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6月13日08:55 新浪综合

  【相关阅读】尹中立:IPO加速导致市场暴跌存严重缺陷 上证50频创新高

  来源:新京报

  谈新股

  建言IPO常态化:强市多发,弱市少发

  股市跌时是非多。市场处在弱市之时,监管当局的一些行为总会浮现于舆论浪尖之上,早已是市场常态。近期,市场争论的焦点似乎更多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关于IPO常态化的问题。市场下跌之时,新股发行很容易被指称罪魁祸首,呼吁暂停的声音也日渐增多。

  其二,监管的边界问题。包括二级市场要约收购、上市公司之间的资产重组要不要严加监管。有声音认为横向扩张是企业成长重要方式之一,若对市场主体(包括机构、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兼并收购进行控制,将影响企业业绩扩张,这是行政监管过度扩权的反市场行为。

  对于这两个问题,笔者的观点是:监管部门应当关注市场情绪与理性建言,不能对市场主体行为进行过度干预、不当干预,但也无须迁就市场的不合理要求,要坚持严格并持续履行自身监管职能,正确的决策与方向不应改变。

  关于IPO要不要暂停,笔者认为,近期市场下跌并非新股发行节奏过快所致。股市波动更多取决于多重因素的综合促动,从宏观经济到上市公司业绩表现,包括市场流动性、估值状况、趋势成因等方面,都是直接因素。当然,政策也是重要变量之一,政策本身以及推出的时机、方式,都可能引发市场情绪波动(甚至是非常激烈的情绪波动)。由于新股发行影响二级市场股票供需平衡,当然会对市场产生一定影响,因此需要根据市场状况掌握一定的节奏合理安排。

  至于市场投资者,则需要正确地、辩证地认识新股发行短期与长期的利好利淡效应。由于此前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以及监管当局对股票上市审核管理中对行业导向的掌握、引导与监管,在当下IPO常态化的背景下,近年新上市的公司,质量较以往其实有较大提升,这一变化有目共睹。长期来看,这些新鲜血液的加入无疑有利证券市场活力的保持与提升;而向市场增加优质股票供给,也是股市“供给侧结构改革”的直接体现。就此而论,新股发行长期而言对股市是明显构成利好的。

  不过,市场动态平衡与IPO节奏的把握,属于长期与短期、矛盾与利益的平衡问题,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充分考虑市场承受能力。笔者建议,强市多发,弱市少发,比如,若能在当前市场下跌时稍稍放缓节奏,这一举措不仅顺应市场呼声,也符合逆市场调节的正确思路。

  顺着股市“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思路扩展一下,对于当下市场,笔者不主张IPO阶段性再度暂停,并且除非极端情况,IPO能不暂停尽量不要暂停,这是市场对于补足投资品种供给、保持融资功能的双重需要。

  不仅如此,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也需要进行优化。比如,如何解决新股上市初期定价过程中的定价机制问题,如何防范股价过度泡沫化与过度波动问题,都需认真探讨。更深层次,相关部门需着眼于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的目标,让“不合格”的股票少占市场资源,根本上是抑制绩差股票借由“壳资源”之名,被投机性爆炒这一A股痼疾,退市机制也需要更有力地持续推进。

  至于二级市场资产兼并的监管尺度问题,事实上,监管层对市场的严格监管符合其职能要求,也是保持市场长治久安的举措,应当支持。

  万科股权之争招致的“野蛮人”话题或可管窥一斑。险资对上市公司的收购,不仅涉及产业与资本市场的共生共荣,还牵涉金融市场的安全稳定。如此而论,金融机构的收购行为理当遵从严格的秩序规范,而这就需要监管加以约束。当然,相关部门有必要进行科学探讨,如何建设健全合理与符合市场要求的制度秩序规范,防止金融机构利用自身资本优势进行自利性投机与操控市场。至于市场对“过度监管”影响上市公司正常重组兼并存在疑虑,这就要求监管当局通过严格恪守边界,消除市场质疑。

  端午前夕,监管部门出台“减持新规”引发关注。此前,对于董监高等特定股东普遍存在的持股期间短、过度投机、与其他股东之间存在潜在利益冲突,以及由此导致上市公司经营短期行为等问题,市场多年来一直都在呼吁解决,这些问题是市场秩序系列失范的重要根源。此次新规能够从制度源头堵漏,推进了各类股东与上市公司利益的长久绑定,某种程度上也倒逼了上市公司注重持续经营,追求业绩长久回报,这或是顺应了市场长期以来的理性呼声,值得点赞。

  傅子恒(万联证券研究所所长)

责任编辑:张恒星 SF142

热门推荐

APP专享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