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榕/文
本报综合消息:在5月25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举办的宏观经济及企业发展高层论坛上,经济学家魏杰为国内企业家们更正CEO的概念。针对国内目前CEO“泛滥”,魏杰指出,CEO的权力是总经理加50%董事长,国内少有真正意义上的CEO。魏杰指出,CEO应该听本企业的战略决策委员会的。这个组织成员不是本企业的出资人,大部分是企业或者经济学、经济法学方面的社会精英,他们有权力指定或否定CEO,体现了人力资本的社会性表现。
魏杰指出,国内目前大多数企业的管理是“谁出钱就听谁的”,这与发达国家所推行的人力资本管理相去甚远。魏杰说,人力资本就是职业经理人和技术创新人的统称。人力资本的管理是更现代的管理模式。首席执行官在西方发达国家产生有着一定的背景,它的出现是人力资本对企业统治的标志。首席执行官拥有总经理的全部权力和董事长50%的权力,它使董事会变成了“小董事会”,不再是决定公司的重大经营决策,而是实施对人力资本的管理。国内企业常常是总经理决策日常经营,董事长决策重大经营。魏杰分析说,这样的分工为企业管理层埋下了“窝里斗”的伏笔。什么是日常经营,什么是重大经营?很容易变成权力之争。这在无形中形成了所谓“中国式的企业文化”。
在今年1月9日新世纪企业清华大学高峰会上,魏杰的话题是中国企业如何应对WTO。从人力资本这个方面谈他的看法。他认为人力资本所必须要完善的两个方面:一个是激励机制,一个是约束机制,对人力资本既要有激励机制,能把他留住,同时要有约束机制。从激励机制看到的第二个现象,他指出“人力资本作为制度安排以后,引起了企业治理结构的变化。治理结构,我们现在还在强调董事长,总经理分开,发达国家已经不强调这一条了,所谓所有权,经营权分离的理论已经过去,CEO的产生就是最大的例子,CEO就是首席执行官,不是把总经理叫做首席执行官,你们看一下,首席执行官拥有的权利40—50%是董事长的权利,根本不是总经理,CEO的产生就标志着重视人力资本对这种企业的统治,因为CEO并不是出资人,是人力资本在企业中最有代表性的任务之一,CEO叫首席执行官,就是强化了企业治理结构功能。CEO平时听谁的?不是董事会,是企业战略决策委员会,这个不是本企业出资人,大部分是企业或者经济法学方面的社会精英,他们组成战略决策委员会,他们有权力指定或否定首席执行官,并不代表出资人,而恰恰是人力资本的社会性的表现。还有一条要注意,就是独立董事,并不是企业的出资人,是一个企业的经济学法学管理方面的专家权威,虽然没有出资,在企业经营中投票权和出资人是一样的,甚至有的企业让独立董事担任了战略决策委员会的主任,甚至有的企业提出来,独立董事有一票否决权,所以,人力资本的产生,实际已经引发了企业治理结构的调整,这种调整就是首席执行官,战略决策委员会,强化了人力资本对企业经营的统治。所以,我们企业经济学界,经常济批评内部人统治,外部人笑我们,内部人是要调整,内部人是王八蛋还是真正的人力资本呢?不要笼统地反对内部人统治的问题,强化的是人力资本对企业的重要性,首席执行官现象的产生就标志了这一点。所以,我们通过激励角度来考虑,在治理结构上要看到人力资本这种新的资本产生对整个企业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