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近期,中国国内的食品安全问题一波未息一波又来,其频度和广度令人惊心。但一向以安全、卫生、精美的食品而著称的日本也有过一段惨痛的历史,同样也是毒油、毒米、毒奶粉,了解日本的食品安全之痛,作他山之石,从中学习从乱到治的经验。[详细] [评论] [日本启示录第一期索尼沉沦]
“保护国民健康乃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日本内阁府特命大臣(食品安全及消费者担当)松原仁在对话新浪财经时如是说道。
内阁府食品安全担当大臣的设立源自小泉纯一郎的铁腕改革,小泉于2002年增设了食品安全担当大臣,位列国务大臣。这意味着日本将食品安全问题放到比国防问题更高的层次来对待。
正如日本在高速增长期也曾历经食品安全苦痛一样,当下的中国正处于食品安全事件的高发期。针对“食品安全与经济高速发展不可两立”的论调,松原仁认为,“大生产、大消费时代确实容易导致食品质量下滑。但在全球化时代,标准一旦确定,只要各部门能严格管理、积极作为,哪怕是处于高速增长期,很多不必要的事件是可以避免的。”
1955:日本森永毒奶粉事件
60年代:“地沟油”危机
2000年:雪印牛奶中毒事件
新浪财经:食品安全正引起中国社会的普遍关注。日本在过去也有过类似的时期,您是否觉得现在的中国和当年的日本有相似之处呢?
山田敏广:的确,日本在过去也出现过很多食品安全违规超标的情况,现在也时有发生。在经历了众多惨痛的教训后,日本整体上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非常高。列入规定清单的有毒物质逐渐增加到了现在800多种,是世界之最。虽然是个人意见,但总体而言,中国对食品安全方面的意识和重视程度还太浅薄了。
新浪财经:除了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需要增强外,您认为还有什么因素对食品安全来说很重要呢?
山田敏广:公司需要在消费者的脑海中植入“安全食品”的印象。为了实现这一点,任何一项重要工作都不允许有失败,只要有一次失败,要想重新塑造品牌形象就会难上加难。
新浪财经:今后,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您是否有新的设想?
山田敏广:虽然我们试图确保食品安全,但要实现“零风险”基本上不可能。因此,食品安全的标准在社会中存在一个“妥协点”,这个“妥协点”的标准是必须保证不会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对于企业来说,如何用最小的成本实现这个标准至关重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