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杂志:石油危机正在逼近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08日 15:26 《财经》杂志 | ||||||||||||||
□ 本刊实习研究员 Richard C Carew II/文 8月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打破一个又一个历史记录。众多分析家们忧心忡忡地指出,油价如果接近50美元一桶并在40~50美元的区间徘徊相当长一段时间,就有可能导致全球性经济衰退,其规模可能与1973年、1979年和1990年的石油危机相当。
一些分析家怀疑,油价暴涨是投机者炒作的结果,因为越来越多的对冲基金和其他投资者正在将注意力转向国际石油市场。美国能源安全分析公司高级石油分析师墨克·穆勒对《财经》说:“由于对冲基金竞相提价的原因,几乎整个夏天市场的价格水平都很高。” 但持不同意见者大有人在。“也许人们过分倾向于把油价飙升归咎于投机者了”,国际能源机构的首席需求分析师安托万·哈尔夫告诉记者。哈尔夫是国际能源机构发布的权威月度《石油市场报告》的作者之一。“如果主观地以‘投机’之名排除其他因素,就是无视严峻的现实。” 《财经》采访的几位分析家认为,油价暴涨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促成的,包括全球经济出人意料的强劲增长、发展中国家增加石油储备、低产出以及几个主要的产油国政治不稳。尽管其中任何一个因素本身都不足以导致当前的高油价,但长期供求关系的综合变化,加上石油供给在短期内的动荡前景,导致过去数月内油价持续走高并达到空前高位。 2004年石油的需求增长势头强劲。国际能源机构估计,今年日均石油需求量将增加250万桶,这是25年来需求增长最快的一个时期。 发展中国家石油需求的长期增长是拉动世界市场油价走高的最重要因素。摩根士丹利经济学家罗奇认为,中国和印度的巨大石油消耗量,又是导致能源需求增长的主要原因。根据世界能源组织的一份报告,2002年印度每单位GDP的石油消耗量是发达国家平均消耗量的2.9倍,中国是发达国家的2.3倍。 美国石油学会的资深分析师莱奥拉·多尔认为,“今年的市场完全是需求导向型。市场很难消化(美国和亚洲的)需求增长压力,这种压力就转变为价格压力。” 美国能源信息局预计,2004年第三季度中,全球日原油需求量将再度增加300万桶以上。与此类似,国际能源机构8月份的《石油市场报告》也将2004年需求增加量的估计值调高至每天75万桶。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展中国家更高的石油需求。 造成发展中国家需求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这些国家石油储备量的增加。根据美国能源信息局提供的数据,第二季度全世界石油储备增加了2亿桶,但国际能源机构报告说,发达国家在此期间只购买了8200万桶石油。如此看来,在第二季度,发展中国家的需求量虽然只占世界石油总需求量的40%,但是他们却占到同期世界石油储备增加量的60%。2003年上半年,中国国务院设立国家石油储备办公室,准备把国家的石油储备量增加到可以满足70至75天的用量。 市场一直在期待输出国增加石油产量。不幸的是,全球富余产油能力非常有限,而欧佩克也未能在今年早些时候采取有力增产措施。这就使市场上期待供给增加从而降低油价的希望落空。多尔认为,在今年早些时候石油输出国组织在面对全球需求增加的情况下,仍然决定不增加供给,这种做法应该受到批评。 欧佩克近年来一直通过控制产量来提高油价,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今年早些时候欧佩克并没有及时采取行动,避免出现油价暴涨的局面。在哈尔夫看来,高昂的油价正在对全球经济造成损害,最终将压缩对欧佩克国家石油的中短期需求。问题在于,似乎欧佩克和非欧佩克石油生产国都没有足够的实力填补短期需求的缺口以遏制价格的上涨。 世界局势动荡增加了石油市场中的不确定性。最近几周以来,伊拉克、委内瑞拉和俄罗斯等产油大国的指标全部亮起红灯,导致供给预期减少,并抬高了石油期货价格。 虽然种种迹象显示油价有可能继续上涨,但乐观者注意到,8月30日油价已经降至每桶42.28美元左右,欧佩克也即将举行会议,并且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正在减缓。但哈尔夫告诉记者,油价“仍然高得让人不安。” 欧佩克将于9月15日举行的会议,将面临世界市场要求提高产油目标的强大压力,尤其是来自美国的压力。这是因为,由于油价暴涨导致的美国经济增速减缓,将会直接对即将进行的总统大选产生重大影响。但是,关键的问题仍然是欧佩克是否能够控制市场。“欧佩克的产能已经非常接近甚至达到饱和,所以调整配额的办法不见得会收到非常明显的效果。”哈尔夫说。 欧佩克主席普尔诺莫.尤斯吉安托罗在一篇书面声明中指出:“成员国计划从2004年底开始增加日产油量100万桶。此外,也已着手进行其他一些增产计划,但距离真正实现增产,还要等上至少18个月的时间。”美国能源信息局的一份报告称,面对需求的持续强劲增长,“明年的富余产能可能比今年更少,这将使得原有市场对供给能力的任何微小变动都更加敏感。” 目前为止,油价仍然不太可能从现在的高位明显回落,除非地缘政治环境发生重大改变,或者出现全球经济衰退引发需求减少。罗奇预言的“2004年石油危机”似乎正在逼近。■ 本刊记者李琰、王以超对此文亦有贡献 相关专题: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