实体经济融资,还有碍于A股竞争氛围形成,让A股变成自娱自乐、每况愈下的一潭死水。

IPO常态化论战第22天:企业创投呼吁告别无奈暂停

论战延续的背后,其实是一种关于政策制定与市场效果的讨论。IPO发行作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应该意在长远,政策若总是进行短期调整,会导致机构、企业行为的短期化、短视化

高善文:A股是个名利场 停发新股做法很不可取

如果监管机构迫于市场压力做出妥协,或者市场由于未知的原因而“涨声响起来”,那必可声名远播,甚至是勒石记功,书之丹青。对于年轻的A股而言,二十多年以来,多少次牛熊轮回,这样的游戏交替上演,尽管故事的主角不停地更换,但内容梗概却是大体不变的。

叶檀:暂停IPO就是吸鸦片 副作用必然是休克式套现

我反对暂停发行新股,原因是暂停发行新股只是一剂鸦片。暂停发行新股从来没有改变过A股休克的难题,最典型的是,2016年1月4日,2016年A股首个交易日遭遇重挫,沪深300指数先后触发5%和7%的熔断阈值,股票现货和股指期货市场于当天13时33分暂停全天交易。暂停发行新股没有改变市场生态。

刘胜军:呼吁减少IPO是剥夺投资者低价买股的机会

股市一跌,就立即有“砖家”跳出来呼吁减少甚至停止IPO。这是典型的股市民粹主义。所谓民粹主义就是“智商税”:给投资者看似有理但其实无法兑现、不切实际、不合逻辑的许诺。大家想想看,香港、美国为啥从来不在熊市暂停IPO呢?原因很简单,熊市的IPO价格更低,更能让二级市场投资者买到便宜货。

新华社:次新股频现业绩“变脸” 并非IPO提速惹的祸

2016年至今上市的新股和次新股中,亏损加上业绩下降的比例估计在15%至20%。如此高的比例为历年所没有。“一上市就告亏,板子该打谁?”发行公司该打,中介机构也有责任向投资者说清楚。在多位业界人士看来,多因素导致了次新股中“地雷”增多

老艾:如何扭住IPO的牛鼻子?

四大证券报集体发文力挺IPO,但却没有扭住牛鼻子。每周发10只新股也可以,但能否也退市5只垃圾股呢?这样有进有出,形成优胜劣汰的良性循环。就像即将退市的新都酒店,12天跌超70%,当退市成为常态,没人炒垃圾股了,也就无需暂停IPO了!

李迅雷:数次IPO暂停为何没改变多数人亏损命运

证券市场出台了减持新规,引发媒体热议。看到不少市场人士转悲为喜,就如同看到小孩的脸——眼泪还未擦干,瞬间又欢呼雀跃了。值得我们深思的是,中国股市早就成为全球市值第二的超大市场了,为何众多投资者仍把股指下跌归咎于股票供给过度呢?

山石密语:新股发行减少利好有限

IPO缩减观察窗口如期打开,但周末聊下来,机构的分歧很大。而监管部门放开兼并重组和今晚明确创投基金所投股份锁定安排也有利于周一开始的中小创、次新股的严重超跌反弹,注意短期市场风格转换的机会和风险。

赞同观点

余丰慧:如何才能解开A股IPO死结 证监会忙死有用吗?

IPO审批以及上市后的监督机制存在大问题,由证监会系统独自审批与事后监督。面对这么庞大的上市公司,即使把证监会累死,也不能保证质量与不做假造假。

万联证券所长傅子恒建言IPO常态化:应顺应市场呼声 少发

监管部门应当关注市场情绪与理性建言,不能对市场主体行为进行过度干预、不当干预,但也无须迁就市场的不合理要求,要坚持严格并持续履行自身监管职能,正确的决策与方向不应改变。

韩志国质疑监管:IPO节奏过快 没有退市机制举世罕见

韩志国认为,这一轮的股市下跌管理层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是管理层利用手中权力和国家队持股优势有意为之。一年500只股票发行举世罕见,没有退市机制只进不出导致垃圾股遍地举世罕见,公开干预个股交易只许跌不许涨举世罕见,用非专业语言喊话式暴力监管举世罕见。

侯宁:新股发行存缺陷 每周十支市场受不了

监管层希望通过增加市场上的上市公司数量,从而增加整个市场的盈利基数,这样一来既能平抑A股高估值的问题,同时还能避免股指的大幅下跌;而事实远没有想象中完美,现如今,当整个市场处于下跌状态下,监管层的新股发行也成为舆论的众矢之的。

韩志国:人为制造漂亮50是自欺欺人 应大幅削减新股IPO数量

一方面IPO和大小非减持让市场的资金需求越来越大,另一方面股市的持续下跌又导致投资者血流成河。这两个方面的复合叠加,导致市场的魅力荡然无存,投资者只能以撤离市场来应对。靠人为制造“漂亮50”不过是自欺欺人。

股民追问刘士余:A股为何就只进不出?

刘主席一片冰心在玉壶,似乎看透了资本大鳄们的这些手法,于是开始整治炒作雄安新区概念股、新股和次新股。话又说回来,炒股炒股,一个“炒”字用得很妙。不让炒了资本市场就马上撒泼打滚,一副要死给刘主席看的架势。A股已经是病入膏肓的瘾君子了,就靠着资本大鳄和投机团伙给它扎毒针苟延着。不给吸?那就拼命了。

吴国平:IPO发行放缓是利好 减少就是好的开始

这个周末没按惯例发行10家,有人说是因为下周只有3个交易日,不过我想说了,下周还是7天吧,过去不管咋涨跌都10家吧。至少减少了,虽然没能减半,但至少是好的开始,建议接下来保持7家速度,市场则自然解读为大利好,如果数量为每周5家的话,那就是超预期大利好!总之,一句话,减少就是好的开始!

