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节:中国金融改革
概述:中国金融业谨慎有余、开拓不足的局面制约着中国金融业的发展,不改革、不加速发展中国金融业,我们将永远是国际金融体系被动的接受者。
吴晓灵: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今天我非常高兴有机会到新浪网和大家一起谈一谈“科学总结经验,更新观念,促进中国经济和金融发展的问题”。
中国金融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初步建立了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金融组织体系和金融市场体系。但是与发达的美国金融体系相比较,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尽管美国今天遇到了很多的问题,但是它仍然凭借着美元的优势在影响着全世界。中国金融业谨慎有余、开拓不足的局面制约着中国金融业的发展,也制约着中国经济资源配置的效率。不改革、不加速发展中国金融业,我们将永远是先有国际金融体系被动的接受者。
今天我在新浪网上看到了复旦大学孙立坚教授有一个博客,他说现在美国所遇到的危机正是中国人民币走上国际化的最好时机。
我同意这样的观点,但是中国的人民币要走向国际化是需要有两个条件的。
第一,它必须实现完全可兑换;第二,人民币的金融市场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要足以和美国的金融市场相匹敌。否则的话,人们拿到的人民币投向什么地方?投向哪里?
很多人对于美元不断的走软感到非常无奈,如果你不拿美元,你拿什么?如果你拿了其它的货币,应该说没有美元这样广度和深度的金融市场,因而中国的人民币要想变成国际货币,它首先要变成一个可兑换的货币,同时它也必须要有一个广度和深度足以让世界青睐的一个金融市场。为了建立中国这样的一个金融市场,我们还面临着很多观念的更新。
促进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我们应该从三个方面来更新我们的观念:
第一,要区分市场主体的财产权与金融中介机构的功能,保护公民的财产权,尊重市场主体的自由缔约权。
第二,要分析金融活动的社会影响和产生风险的波及面,合理界定监管的边界。
第三,要认清宏观货币政策与微观金融活动的关系,提高金融服务经济的效率。
科技是生产力,在市场经济中金融是资源配置的龙头,解除金融业不必要的管制也是一种生产力,即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生产力,让有能力的人获得资金,让有能力的人配置资源,这是对中国生产力极大的解放。
最近我们可以看到报纸上大家对外资收购中资企业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大家想过没有,其实中国很多的企业家未必没有能力来使这些产业链得以连贯和发展,但是我们中国的企业家缺少金融工具的支撑,他不能够有效地组织起足够的资金来编织自己的产业链。因而,当他在缺资金的时候,就不得不去求助于外资。
当然,我也并不是说外资不可以收购中国的一些民族产业,但是如果要是说我们的民族产业能够有一个广度和深度,足以让他能够灵活地运用金融工具来搭建自己产业平台的时候,他就可以在自己搭建平台和让外资收购这方面做一个自主性的选择,而不必做一个被动的选择。因而,这是我们要解放金融生产力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下面我讲一讲这三个方面的观点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