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党代会把五年后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指标提高到20平方米,而去年,这一数字是17.6平方米。2.4平方米的差异却蕴涵着北京人居住环境的质的飞跃。目前国际通用的现代化标准有三个方面:经济发展的现代化、社会发展的现代化和城市建设的现代化。经济现代化指标中,最突出的是人均GDP将达到6000美元;社会现代化将保证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5岁;城市现代化的标志性指标之一则是给城市每位居民提供20平方米住房使用面积。
6%为20平方米的实现打下坚实基础
《报告》还提出了另外两个现代化目标:国民经济保持9%左右的增长率,力争到2008年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000美元,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6%左右。北京市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沈宝昌认为,6%的年均实际增长,使人们更加重视对居住环境改善的消费需求,以及住房制度改革和房地产市场的逐步完善,是提高居住水平的动力,促进人均居住20平方米这一目标的实现。
“危改机遇”使20平方米成为可能
许多代表还认为,危旧房改造也是实现达标的重要途径,应将危改视作机遇,带动区域整体发展,这样有利于危改工作的推进,比如广安大街的市政建设与当地危改工作的结合就是一个成功范例。
经济适用房为20平方米提供保证
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及合理供给也成为了代表们关心的问题。一位代表特别提出,经济适用房的分配要注意最大限度地实现群众利益,它的销售对象首先应该是那些有一定经济困难的群众,比如危改的拆迁户、为文物保护而搬迁的居民。
加大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力度和完善销售分配方式,才能使更多的人实现人均居住20平方米的目标。晨报记者王小星
股票短信一问一答,助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