朱邦凌:理性看待IPO常态化与A股调整的关系

部分人士坚称“A股调整与IPO常态化无关”、“IPO拖垮市场一说不成立”,旨在撇清IPO与市场调整的关系。新股大量发行,必然导致股价结构性调整和估值结构重估。武断地认定股市调整与IPO无关,显然是不顾股市结构性调整的事实。

IPO节奏确认放缓 业内人士:预计不会暂停

有接近发审委员的业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近期IPO节奏确实要放缓,但预计不会暂停,因为暂停之后还需要重启,需要解决的问题会更多。与此同时,证监会在上周五晚间还发布了针对创投基金的两个监管问答,作为减持新政的第一个“补丁”,从缩短锁定期的角度,对投资早期、投资长期的创投基金,提供制度支持。

相关政策

IPO发审放缓:从10家减为7家

5月26日,证监会按法定程序核准了7家企业的首发申请,其中上交所主板4家,深交所中小板2家,深交所创业板1家。今年以来,证监会每周五(节假日除外)都会公布新股核发批文,单周核发IPO批文数量除了1月6日14家,2月10日及2月17日12家外,其余每周核发数量均维持在10家。

证监会研究制定“三类股东”的IPO审核政策

长期以来,“三类股东”问题一直让寻求上市的新三板公司如鲠在喉。2017年2月以来,个别存在“三类股东”的企业成功IPO,多家新三板转战IPO的挂牌企业亦获得证监会发审委反馈,这类棘手问题被认为有望破冰。然而,在3月17日,上交所公众号发文表示拟上市公司引入“三类股东”时“应在考虑股权清晰和稳定的基础上审慎决策”,被认为一定程度上传达了消极信号,这一信息引发市场关注。

IPO提速刺激新三板神经 “流动性提升”政策加速出台

种种迹象表明,新三板优质公司正在加速冲向A股市场:上市辅导的公司数量、做市转协议公司数量、迁址贫困县的企业数量均出现猛增。IPO提速,不仅对A股产生了影响,更是波及到了新三板。在IPO越来越强的虹吸效应下,新三板危机也开始隐现。当前A股IPO提速、成功转板案例增多、创业板门槛低过创新层等等因素交织,给新三板传递出A股大门加速敞开的信号。

证监会:贫困县脱贫后IPO扶持政策可延续

证监会在2016年9月9日发布《中国证监会关于发挥资本市场作用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意见》并指出,为支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帮助贫困群众稳定脱贫,证监会对贫困地区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新三板挂牌、发行债券、并购重组等开辟绿色通道。证监会人士表示,在加大扶持力度的基础上,对贫困地区企业的各项审核事项坚持“三公”原则,将坚持标准不降、条件不减,确保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分析评论

皮海洲:若任凭IPO带病发行 IPO再次暂停只是时间问题

要想IPO保持正常的节奏不被叫停,不是靠几篇文章,靠一群利益中人在市场上叫喊着为自己壮胆就可以,而是必须要面对A股市场上所存在的问题。否则,任凭IPO“带病发行”,问题越积越多的A股市场迎来历史上的第10次IPO暂停只是时间问题而已。不信,走着瞧!

叶檀:刘士余挺住 大规模发行新股是政治任务

刘士余得罪的第一波利益群体,是二级市场的投机者,大规模发行新股分流了资金,严厉监管二级市场使得再融资与二级市场投机成了泡影。大规模新股发行,就是为了扶持实体企业,让实体企业得到更多的廉价资金,通过大规模发行新股,实体企业的发展、银行去杠杆,都获益良多。也正因为退出渠道比较通畅,中国的双创才能如此红火。

IPO政策需要顶层设计 须严格限制实控人股份流通

IPO政策屡遭诟病,主要在于只顾及了发行上市这一头,而没有解决一直困扰A股市场的沉珂难题。比如,中小盘股的首发新股比例一般为25%,4亿股以上的大盘股首发新股比例则低至10%,这就源源不断地制造了大小限的解禁流通问题,成为长期困扰A股市场的制度性问题。要解决这些难题,必须对IPO政策进行改革,作出顶层设计,一劳永逸地解决困扰A股市场的制度性弊端。

吴晓求:监管要有逻辑 不应把发展重点放在IPO上

资本市场的并购重组是其最基本、最核心的功能,没有这个功能,资本市场就没有生命力,也就没有什么存在的价值。我们不可以把资本市场发展的重点放在IPO上,虽然IPO有它的某些现实性,但是资本市场的核心是并购,资本市场的规则重心是推动并购重组。

IPO常态化到底有没有反市场 刘士余背后的功过是非

IPO常态化,说白了就是新股发行提速,也是市场所理解的“准注册制”。曾几何时,打新、炒新成风,市场也很欢迎新股,为什么现在又开始嫌弃新股发得太多了呢?一言以蔽之,新股发多了之后,二级市场失血过多;股票供给增多,供需失衡,这成为目前所面临的熊市的元凶之一。虽然IPO提速不是导致熊市的唯一原因,但从历史经验看,熊市来临后,出于呵护市场的考虑,IPO速度往往会降下来。

微博热议

专题内搜索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