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
|
![]()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1年02月22日 02:55 中国经济时报
我们已经跨入了二十一世纪,在解决了温饱之后,人们也越来越关心自己的生存环境。去年,我国设立了与联合国人居委员会“联合国人类居住环境奖”及“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接轨的人居大奖——“中国人居环境奖”,十五届五中全会在确定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强调,要“增加城乡居民的居住面积,提高住房的环境质量”,这些说明无论是民间还是政府,都将人居环境的优劣作为评价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那么,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究竟需要咋样的人居环境?最近,民建杭州市委员会组织了一次居住环境随机抽样调查,对150多位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经济状况、不同居住条件的市民进行问卷调查,从一个侧面了解到当前市民的居住环境状况、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以及对房地产开发的建议和想法。“居者有其屋”仍是人居环境建设的基本任务 被调查市民目前至少有56%家庭住房建筑面积低于80平方米,其中一半以上市民家庭住房建筑面积还不到50平方米。而被调查市民中有72%希望住房建筑面积超过80平方米。 对此,民建杭州市委会认为,应该普遍推行、不断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加快安居房、经济适用房的建设步伐并切实降低建设成本,使其售价控制在合理的价格范围内。为此,城市的房地产开发只能作为带动建筑业等其他行业的龙头产业,而不能全部作为城市的直接盈利产业。针对目前出现的经济适用房不被开发商重视的现象,政府应该正确定位、积极引导,注意预防政府部门中少数人以权谋私;对住房价格管理应尽快理顺房地产开发中的各种税费项目,加以落实;规范土地征用和配套费收取范围,加大对住房价格的审核制度,加强行业管理,平抑房价;另外还要遏制少数人多占房的不合理现象。自然环境优美最受重视 为了解市民对购房首选要素的期望,调查问卷设计了交通、地段、价格、环境、物业管理、孩子入学条件、现代化基础设施、其它等八个要素,结果最受重视的前三者依次是环境、价格、地段。而其中对居住地段的期望,68%的被调查者希望居住在西湖风景区集居点、钱塘江边和城西住宅区,只有3.3%的人愿意居住在城北区,因为前者选择的区域更能接近市政府提出的“蓝天、碧水、绿色、清静”的环境营造目标,而后者则大气、噪音、河道污染相对严重。显然,对地段的选择很大程度也是以环境为依据的。这说明环境在房地产发展中的地位、价值正与日俱增。 但是,也必须看到,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在利益驱动下盲目追求建筑容积率而忽视居住环境质量、乃至破坏山水自然景观的现象还经常出现,譬如城西的蒋村,原计划开发的西溪河畔田野风景已经被大片形式雷同、毫无特色的商品房替代,这种做法事实上是为眼前的小利益而牺牲了长远的大利益。 另外,在部分市民住房位于或靠近工业区不可避免的情况下,要花大力气治理环境,控制汽车噪音和尾气污染,控制工业“三废”排放,控制和治理水环境污染,造福更多的市民。人文环境不可忽视 在回答对优美环境的期望值时,市民倾向性最集中的除了自然环境要求外,还包括“邻里交往密切,文明礼貌,生活有情趣”、“公园绿地充分,老人孩子活动方便”等精神因素。同时,81.3%的市民对保护历史文化环境十分在意。另外,还有36%的市民希望住房带有杭州地方特色。 这说明强化人文环境建设,创造有地方特色的人居环境非常必要。当前,人居环境建设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将居住内涵简单地理解为单纯的“住”,而忽视了人类聚居生活的社会性内容。建筑的无特色、环境的无地域感使得城市居住区的日常生活变得单调乏味,环境的冷漠、人际交往场所的缺乏已经无法满足人类聚居中交流的需求。人居环境建设应该注意居住的心理体验和状态,这就要求我们加快社区建设,把握历史文化底蕴内涵和现代文明的结合。另外,建筑景观必须发扬民族风格,体现地方色彩。以杭州为例,素有人人皆知的“天堂”美誉,优美的山水与几千年历史的人文景观交织在一起,伴之以现代文明的旋律,这是“住在杭州”最亮的旗帜。本报记者邹建锋
|
![]() |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