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第三节:农民荒的原因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0日 14:03 新浪财经

  第三节:“农民荒”的原因

  概述:因此可供转移出来的,继续为非农产业的增长所需要的劳动力,只剩下五千多万,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听到了沿海地区“民工荒”。

  我们就来看一看中国的经济增长,经历了什么样的过程,迄今为止经历了什么样的阶段,我们有些什么样的成就,第一个,我们看中国的经济发展是不是已经到达了刘易斯的第一个转折点,也就是说劳动力的剩余已经开始减少,而且这个时候你吸纳劳动力就必须提高工资。

  我们看图4,这个幻灯片第4张

   我们可以看到我们整个表达的是说从八十年代中期到现在,我们农村劳动力是怎么配置的,如果说我们看到八十年代中的时候,说全部劳动力中,农村劳动力中只有一小部分是在乡镇企业就业,绝大多数都是在农业中就业,由于农业的土地有限,劳动力比较多,就意味着在农业中就业的人中有相当一部分叫做剩余劳动力。过去很多学者也都估计了,大概在八十年代中期那个时候我们有1.5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再往下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改革开放,乡镇企业就业的人数在增加,而且农村也在乡镇企业之外生出了相当一部分叫个体的就业,非农产业的个体就业,私营企业的就业等等,到了九十年代中期我们会发现农村劳动力总量之中相当一部分已经是非农就业,但是由于农村劳动力的总数也在增长,因此到了九十年代中期我们还可以看到农村在农业劳动力中有相当一部分也是剩余的。因此那个时候人们的估计,说大概在1.5亿到2亿之间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但是再往后看,到了目前乡镇企业的就业人数还在增加,大概达到了1.4亿以上,农村大概现在也有2000多万个体就业,还有2000多万私人企业的就业,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说从九十年代开始,我们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转移出来的劳动力,也就是说无论是就地转移也好,还是外出转移也好,相当一部分农村劳动力已经不是务农了,因此剩下的农业劳动力的比重已经大幅度的下降了。这时候假设我们还需要一个固定的农业劳动力的话,我们可以想像到剩余劳动力的规模就大幅度减少了,减少的同时,剩余劳动力比例也在减少。

  由我们农村劳动力资源的这种配置我们就可以看出,就是说劳动力在农业中大量过剩的现象已经大幅度的减缓。当然了,第4幅我们看到这张图只是一个示意图,因为我们可以看第5张图,我们就可以看到我们讲到农村劳动力已经实现转移的这部分人的时候,实际上它有两块,一块是乡镇企业的就业,大概是1.4亿以上,还有一块是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的人数,现在也超过了1.3亿,但是在这两个群体中间是有一个交叉的,因为比如说一个农村劳动力,当他离开他的乡镇外出打工的时候,按照统计他就被定义为已经实现了外出打工就业,应该在这1.3亿人里边;但是假如说他从一个中部地区到沿海地区,但是他找到的是一个乡镇企业,他可能最后的结果是在一个乡镇企业,在发达地区的乡镇企业就业,他又被统计为在乡镇企业的就业,所以这两块是有一个交叉的。

  因此第4张图我们的看法,它是一个示意图,这两部分人不能完全叠加起来。剔除这两个相交叉的部分我们就可以假设,我们大家都能够保守地说,已经有2亿人,农村劳动力中已经有2亿人实现了非农就业,无论是就地还是外出。因此我们就可以看到,我们做一个保守的估计,中国农村劳动力的配置到底是什么样的?有多少剩余劳动力?

  因此我们看第6张图。

   

    

    第6张图显示我们目前来说,农村劳动力中大概有2亿人,也就是说占41%的农村劳动力实现了非农就业的转移,接下来还有一块是农业中仍然需要的劳动力数量,这部分我们估计是根据实际的情况看,需要1.8亿。就是说按照现在农业技术条件,大概就是1亿到1.1亿是假设它可能是剩余的,但是我们不敢肯定它是不是剩余的。就是在这个假设的剩余的1.1亿人中,我们也发现其中有一半是40岁以上的,我们知道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它需要克服很多的障碍,制度障碍,心理障碍,经济的支撑能力的障碍,等等,因此我们看到的情况是大多数农村劳动力,超过了40岁以上的,他的转移能力就减弱了,也就是说没有很大的可能性再去转移。

  因此可供转移出来的,继续为非农产业的增长所需要的劳动力,只剩下五千多万,这也就是说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农村劳动力的剩余状况已经和我们十年前、二十年前想像的不一样了,也是为什么从2004年开始我们广泛的听到了沿海地区出现了民工荒,接下来民工荒又到了内地,到了各种各样的大城市,甚至在一些不太发达的地区也出现劳动力短缺的现象。也就是说我们的非农产业已经加快了发展,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因此我们看到的第一个想来印证刘易斯的第一个转折点是不是到达呢,可以从农村劳动力的配置来看。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