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沪记者杨海鹏
“别人出问题,板子却落在我们屁股上。”9月19日,全国使用“冠生园”字号的商企中的老大、年销售额60亿元的上海的冠生园(集团)怨声连天:因为南京这家与他们毫不相关的“冠生园”,他们造成的直接损失已高达数千万元。冠生园(集团)是“冠生园”这一中国驰名商标的惟一拥有者,品牌损失无法估量。
冠生园的血缘谱系
冠生园品牌的创始人是1918年到上海经商的广东人冼冠生,最早经营粤式茶食、蜜饯、糖果。1934年,其生产的月饼,即聘影后胡蝶为形象代言人,广告辞“唯中国有此明星,唯冠生园有此月饼”,倾动大江南北。
1925年前后,上海冠生园在天津、汉口、杭州、南京、重庆、昆明、贵阳、成都开设分店,在武汉、重庆投资设厂。其南京分店即是现“南京冠生园”的前身。
1956年,冠生园进行公私合营。冼氏控股的冠生园股份有限公司解体,上海的总部“一分为三”,各地的分店企业都隶属地方,与上海冠生园再无关系。
冠生园(集团)的发言人说,现使用“冠生园”字号的企业数以百计,具体数目,他们也没掌握,而其中与冼氏有关的,仅10家左右,各自为政,互不隶属。
对设在成都新都的“冠生园”,他们此前一无所知,冠生园(集团)对新都冠生园纠集全国数十家同字号企业会攻南京,斥之为“新闻炒作”。
统一名号难敌经济割据
90年代后,为使国企“做大做强”,上海的三家冠生园厂商,围绕这一著名品牌,形成冠生园(集团)有限公司。冠生园(集团)称,他们现拥有“大白兔”、“冠生园”两大中国驰名商标,是中国食品行业最多的。
自1996年集团成立起,他们即开始统一品牌和名号的努力,但这种努力仅在上海地区实现,在上海以外的地区,则严重受挫。该集团发言人王女士说,现存的与冼氏有关的“冠生园”,相比上海的,规模小,经营情况比较差,“想统一名号,地方阻力很大”;而与冼氏毫无关系、利用“冠生园”名气搭车经营的至少近百家。
“我们前几年,曾在浙江海宁打‘李鬼’,气力花了不少。”“海宁仅是一个县级市,就克隆了几个冠生园”。因为这方面的投入产出严重不成比例,冠生园(集团)只好知难而退。数年发展,该企业已跃入上海工业营收的第10位,但这条软肋却时时隐隐作痛————“冠生园”及其知名产品一直被大量假冒,冲击其国内、国际市场。
“今年是月饼大年,我们的销量下跌了50%。连累了我们的‘生字牌’蜂产品,跌了10%,调味品、休闲食品、冷冻食品也受波及。”
2000年是月饼销售小年,冠生园(集团)月饼销售尚增长20%,“本来想多占些份额,现在只有面对大量退货。”
对这次事件,上海一位公关界人士评述,“冠生园”(集团)的危机公关不成功,反应太慢。王女士解释说,其时,集团领导尚在国外考察。“我们是猝不及防。”
据行内人士估计,全国使用“冠生园”名号的企业,产值相加,未必有冠生园(集团)一家大。“冠生园月饼事件”,受累最大的,当属该集团。
由于无法统一名号,冠生园(集团)巨大的广告投入,只好多集中于产品宣传。企业宣传、“冠生园”品牌宣传,惟恐同名者利益均沾。
历史遗留问题怎么办?
如此众多的“冠生园”,消费者无法辨识,甚至连新闻记者也搞不清究竟。《中国商报》9月17日被冠生园(集团)诉至法院,索赔高达300万元,原告的理由是:该报报道仅笼统写了冠生园月饼有“陈馅问题”,而未注明系南京冠生园,使消费者以讹传讹,让原告产销深受其害。
“冠生园”(集团)的新闻稿说,他们是“民族品牌冠生园最正统、最有资历、最有资格的代表”。其属下企业,多通过了国际质量认证。
就此,他们要求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加快统一冠生园品牌、企业名号的步伐,否则,这一民族优秀食品品牌和老字号,今后就有可能再次受玷污、践踏和蹂躏”。
其发言人说,他们在这一事件发生后,并未与国内其他“冠生园”联系。照他们看来,其中许多企业都是利用法律漏洞,借“冠生园”之名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而且,“还要借南京事件之机炒作自己”。
南京冠生园使用陈馅事件,株连了国内以“冠生园”冠名的企业,上海的冠生园(集团)认为是传统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产物,因为冠生园在建国后被收归国有,此后各地的国有冠生园企业的所有权,又被划归当地政府,冠生园从而被拆成分散于各地的数家没有任何资产联系的冠生园企业。这一局面一直延续至今。这有悖于市场经济。
“仅在国内食品行业,老品牌存在这样问题的不在少数,如不解决这些问题,类似南京冠生园事件的悲剧会反复上演。”
知易行难,问题是国家工商部门是否能拆除这个“引信”,是否能突破地方保护的瓶颈。若有先例,则类似“龙井茶”、“金华火腿”、“老正兴”等老品牌、老字号,都要援引此例,涉及资产上千亿。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