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日本特约观察员 戴笠琼
油是中华料理必不可少的元素,爆炒熘炸煎焖烩烤样样少不了油,一盘菜里若加上了油,总显得清亮起来,也令人食欲大增。但是如此关键的“油”如果搭上“地沟”二字,便与毒素和致癌划上了等号。让我们看看食用油消费大国的老邻居日本,是怎样与“地沟油”作战的。
闻一多如是描写地沟“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涟漪”,任谁也想象不到现代的人们竟然能化“腐朽”为“神奇”,用最原始的方式将这“一沟绝望的死水”分离、提炼,化身“食之命脉”的食用油,以一年300万吨的速度流向餐桌。
再看看同样也是食用油消费大国的老邻居日本,他们的国民美食“炸天妇萝”也大量用油,他们也曾经同样面对“地沟油”问题?那么他们是如何解决的?厨房废弃油流向了哪里?这一次,让我们坐下来好好地谈谈这个本该上不了台面的东西,一个上不了台面的话题——“地沟油”。
日本惨痛的“地沟油”教训
无独有偶,“地沟油”也不是一家独有,事实上日本也曾出现过一次“地沟油事件”。上世纪六十年代,日本企业将“地沟油”提炼后,因日本国内无论是法律规定还是餐厅采购都对食物把关甚严,在国内市场无从下手的日本商人便与台湾的无良厂商勾结,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这种油”,间接地出口到了台湾,但这样的行为在当时只是个小事件,并未持续多久就退出了历史舞台,因为在50多年前,日本的法律已经严苛到地沟油厂家无利可图。
但是,日本人对食用油的绝对重视,恰恰源自于“日本八大公害”之一的“米糠油事件”。这是1968年以西日本为中心出现的多氯联苯(PBCs)中毒事件。中毒者皮肤、指甲、眼眶都变黑,身体长出“氯痤疮”的痘子,中毒怀孕的妇女流产、早产、甚至生出“黑婴儿”,受害景象让人触目惊心。
其原因在于北九州市一家食用油工厂,在生产米糠油时为降低成本追求利润,在脱臭过程中使用多氯联苯液体作载热体,因脱臭管损伤使多氯联苯混进米糠油中。又因其不易被检测,受污染的米糠油不幸上市,造成上千人中毒。
早在1966年,美国就受到多氯联苯的污染,当时就有人警告说,这种污染已扩及到人们吃用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没有引起日本当局和食品工业企业的重视,而且还认为多氯联苯对日本来说没有构成威胁。令人悲哀的是只经过短短两年,日本就遭遇到了多氯联苯中毒的危害。
更匪夷所思的是,11年后的1979年,同样的多氯联苯食用油事件发生在了台湾中部,造成2000多人被害。“地沟油”在台湾被称为“馊水油”,当时台湾中部地区已发现有业者从馊水中提炼食用油销售。惨剧发生后,一时查不出病因,只知道与台湾中部馊水油炼制厂有关,全台因此陷入恐慌。
民众害怕吃到馊水油或具有毒性的米糠油,改用知名度较高的食用油品牌,并且减少在外用餐。台湾餐饮业生意大受影响,纷纷把储藏室的品牌食用油油桶摆放在店门口以示清白,许多小油厂受到事件波及大量倒闭,甚至大品牌食用油也是销量大不如从前,不得不大幅度降价促销。
“地沟油”解决之道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经过这一浩劫,日本对食用油的重视已毋庸置疑,但具体对于废弃食用油,是怎么运作的呢?
首先,严密地讲,日本人将使用完的废弃食用油叫“回收油”(Recycled Oil),日语里并不存在“地沟油”这个概念。这是因为他们没有将废油直接倒入下水道的习惯。一般家庭烹饪后的废油或者是装在油瓶里,加入指定的凝固剂固化,或者是用旧书报吸取,之后作为可燃垃圾处理,甚至可以拿回收的废油去附近的超市或市政府换取小礼品。
然而,家庭废油只占了日本年间废油总量的1/4,与中国相似,大量废油来源于餐饮企业。因此,控制餐饮的废油源头才是解决“地沟油”问题的王道。而日本在这方面恰恰有一个相当完备的体系。
第一步,专业公司进行回收。餐饮业等制造废弃食用油必须经过冷却、过滤、装入指定容器后,与持有相关执照的搬运和处理企业签订合同,有专人负责搬运和处理。废油由政府高价买取,提供者须保证废油质量,不能混入水和杂物。
第二步,搬运企业的运送路程、车辆、人员等都有严格的书面记录。同时,搬运企业必须按合同要求的时间准时送到处理企业进行处理。这么做可以防止途中擅自变卖和处理,一旦发生问题,废油提供者的餐饮企业也负有连带责任。
第三步,处理企业在对废油加工处理时,必须严格按照委托处理协议进行,不可擅自转让承包权,也不可变更加工用途。
第四步,经加工后的废油“变废为宝”,在不同领域发挥作用:饲料用、工业用和燃料。 饲料用油被用于配合饲料添加;工业用油用来制造肥皂、涂料和油漆;另外一小部分无法处理的废油则直接焚烧或填埋;而燃料用又是他们的另一个智慧:
到过京都的人想必在公车上看到过如下标语:“此车使用生物柴油作为燃料,请大家踊跃回收炸天妇萝废油作为原料”。为防止地球温室化和构筑循环型社会的需要,从1997年开始,由京都首发,采取了“生物柴油燃料”开发的举措,进而扩展到全国。他们建立了可以提炼生物柴油燃料的加工厂,将回收的废油进行处理,炼制成生物柴油,供汽车使用,为这些废弃食用油重新找到了用途。
以上处理回收油的每一步骤都没有“地沟”参与,将使用完的食用油“干干净净”回收,“明明白白”处理,最后都各得其所,继续参与到消费者生活中,但绝不会流向餐桌。
此外,这种做法不仅杜绝了“地沟油”回流,也避免了废弃食用油流入江河湖海造成的环境污染,同时又将省下的治污费用用于废油的工业加工,节省行政开支,可谓是“一石三鸟”的明智做法。
反观中国的“地沟油”问题,除了诟病商人道德沦丧、行政监管不力、食用油认定标准缺失,以日本为参考,地沟油的合法有效利用的出口不畅通其实也是值得大力解决的一个问题。
结语:客观上来看,日本人本不是圣人,也存在无良商人,如果有巨大的经济利益驱使,再强的道德心也必会分崩离析。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政府高价回收避免了废油回收者做出道德沦丧之事,而低价的食用油供给也保证了餐饮企业和消费者根本无须为此“节约”。
同时,法律也绝非万能,好比在日本虽然“地沟油”绝迹却依旧有毒品泛滥问题存在一样。所以,怎么样的解决方法,怎么样的执行手段,才是我们从日本这面镜子上最可以照见的自己和未来。
深受“地沟油”困扰的中国,若没有切实有效的具体措施,仅通过《食品安全法》和《关于依法严惩“地沟油”犯罪活动的通知》想要解决问题远远不够。日本处理“地沟油”的手段,不失为一个可供借鉴的例子,不能因为事发的土壤、国民性、政治体制不同而否定了其现实的借鉴意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