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奇洪:城镇化未完 房地产业不衰(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3日 01:34 经济观察报
目前,虽然提升城镇化水平,要求商品房价格保持稳定甚至要求从高位回落,短期内将降低房地产企业赢利能力,但它可以规范整个房地产市场,将品质低劣的房地产企业清理出场,为全国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赢得一个长期持久的外部和谐环境。对具有实力、品牌较好、融资能力强的房地产企业而言,尤其对具有稳定社会责任的中央房地产企业而言,最为有利。 重化工业化因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虽然不少人提出中国应该跳过重化工业化阶段,但除了少部分地区可以做到外,对于整个国家而言,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城镇化将导致市场对能源、钢铁及其他原材料需求的增加,这必然推动重化工业化时代的到来。因此,伴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加快,2003年后中国的重化工业部门也就成为中国发展最快的部门,例如,钢材、焦碳、水泥年产量在2001年-2006年间成倍增长。 需要指出的是,重化工业属于资源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而中国在这一阶段又恰好处于享受 “人口红利”阶段,这使得中国依靠参与国际分工一方面既能在世界范围内取得资源,另一方面又能实现资本积累;另外,城镇化和重化工业化本身又是需要大量投资的阶段。 由此可见,城镇化加速和重化工业化将使中国经济步入新的快速发展轨道。这一过程的结束,可能有赖于两个方面:一方面,中国城镇化开始进入稳定阶段;另一方面,中国“人口红利”时代结束,步入老年社会。根据这两个因素判断,在没有出现意外情况的前提下,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可以维持到2020年,即还有13年以上的时间;与此同时,中国的房价也将在较长时期保持高位。 房地产业在城镇化加速阶段的主导作用 房地产业发展,实质上是城镇化和工业化推动的结果。只要中国处于城镇化加速阶段,房地产业必然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因为,一方面,城镇化表现为农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这需要解决进城人口“住”的问题;另一方面,城镇化还有质的提高内涵,这意味着原来城市居民住房条件的改善。 尽管在这一阶段,由于房价上涨过快,在一定程度上已影响到中国年城镇化率稳定及提升,但根据城镇化进展,可以大胆地预测,只有保持房价相对稳定,中国城镇化水平在40%-70%这个阶段,房地产业肯定都是中国经济主导产业,其影响之深远将超过任何一个产业。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中央政府显然对城镇化加速对社会经济影响研究不够,因此,所采取的政策也大多治标不治本。城镇化加速,农村富余农民进城,一是在就业上由第一产业转为第二、第三产业;二是在生活方式上,也由农村生活方式转为城市生活方式。从理论上讲,正常的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不应该出现,也不可能出现耕地变少的情况,更谈不上城镇化加速导致房地产业发展,而出现所谓的挤占耕地,必须死保18亿亩耕地的情况。因为,第一产业是土地密集型产业,而第二、第三产业是资本密集型或劳动力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富余农民进入第二、第三产业就业,对土地的依赖程度大为减少,在信息化时代,甚至出现了生活、工作合二为一的家庭办公模式,根本不需要为了工作另外挤占土地;另外,农民在农村生活,其住宅建设大多是平面发展,最多建两三层小楼,一家一个庭院,城市中的别墅也无非是农村庭院的“升级版”,这样的住宅建设又怎能不是多占耕地?如果中央在制定政策时只看到城市扩张挤占了耕地,而又看不到农民在农村就地建房更加挤占耕地,这又如何不突破18亿亩耕地红线呢? 历史上,英国城市化加速阶段的“圈地运动”,就是因为城镇化能够置换出大量土地,而强迫农民进城。据统计,2006年中国农村人均住房面积为30.7平方米,如按照使用率95%推算,人均建筑面积为32.3平方米。按照每个庭院容积率0.5推算,农村人均住宅占用土地64.6平方米。按照每户4人计算,每户住宅占用土地258.4平方米。2005年中国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为26.1平方米,由于城市住宅往高处发展,平均容积率可达3,甚至更高,如按照容积率3计算,城市人均住宅占用土地为8.7平方米。两者相比较,城市比农村人均住宅少占用土地近56平方米,如果真正让每年进城的2000万人由农村搬进城市,仅住宅占地一项,可节约土地11.2亿平方米,即可节省168万亩土地。由此可见,只有城镇化,才能做到土地集约,才能保证中国18亿亩耕地红线不被突破。目前的最大问题在于,中国城乡土地是“两张皮”,缝不到一起,结果进城的农民,买不起房,自然农民也就不会放弃原有的住宅用地。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