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调查

相关视频

政策背景

2012年12月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

在2012年多次中央级别的会议预热之后,有消息传出,作为我国城镇化发展总体纲要的《全国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 (2011~2020年)》已经编制完成,目前已上报国务院,即将对外发布。该规划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十多个部委共同参与编制。

城镇化背景

从1978年到2011年,城镇人口从1.72亿人增加到6.9亿人,城镇化率从17.92%提升到51.27%,虽然从表面上看,中国城镇化建设已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但背后潜藏的诸多矛盾、问题也日益凸显。

中国城镇化过程有哪些问题?

  • 鸿沟一:农民土地物权基本形同虚设
  • 世界银行高级农业专家李果:过去三十年农民土地权利弱化;地方政府(市县一级)过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及与土地相关的融资;城市面积迅速扩张和城市土地使用效率的低下,和与此相关的耕地占用和流失;土地法律框架不完整。
  • 鸿沟二:户籍制度让1.6亿农民工被城镇化
  •  “如果按户籍来算,人口城镇化率只有35%左右,远低于世界52%的平均水平。”农业部新闻发言人毕美家表示,中国51.3%的城镇化率,是按城镇常住人口统计的,其中还包括1.6亿的农民工群体。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主任党国英表示,户籍改革之所以难以推行,就是因为城里的福利政策太多了。
  • 鸿沟三:盲目造城运动致城镇化效率低下
  • 各地在大张旗鼓进行城镇化同时面临的一个颇为尴尬的现实是,众多县级市要建超高层写字楼、大搞“城市综合体”。另有一些城市以加速城镇化进程为幌子,以建设工业园区为名,以获取土地出让收入及相关税费为目的,大搞扩城、造城运动。[详细]

    不少地方采取“摊大饼”的方式推进城市化,把各种产业都堆在大城市里面,搞“造城运动”。结果不论城市建设还是城市运营,都效率低下,使城市化和工业化受到了成本过高的阻碍。[详细]

高层声音

李克强:最大发展潜力在城镇化
李克强:最大发展潜力在城镇化

中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发展还很不平衡,尤其是城乡差距量大面广,差距就是潜力。我们推进城镇化,是要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路子。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土地改革历程

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冒着极大风险,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鲜红的手印,小岗村包产到户拉开了中国土地改革的序幕。

1992年:广东省南海市下柏村农民将承包经营的土地以股权形式,流转给村集体成立的经联社统一经营。

2008年: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2013年:农业部表示,2013年将扩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范围,争取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详细]

新型城镇化大方向是什么?

  • 着力点一:土地流转试点
  • 新型城镇化将启幕农村新一轮改革,土地流转乃大势所趋。为解决城镇化进程中的用地“瓶颈”,土地配置市场化、农村土地资本化,优化农村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为实现统筹城乡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并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这项举措将使被征地农民的利益得到保护。”经济学家顾海波说,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

  • 着力点二:户籍或成突破口
  • 记者获悉,一些地方正在试图打破城乡户籍藩篱,户籍改革逐步推进正在成为城镇化改革的一大方向,正如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那样,因此城镇化决不是一哄而上。

    “打破户籍肯定是未来城镇化改革的方向,但具体操作问题十分复杂,各省差异很大,只有逐步试点逐步推开。”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主任党国英表示,2020年若要达到50%以上的人口城镇化水平,关键在于以农民工市民化为重点的相关改革到位。

  • 着力点三:实施“城市群”战略
  • 十八大之前,对于城镇化建设,十六大提出了“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十七大的进一步补充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业内人士普遍的说法是,十八大提出“新型城镇化”,是在未来城镇化发展方向上释放出了“转型”的“新信号”。

    未来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将遵从“公平共享”、“集约高效”、“可持续”三个原则,按照“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要求,推动城镇化发展由速度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

全国主要城镇化模式

  • 成都模式
  • 典型的大城市带大郊区的发展模式。主要做法是对土地确权颁证,建立农村土地产权交易市场,设立建设用地增减指标挂钩机制。
  • 天津模式
  • 典型的大城市带大郊区的发展模式。主要做法是对土地确权颁证,建立农村土地产权交易市场,设立建设用地增减指标挂钩机制。
  • 广东模式
  • 广东模式又可以分为两条主线:一是珠三角模式,即以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集中的中心镇为发展依托;二是山区模式,即围绕着县城,发展专业镇。

城镇化数字

城镇化之路该如何实现?

  • 警惕城镇化变身造城运动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如果将城镇化作为大搞“造城运动”的手段,结果可能新城涌现了,但农村衰落了。如果将城镇化作为发展房地产的手段,结果可能房价起来了,但内需下去了。
  • 应拿土地和农民进城落户挂钩
  • 著名经济学家、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提出,中国土地制度城市化当中最大的问题是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的脱节,这跟这些年来推行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直接相关,不应拿土地跟土地挂钩,而应拿土地和农民进城取得户籍落户挂钩。
  • 以市场化改革激活城镇化红利
  • 叶琦:“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有制度的改革,才有城镇化巨大红利的释放。高质量的城镇化,只能通过进一步市场化改革来完成,让要素自由流动,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配置。在这一过程中,政府需要做的,是将合理的顶层设计与积极的末端治理相结合,为城镇化造就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环境,避免与民争利、公益缺位、功利上位等现象的出现。
  • 能否打破既有利益格局决定城镇化成败
  • 黄小鹏:现行城镇化模式之所以持续如此之久,是因为其中利益格局已在相当程度上固化了,受益集团和受损集团、强势集团和弱势集团在现有框架之内的博弈已经很难产生新的结果。因此,打破现有博弈格局,才有可能出现一个真正的新型城镇化模式。利益调整就是要削减或取消不当得益群体的得益,恰当补偿利益受损群体,这也是“包容式增长”真义。
  • 创造稳定就业机会是城镇化最大挑战
  • 项峥:无疑,推进城镇化进程,创造稳定就业机会,不仅需要政府的政策推动,通过制度变革,在农民工去城市就业的现状基础上,加强基本社会保障,提高身份认同;更需要经济体本身强大的内在动力驱使,大量创造稳定就业的机会,真正促使农民工向市民的有序转变。因此,在中国如此庞大人口规模基础上推进城镇化进程,更需要改革创新的大无畏勇气和谨慎态度。
  • 城镇化投资要保证筹钱有道
  • 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尹中卿:增加农业转移人口进城发展的资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等是法律赋予农民的财产权利,任何人都无权剥夺。要通过健全农村财产处置市场和价格发现机制,鼓励和支持转移落户到城镇的居民退出农村宅基地和房屋交易,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其他集体经济权益的有偿流转或让渡,以此支付迁移和在城镇定居的成本,政府也要给予一定的安置费用。

新旧城镇化过程利益分配图

数据标题文字1

专家评论

网友热议

房地产业股市行情

微博热议

专题内搜索

联系方式

制作:战军[微博]

电话:(010)82628888-5389

相关报道 更多>>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