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数字财富》2004 > 正文
 
求解银行商户之争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13日 16:03 《数字财富》杂志

  纷纷扰扰的刷卡风波从深圳蔓延向各地,“银商之争”从火并到了僵持,至今还看不出落幕的意思。总不能一直这么火并或僵持下去。这显然不符合市场经济的效率原则。要想找出“银商之争”的解决之道,先要彻底弄清双方到底在争什么。

  有人说,这场风波是因银行危机公关技巧拙劣而引发的。果真如此吗?

中行新上网抵债资产 理想系列写字楼热租中
无线精彩 无线雅典 大型休闲游戏燃烧战车

  先回溯一下“战事”的发展轨迹:甫一开战,导火索是费率,银商爆发争执;接着,焦点直指银行垄断定价;没过多久人们发现,其实是银行的定价机制失灵,甚至是缺位;但最后大家反应过来,连自己成本都弄不清的银行,所定之价即使真的合理,也无力说服市场认同。

  为了进一步求解“银商之争”,可以先绕开法律层面的争议,把费率集中定价的垄断问题也放到一边,然后做一个“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即假设集中定价机制确实可以使各方降低交易成本,而且各方都是完全理性的经济人,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只要可以得到最优惠的价格,就可以接受集中定价(哪怕是垄断)p>

  林一清/文

  1%,是高还是低?

  如果完全依赖市场来判断,这是一种奢望。

  其实对于费率到底是高还是低的问题,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会作出自然反应的。如果高了,接受的商户自然就少,银行卡交易就难以达到规模,银行也根本不可能通过制订高价来获得垄断利润;反之,过低的手续费收入会导致银行成本与收益倒挂,那么银行自然就会放弃发卡或收单,那商户也就享受不到卡基支付的优势,于是就会退而接受较高的刷卡手续费。

  因此有的银行就摆出了这样的观点:让市场来决定吧,不需要强买强卖。装不装POS,完全由商户选择。但是如果认可了费率,并签订了刷卡合作协议,却又中途罢刷,那就是法律上“违约”的概念了。

  这个观点确实很市场。但是,当前的中国银行卡市场究竟是卖方市场还是买方市场?银行有没有足够多的特约商户资源来抵抗市场对价格调节的考验?

  尽管如今的国内银行对于市场化理念的接受程度比以前进步了很多,但1%的费率究竟是高还是低,完全依赖市场来判断肯定是一种奢望。说到底,隐藏在中国式市场经济后面的是不完全信息,而信息不对称必然带来不完全的市场竞争。所以说,我们先前提到的“完全理性经济人”只能是一种假设。

  产品不同,费率理应各异

  在银商之争中,争来争去似乎仅限于围绕1%的上下左右,鲜见有人触及这1%的内部,即从产品的角度来分析1%的高低与否。解剖刷卡费率是否合理,应该深入到银行卡产品本身的功能特点和成本收益。

  银行卡主要分贷记卡、借记卡两大类别,贷记卡中还有准贷记卡,而借记卡中又分为签名借记卡和密码借记卡。贷记卡与借记卡虽然都长着卡的模样,但它们的成本与收入结构却有很大区别。

  信用卡的成本主要包括:垫付资金成本、透支风险损失、交易成本、清算成本;而借记卡的主要成本只有交易成本和清算成本。

  从收入结构角度:信用卡是信贷产品,按照国际上行业平均统计数据,70%的收入来自于透支利息,其余来自商户佣金和年费收入;借记卡是储蓄产品,其存贷利差是银行可以获得的一项重要收入,同时借记卡有结算账户的功能,可以获得转账支付及其它中间业务收入,商户佣金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收入。

  那么这两种不同的产品是否应该收取一样的刷卡手续费呢?

