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最后一个极具潜力的汽车消费市场,中国的汽车市场目前已变为国际汽车厂商争相角逐的“盘中餐”。而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中国汽车工业的消费坐标重心究竟应该摆放在哪里呢?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其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都要依靠轿车进入家庭来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中国汽车工业也一直是作为中国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于一九九四年颁布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就曾明确地指出:国家鼓励个人购买轿车,并将根据汽车工业发展和市场消费结构的变化适时制定具体政策。
滚滚而来的汽车“钢铁洪流”的确正不可阻挡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与十年前相比,去年个人汽车保有量由八十二万辆增加到五百三十四万辆,占全国汽车保有量的比重则由百分之十五上升到百分之三十七。特别是,进入一九九八年以来,有一半以上的国内汽车为个人所购买,这样,中国汽车的消费结构也由过去的公款购车为主转向私人购车为主,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尽管如此,到目前为止,中国城镇居民的家庭轿车拥有率仍不到百分之一。专家认为,如果将来某个时候中国能达到城镇居民家庭每户一辆轿车,那幺汽车消费对GDP增长的作用将会是非常明显的。
但一个时期以来,圈内就是否鼓励个人购车这一问题,甚而至于在就汽车工业是否应作为支柱产业这一点上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直接结果是,国家的汽车消费政策一直迟迟难以出台,而同时,一些地方限制汽车消费的政策却不断出现。另据无数次的全国性调查表明,汽车消费环境差已成为中国百姓私人购车的一大障碍,也成为制约轿车进入家庭的瓶颈。
据专家分析,目前制约汽车消费扩大的主要因素有三个:汽车销售价格过高,超过了居民的购买能力;汽车的使用成本过高,大多数居民认为买得起也养不起;最后就是汽车的使用限制过多。凡此种种,都极大地挫伤私人购车的积极性,制约了汽车市场的发展,同时也阻碍了中国汽车工业前进的步伐。
众所周知,中国政府已经公布,从今年七月一日起停止征收二百三十八项地方性交通和车辆收费项目。不久前,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在谈及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时,也将促进轿车消费摆在了所有消费的第一位。他说,要进一步拓宽消费领域,更有力地拉动经济增长。加快制定相应的消费政策,坚决取消对购买轿车的一切不合理收费,破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措施。以上这些都给汽车生产和消费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相应的配套政策。
面对愈演愈烈的中国汽车市场竞争,有关人士更是多次呼吁,政府应审时度势,及早出台鼓励汽车消费的相关政策,制定宽松的汽车消费环境,真正使汽车成为国人的第一消费重点,要尽快出台全国性的鼓励汽车消费政策,取消汽车消费税,限制和规范对汽车的消费征收。
他们说,要仿照启动、推进住房制度改革那样启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鼓励汽车消费(私人购买);其次是鼓励发展经济型汽车(包括轿车),取消地区性歧视、限制柴油汽车和名目繁多的车辆收费项目等国内贸易壁垒;取消现行的目录管理,实施工厂认证和产品形式认证的法制法规管理,强化技术监督措施,培育和发展汽车大市场。最后,还要努力自主开发(含同国外合作开发)和生产具有中国品牌和知识产权的,符合国情和适应消费者购买力的各类汽车,用以激活中国汽车市场的需求。(中新社记者闫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