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学人 > 《国际融资》2005 > 正文
 

项兵:股权收购 新洋务战略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5)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14日 16:40 《国际融资》

  记者:那么中国怎样通过整合国际资源真正成长为世界级的企业呢?

  项兵:我们最大的优势是什么,我们凭什么以强制强?我们最大的优势是中国的订单大,在多个行业的订单占全球订单比重非常大。比如说发电设备,我给国家电网做了报告,
国家电网每年的订单800亿人民币,10年就是8000亿。国家发改委估计轨道机车10年也有1万亿订单。订单本身比较大,而且在全球订单总量中占比例相当大,所以我提出要以订单、以市场换股权,这样有再生能力。就这点来说,吸引外资政策可以调整,不一定吸引世界老大和老二,可以吸引老三、老四、老五等等,后者有成为老大的诉求,所以有合作的愿望,这就是我们合作的对象。对方的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强大,我们不需要全资收购,做单一大股东就是了。中国企业不需要派人去,要借力打力,洋人有良好的治理结构,很好的团队,可以借助对方非常强的治理结构改善自身。 只要把中国相当多的订单打入对方的公司之内,把对方扶持成老大,做到以市场换股权,进而也就得到了研发能力。

  记者:如果这要靠政府的手段来完成,岂不是又造成政府干预市场吗?这有利于市场发展吗?

  项兵:没有哪个国家的政府不支持自己的企业的。美国、日本、韩国等这些国家政府不都在支持自己的企业发展吗?越是强调市场经济的国家越明显。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说就是政府和企业各司其职,密切合作,去夺取最大的利益。但是政府要知道哪些该做,哪些要交给市场。政府必须给予企业配合,但不能只扶植国有企业。 政府有必要重新思考自己的选择,把资源尽量配置到最能发挥作用的中国企业手上。

  记者:如果我们觉得微软非常好,为什么就不能让他成为中国的企业呢?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您的顾虑我认为完全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公开的资本市场来控股外方企业。比如通用汽车的全部股份都可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购得,这至少在理论上为我们打消顾虑提供方法。美国没有任何人会对我们进行指责和限制的,因为通用汽车的股东本来就遍布全球。我们所熟知的美国大公司都是公共公司,是没有国界的,有钱就能买。美国的克莱斯勒公司就在几年前被德国的戴姆勒奔驰公司收购了,美国人也没有反对,像这样的并购在国外非常正常,如果有必要我们也可以参与到其中。我们完全可以利用经济全球一体化优势根据我们的需要来改变现状。现在国家要推出QDII,收购外国大公司技术上的问题将迎刃而解。

  项兵:我反问你一句,中国要不要出一批世界级的企业呢?老百姓最主要的收入不是投资收入而是工资收入,很少有谁的收入中设定相当大的比例去做投资。而且美国产业升级也是将高附加值的企业留在本土。

  记者:我们只买股权,只享受利润分红就行了啊。

  项兵:那你说美国人钱多还是中国人钱多呢?买卖是公平的啊,你可以研究一下,究竟中国老百姓收入有多少能来自投资收入。

  记者:国家可以委托给国家控股公司来完成这样的事情,比如中信集团。新加坡的淡马锡集团也有类似作用,他们刚刚收购中国国际航空(行情 论坛)公司9.9%的股权。

  项兵:收购是中国政府可以考虑的战略,打不过你就买你,中国那么多外汇储备可以考虑做这样的事情。MOTO-ROLA股价暴跌的时候,中国政府如果出资收购一部分股权,那收益远比购买美国国债要划算。再比如沃尔玛,我不相信中国哪家超市连锁能打败他们。当任何招数都用过了还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那就只好买股权。其实很多行业中国企业是有机会取得优势的,国家出资买股权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我们的钱毕竟有限,富裕是相对的,同样的招数日本也可以用,但他们的选择是打造自己的强大企业,因此中国企业一定要练就创造蛋糕的能力。

  记者:但是过多的强调政府分配订单的重要性,很可能反而起了阻碍贸易自由化的作用。

  项兵:这其中确实有政府配合的成分。但现在的情况不是已经强调得过分了,而是我们的政府还没有充分意识到订单的战略作用。同时我还是坚信无国界理论是不可能实现的乌托邦。如果外企在中国的分支企业就是中国企业,那WTO还有什么好谈的呢?中国的产业政策应该向民族企业倾斜一些,不一定非像日本韩国那样,但必要的扶植要有。

  记者:假设国家按照您所提出的理念分配订单,外资以及合资的企业受到打击,那这对中国老百姓真是好事吗?很多中国人都希望到外资以及合资的企业工作,因为报酬很高,倘若按您的想法执行,他们的利益必受很大损失。

  项兵:我们需要长期地来看待这个问题。你告诉我中国的目标到底是什么,是富强!凭什么中国就能富强呢?没有一大批世界级的企业我们怎么能称得上强大呢?目前世界上任何一个强大的国家无一例外地拥有很多世界级的企业。我并不是说我们要采取只改革不开放的政策,但是有些问题需要再考虑。你可能会一直质疑我这一思路的可操作性,但是如果不这样做,中国企业100%死,按我的想法做,80%死,相比而言还有20%的生存希望吧。我研究企业管理已经快20年了,我相信自己的理念是正确的。当然如果你说我们只要富就行了,就像巴西那样,也不错啊,人均GDP也很高,但那不是中国人的终极目标。

  记者:世界级企业的管理层一定是国际化的,一定是多元文化的。没有世界级的经理人不会有世界级的企业。

  项兵:你讲的非常对!整合全球资源要靠我们目前CEO合理的文化结构。最有穿透力的是人文精神,不是那些经营管理的基本常识。我们的企业家只要有这种穿透力,才能整合全球资源。将来的5~10年,中国需要新的一代领导人带领中国的企业来整合全球的资源,进行全球竞争。我们的企业家一定要超越现在的视野,要从全球看中国,要看到5~10以后的中国会是什么样。要从这个高度要求自己,调整心态,认真学习,努力实践,为打赢下一轮儿竞争做好准备。

[上一页]  [1]  [2]  [3]  [4]  [5]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项兵新闻 全部经济全球化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热 点 专 题
百事音乐风云榜投票
SKII化妆品遭投诉
3.15 消费者权益日
花样滑冰世锦赛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嫁入皇室的女人们
深圳提高购房贷款首付
购房还贷计算器汇总
《新浪之道》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