  事实上,在国外成熟的银行卡产业中,信用卡和借记卡的扣率水平相差甚远,计算扣率的方法也不同。一般来说,信用卡的扣率水平大大高于密码借记卡的水平,签名借记卡则比照信用卡的收费标准。信用卡扣率水平根据商户所在行业的不同各有差别,通常从1.5%~5%不等。

  美国是信用卡最为普及的国家,商户受理手续费平均在2%~3%;欧洲各国手续费一般在1.5%~2%;澳大利亚平均为1.3%;东南亚和日本、韩国基本上是2%~3%以上。但借记卡的扣率收入比信用卡要低得多,平均只有0.03%左右(资料来源:Stifel Estimates)。例如美国的平均扣率为0.25%~0.45%,德国为0.3%,加拿大为0.2加元/笔等。另外,在西方发达国家,贷记卡手续费一般是按照交易量来计算,而借记卡则大部分是按照笔数来计算的。

  贷记卡和借记卡在手续费上存在如此大的差异,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两者功能和定位上有所不同。相比之下,贷记卡由于其信贷消费的功能,更有助于将持卡人的潜在需要转化为现实需求,从而刺激消费购买。这个引诱消费的效用吸引商家愿意接受更高的扣率。特别是一些经营高端、购买弹性大产品和服务的商户,如五星级宾馆、名牌服装店、饭店等。在国外,甚至有的古董店扣率高达7%,他们也乐意接受。

  其次,从风险管理和转接成本来看,两者也有明显差异。在国外,贷记卡和签名借记卡是通过持卡人签名来确认交易的,由收单机构通过卡组织的网络跟发卡机构清算。因此,存在透支、潜在坏账以及被欺诈的可能性较大,对银行来说,风险管理的难度大,成本较高。而密码借记卡走的是一种叫作EFT的网络,其交易模式是在线授权、即时扣账,而且这种在线交易是单信息交易,交易处理的边际成本比较低,ATM网络基本上都能支持,因此介入在线借记卡的业务需要的投资比较小。加上借记卡不可透支,对银行来说,是一种低风险、低成本的支付工具。

  由此可以看出,不同的银行卡产品商户所承担的手续费应该不同。而我国目前在手续费的定价上,商户无论接受贷记卡还是借记卡都是采取“一刀切”的标准,只是根据行业上的不同有所区分,并未根据卡产品的不同而进一步细化。这里面其实隐藏着一个极大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对于不同品种卡应该有不同扣率的道理,银行是心知肚明的,但商户却不一定明知就里。不过在这场“搏弈”中,银行与商户互有得失。与国外比较,在我们这个“一刀切”的1%中,银行得了借记卡扣率偏高的便宜,商户实际上也沾了信用卡扣率偏低的光。

  不能忽略的前提条件

  当然,这种简单的国际数据比较还是很武断的,忽略了一些前提条件。比如,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的模式与国外迥然不同。

  中国银行卡是从借记卡起步的,我国现有的6.9亿张银行卡中,密码借记卡的发卡量与交易量都占据了绝对比重,贷记卡业务也就是这一两年才启动的。据此国情,银行卡的交换网络系统也是借记卡的,贷记卡与其“将就”着共用一个网络。对于两种产品同一网络的问题,银联也有苦衷:“重构或修改网络都需要付出很大成本,包括时间成本,而且现在的贷记卡市场条件也不够成熟。”

  除此之外,我们还不能忽略另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服务。不管1%与国外相比哪部分高了,哪部分低了,我们相应的服务水平能不能与此价格相匹配呢?如果考虑了这些因素,那么我们与国外比较的前提条件是否还要打些折扣?

  实质上,产品功能的辨析还是无法推解银商之争的结果。再换一个角度看,也许银商之争久久未能将息的根子,还在于矛盾各方不能提供充足的成本核算数据,来为自己对费率高低的判断提供有利的证明。

  于是我们再做一个假设:假定争论各方都抛开当前费率高低的质疑,一致同意接受谁受益谁承担成本、分摊的成本多少与受益的程度成正比的市场化原则,而在银行卡产业链中,银行、商户、政府(代表消费者及社会公共利益)均受益,那么这四方都应该承担成本。

  系列报道:

  银老大的“糊涂账”

  成本到底如何分摊?

  商户成本观念误区

  垄断被呼来唤去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银商之争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球迷关注亚洲杯决赛
雅典奥运FLASH演示
赵薇邹雪纠纷
广州新白云机场图片集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话题-上海与城市榜样
可爱淘《狼的诱惑》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