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讲坛互动提问:应平衡通胀和就业的关系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0日 14:03 新浪财经

  应平衡通胀和就业的关系

  路透社:工资上涨和通货膨胀会不会呈现一个螺旋式的关系?

  提问:您好蔡老师,我是路透社的记者,我想问一个关于工资上涨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您刚才说工资已经呈现趋势性的上涨,这个会不会跟通货膨胀呈现一个螺旋式的关系?

  蔡昉:实际上我还是倾向于用政府工作报告里讲的,我们面临的是一个结构性的价格上涨,所以我们暂且不用通货膨胀这个词儿。因为很多经济学家认为,说通货膨胀从来都有结构问题,所以说你用一个结构性价格上涨来代替通货膨胀这个词是没有道理的,但是我觉得如果说我们知道价格上涨是有结构问题的话,那它本身是有政策含义的,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这是有道理的。而我们传统的哲学说法是不要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你头疼医脚或者脚疼医头更不对了,因此我们讲这是一个结构性的价格上涨。

  既然是结构性的价格上涨,它更主要的是食品价格的变化,我们最厉害的时期是和猪肉相关的,当然后来猪肉有所缓解,其他的也起到一定作用。我们就来看,说和猪肉相关的这部分价格上涨,它和劳动力成本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其实关系很明显,其实若干年以前我到农村调查,有一次突然发现,说农民不养猪,甚至在一些典型的农业地区,中部农业地区,甚至在贫困县里我们都看到农民普遍不养猪,其实非常简单,农民说养猪不划算。其实很长时间养猪都不划算,但为什么这个时候明显感觉不划算呢?因为过去在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情况下,农民在养猪或者种粮食的时候他不计算人力投入,他说反正那个劳动力的机会成本是零,他投入了只要能够增加点收入都可以。但是现在劳动力开始短缺了,劳动力有价格,在农村比如说一个普通的班工他一天都可以挣到五十、六十,如果插秧的时候他们一天都能挣到一百块钱,很自然劳动力是有价格的,这个价格已经很重要了,因此养猪还要投入劳动,我没有很多剩余的劳动力,因此他们觉得更加不合理。因此不养猪了,散养猪的减少如果没有被规模养猪的增加所抵偿的话,很自然会出现猪肉的短缺,再赶上疾病等等因素,可能会造成一个周期性的问题。

  同时从整个食品价格来看供给也有同样的问题,就是我们劳动力有价格了,劳动力报酬提高有机会就业的时候,如果你的农产品价格还没有相应的提高的话,它很自然的,就是说我可能在这上投入就要小一些了。比如说我们现在看到有些地区过去种两季,现在种一季了,甚至半年撂荒,甚至有的干脆在地上种上树等等,这些现象都出现了,这是供给方面的问题。尽管总体上看中国的粮食基本上是自己的,我们甚至可以出口,这是总的来看,但是局部来看,我们在结构上,甚至在一定周期内我们有一个偏于潜在的供给上是存在问题的。

  另一个角度,从需求的角度看,刚才我们说低收入家庭提高了他们的收入,因此他们就去消费,他们的消费按照他们的恩格尔系数来看,他们更多的集中在食品的消费上,因此在短期内出现一个需求扩大的趋势,这也是事实,因此它也有拉动食品价格上涨的。过去我曾经讲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是积极的,第一,居民收入改善了,这是我们党中央的民生政策的一个目标,与此同时,从需求的角度拉动了农产品价格,如果能够相应上涨的话,对农民也是很有好处的。因为过去很多研究都证明了,说真正在农村减贫,什么政策,什么措施都不如农产品价格的变化更直接,因为农村真正的贫困人口他的惟一生计是来自于种植。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个价格变化对农民也是有好处的,当然我们不是说通货膨胀对居民有好处,实际上通货膨胀是累退税,对穷人是不利的。因此我们看到的到目前为止我们面临的是结构性价格上涨,但是并不排除全面通货膨胀,是有这种潜在危险的,因此我们面临的问题就变成两块,第一,继续两防,防经济过热,防全面的明显的通货膨胀,这个防你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宏观经济政策,包括从紧的货币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这都是防的手段。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我认为这些手段并不直接能够解决食品价格的问题,也解决不了农民的种粮养猪积极性问题,甚至解决不了老百姓城乡劳动力的继续就业的扩大,收入的增长问题,甚至如果你的力度不恰当的话可能还会伤害就业。

  因此这是一部分,是防的部分,还有一部分是治,治的部分我主张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也就是说我们面临的是食品问题,而食品问题我们既不想打击农民的积极性,也不想伤害低收入家庭的消费能力,因此我们需要解决的就是两个办法,一个是说保住农业,鼓励农民种粮。现在你看从06年、07年到今年,我们对农民种粮的补贴是直线上升,从两百多个亿涨到今年九百五十多个亿,有些地区每亩都能够摊上接近一百块钱,尽管农业生产资料也在上涨,但是如果说你能够把这些补贴都能够真正用在鼓励种粮的积极性上,那么是一个很大的保障,在某些地区是可以抵偿生产资料上涨的,这是一个方面;

  另一个方面,是保护城乡的低收入阶层,因为这部分人其实是有数的,而且是可以瞄准的。比如说城市两千多万低保人群,农村两千多万低保人群,或者再增加一点儿,他所需要的补贴,其实你看城市最低的10%的人口,他一年在粮食上的支出也不过就是两、三百块钱,你拿出一个补贴来,在这个基础上给出一定的补贴,对他们是有非常积极的意义的,同时并不是一个很大的负担。因此我们就看到了,目前我们遇到的通货膨胀其实不是没有出路的,是你要防,还要保持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养猪积极性,还要保护城乡低收入阶层的消费能力,这些要取得一个平衡,也就是说温总理在两会以后记者招待会上讲到一个平衡,既要保持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保证对就业扩大的要求,同时要防经济过热,防通货膨胀。我想这是一个需要高超的艺术来保持这个平衡。

  但是我写过文章,我说当时总理讲的这个是保持平衡,翻译,讲英文的时候就讲了balance,这个翻译的不是经济学,他翻译成balance是很正常的,而且我想他恰恰选的是一个好词,因为经济学家讲到菲利普斯曲线的时候通常是讲trade off,trade off就是说要么我要高一点的通货膨胀,低一点的失业,要么我要低一点的通货膨胀,高一点的失业,它是一个取舍的关系。但是现在我们想做的是一个平衡的关系,而且从历史上来看,平衡关系不是做不到。因此我想把我们的目标放在保持平衡上面是非常重要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