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前期高速扩张和市场竞争加剧的双刃剑下,深圳本土啤酒企业——金威啤酒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金威”)正希望通过砍掉一些部门和寻求合作的方式获得自救。对此金威方面表示,金威在战略上重新做了调整,即不再有新的扩张计划,而在现有的厂的基础上做好经营。 [全文][评论][最新报道]>>查看全部企业观察

金威啤酒集团公司简介

    金威啤酒集团有限公司为香港上市公司(股票代码0124),是广东省政府在香港最大企业粤海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的下控股企业。2004年8月金威啤酒集团成为香港恒生综指成份股。

    金威啤酒集团专业从事啤酒酿造和销售。2003年3月金威啤酒绿色工艺应用研究正式通过国家级权威专家鉴定,并于2004年6月成为科技部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金威成为国内“不添加甲醛酿造”的绿色啤酒首倡者。目前,金威已拥有百万吨产能,成为国内大型啤酒集团之一,是粤啤全国战略扩张的第一品牌。金威啤酒产品主要销售广东,同时销往广西、福建、湖南、江西、江苏、安徽、陕西、黑龙江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及香港、澳门、东南亚等地区,在香港市场上居国产啤酒销量第一位。

金威啤酒股价走势图

外资啤酒巨头来势汹汹

  • 英博集团收购百威啤酒
  • 据相关媒体29日报道,比利时英博集团股东已经同意其收购美国百威啤酒母公司安海斯-布希(Anheuser-Busch)。这笔交易将造就世界上最大的啤酒生产商。
  • 英博并购AB并购获批
  • 2008年11月18日,商务部发布公告,宣布附条件批准了两家在国内拥有多家啤酒厂和大量相关投资的啤酒业跨国巨头———全球最大的啤酒公司比利时英博啤酒集团(以下简称英博)和美国Anheuser-Busch公司(以下简称AB)的收购交易案。

国内啤企怎样“与狼共舞”

  • 国产品牌压力陡增
  • 近年来,国外啤酒厂商一直都在加大对中国啤酒市场的投入力度,时至今日,国内无外资背景的大型啤酒企业少之又少,可以说海外资本已经成为部分酒企们大肆扩张的资金后盾。作为国际知名的啤酒巨头,英博与AB两大集团在华拥有广泛的产业布局,因此,他们之间的合并,不仅催生出了全球最大的啤酒生产商,也必将对中国的啤酒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 啤酒业新一轮整合在所难免
  •  随着英博与AB的合并,中国啤酒业的新一轮整合在所难免。项凯标分析说,中外强企的战略合作还将是新一轮整合的主要特点。一些规模与实力较强的企业将被并购,使优势资源更加迅速地集中到大的啤酒企业,最终形成约10家啤酒企业垄断市场,而规模较小的小型啤酒企业将失去了生存空间,而被淘汰出局。

受制资金压力停止扩张

上半年亏损2470万港元

昨日,在港上市的金威啤酒(124,HK)交出了净亏2470万港元的业绩单,这一数字比去年全年的亏损额还要高。由于在北方地区扩张未达预期,金威成为啤酒类上市公司中唯一亏损的企业。

今年上半年,金威销量只有不到31万吨,同比下降15.6%。广东市场的啤酒价格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金威、珠江的盈利能力一直被同行所羡慕。在燕京、青岛、雪花纷纷杀入广东切分“肥肉”的同时,金威开始北上扩张,在天津、西安、成都兴建啤酒厂,但这几家新厂反而拖累了整个公司的业绩。今年上半年的销售中,有34%的销量来自于这3家厂。[全文]

被迫裁剪部门

知情人士透露,受制于资金压力,金威在今年8、9月间关闭了其闻名业界的艺术团,并停办期刊,还裁掉生产和经营部门100多人。金威高层可能在接下来数月关闭位于罗湖区的深圳一厂。

金威方面证实了停办期刊和艺术团的举动,并强调这是为了调整公司企业文化和品牌传播的形式,不是因为资金链紧张,同时,金威啤酒(中国)有限公司品牌管理部总经理赵晓菁表示,金威在国内啤酒业中是资产负债率最低的企业之一,也是资金最稳健的企业之一,金威新建厂的运作良好,“没有任何关厂的想法”。[全文]

