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年地点:
专题摘要近日,多个省市先后出台了国资国企改革意见,地方国资国企改革的进度与频率,开始逐步提速。
国企改革虽然热议,但对几个关键问题政府仍然没有给出明确说法。首先政府需要发布一个清楚的路线图,哪些行业可以混合,哪些不可以混和,股权比例的红线在哪里?其次,职业经理人持股能否放开、股权怎么定价?第三,国有资产流失的大棒始终悬在空中。
高层迄今尚未出台国企改制的顶层路线图:谁可改,谁不可改,谁可大改(国有股比例降到51%以下),谁可小改(坚守51%底线)。
如此干部任免制度,加剧了国企的政企不分,而让国企从政治组织回归到经济组织的呼声也一直很高。
且不论集团公司,即使是上市公司,不少国企的国有股比例都在70%以上,不少公司在开董事会之前先开党委会,小股东派驻的董事代表根本没有话语权。通过混合所有制来有效降低国有股比例,其实是一个改善国企公司治理的先决条件。
指望用少数能干的外部董事人才或是经理人倒逼央企形成现代企业制度,无异于拽着自己的头发往天上飞。
新加坡模式一直为诸多中国高层所欣赏,中国的国资管理体制部分借鉴了新加坡的淡马锡模式,但新加坡国企的体量远不能与资产总额达30万亿元人民币的中国央企相比,而且新加坡的国有企业没有中国央企独有的政治属性
除了理论障碍,既得利益束缚是深化国企改革的更大障碍。董事人才和经理人人才匮乏,也成为制约国企完善公司治理的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