金威的超速扩张困境

极度扩张引发恶果

据金威啤酒今年4月刚公布2007年业绩报告,公司2007年亏损的2357万港元,同比业绩下降121%。而金威啤酒最新发布的2008年中期业绩也预料为亏损状态。

此前叶旭全解释说,因为2007年3家位于广东以外地区建立的啤酒厂全部投产,导致折旧及摊销等固定费用和市场拓展费用投入大幅增加。此外,国内外啤酒巨头争相扩产,市场啤酒产能急升导致行业竞争加剧。据金威啤酒2007年度报告,2007年销售费用1.3亿港元,同比增长三成。而带息银行贷款则从2006年的8892万港元激增到2007年的4.3亿港元,越来越高的利率令其融资成本大幅上升。[全文]

易帅应对业绩下滑

上周五,金威啤酒发布了一项重大人事调整公告,公司董事会主席叶旭全与原董事总经理江国强分别改任公司行政总裁及常务副总裁。

对于此次董事及管理层的调整,金威解释:旨在进一步加强及优化本公司的董事会及管理架构,并有利完善企业的监督机制。但不少业界人士则认为,金威“易帅”与其目前的经营困局不无关系。[全文]

成本压力下的啤酒业困局

没有一个企业可以回避寒冬

今年,成本压力使啤酒企业在生死线上徘徊,尤其是中小啤酒企业,已经有部分率先进入死亡档案,还有一部分在生存压力下喘息,大企业也正在寻找突围路径。

英博啤酒认为,产能继续过剩、原材料成本持续上升、人民币汇率的走高、企业设备需要更新、融资难度加大、物流费用增高、商业不断强势、媒体分散带来的传播费用加大、消费群体个性化的迅速发展……所有的一切昭示着:啤酒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冬”,这“严冬”的寒冷没有一个企业可以回避。[全文]

产能过剩之下的成本之痛

“在中国啤酒行业产能过剩的形势下,价格完全扭曲,产品零售价并不是由成本决定,市场才是决定因素。”国内啤酒巨头高层称,在目前的形势下,谁先挑起涨价大旗,风险将非常大,一手打造的市场可能毁于一旦。

金威啤酒作为华南本土啤酒龙头,曾经以最高的吨酒利润傲视群雄。然而,2007年高压力下被迫的全国扩张将金威啤酒拖入亏损泥潭。金威啤酒2007年业绩报告,亏损2300万元,业绩同比下降121%。 [全文]

国内啤酒企业四分之一亏损

全国规模以上酒企业达到208家,其中1/4的企业亏损。昨日,2008世界酒业大会在京开幕,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国内酒行业的整体盈利能力在2007年呈下降趋势,在啤酒领域,生产企业总数进一步减至251个,雪花、青岛、燕京占据了行业超过4成的份额。

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理事长王延才表示,去年我国饮料酒总产量为5204万吨,人 均消费量接近40升/年。其中,啤酒3931万吨,连续6年居世界首位,白酒494万吨。在前8家百万吨以上产能的啤酒企业中,雪花、青岛、燕京占据了行业超过4成的份额。近5年内,已有80家啤酒企业消失,目前总体数量已经减至251个。由于亏损的基本都是小企业,兼并整合仍是近几年的主要趋势。 [全文]

金融危机下啤酒业如何破局

走高端路线

对于啤酒行业来说,记者了解到,目前在夜场等高端渠道销售的外资啤酒企业没有受到太多影响,而走主流餐饮渠道的大众消费则有一些冲击。“全球经济萧条,对珠三角制造业和出口企业,对就业形势和消费者的收入,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啤酒由于其大众消费特性,也会因此受到影响。”珠江啤酒董事长方贵权告诉记者,高端人群在这次经济萧条中受到的冲击和影响不是最大的,但是,依靠工薪收入的啤酒消费主力军受影响最大,消费能力明显下滑。

 不过,中高端啤酒还是有空间的。方贵权坦承,今年对珠啤冲击比较大的主要是在餐饮渠道,但夜场的业绩却出现了上升的趋势。“这些价格比较高的产品利润空间有保证,保持了上升势头,企业的收入得到了一部分的弥补,从而增强了经济萧条下企业的抵抗能力。”据记者了解,目前,珠啤的中高端产品占整个产量的40%左右,目前正处在上升阶段。[全文]

啤酒营销的七个问题

今年啤酒生产资料大幅降价,加上终端价格去年已基本完成提升,所以大部分啤酒品牌都赚到了钱。但相比之下,市场销量却不见增长,许多品牌投入越来越大,但销量却陷入了“滞涨”局面,甚至许多区域出现了大的下滑。以雪花啤酒某市场为例,利润目标早早完成,但销量截至目前才相当于去年的一半。

如果要找原因,那就多了:天气原因、竞争原因,包括整体经济形势不佳、消费趋淡,都是原因。但除了客观因素之外,啤酒营销的经理人还应当用问问以下这7个问题。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